智库时代 ·133·
智库观察
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政育人路径探究
*
韩月华1,2
(1.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2.大别山廉政文化研究与教育中心,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为高校廉政教育提供了优质鲜活的素材,拓宽了教育载体,增加了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高校通过追寻红记忆、重温红经典、宣讲红榜样、开展红实践、构建红网站、打造红课堂等“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将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廉政教育中来,逐步增强广大师生拒腐防变的能力,逐渐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关键词:大别山区;红文化;高校廉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3-0133-002
大别山区红文化是大别山区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和积累的具有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的宝贵财富,不仅在革命与战争的特殊时期发挥着团结力量、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同样需要发挥红文化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一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深度挖掘红资源的时代价值,激活红文化的育人因子,依托红文化助力高校廉政教育发展,可以帮助高校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清正廉洁的美德,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扣好“廉洁”的扣子[1,2]。
一、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在高校廉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大别山区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将军故里,是无数先烈热血染红的红土地。大别山区红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传统,是廉政教育的宝贵素材。将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
(一)为高校廉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
红文化资源是特殊的精神遗产,凝结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血脉,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永恒力量源泉。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作为红文化的一部分,地域广阔,跨三省六市36个县(市,区),历史悠久,红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历史积淀积极深厚。大别山区是革命之山,
是将军故里。这里留下了很多英雄足迹和感人故事,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遗址和名人故居。大别山红文化资源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大学生廉政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既真实又具有说服力。
(二)为高校廉政教育拓展了教育载体
红文化资源只有经过有效转化才能成为优质的廉政教育资源。因此高校需要挖掘区域红文化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红文化的生硬灌输和照抄照搬对于大学生廉政教育收效甚微,而红景点、红纪念馆、红标志物、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文物等资源是生动的现场课堂,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养分。红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红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丰富、材料详实、挖掘深入的红文化更能打动受教育者。如部分高校邀请革命老战士讲述老一辈革命战士经历的烽火岁月,讲述革命战士不拿众一针一线的廉洁自律。
(三)为高校廉政教育提供了实践教育基地
各高校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均分布着各级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湖北红安、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金寨和六安被誉为“将军县”,是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地,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些基地在大学生廉政教育中的教育作用。
二、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路径
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虽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但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及社
会环境的改变,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优质的廉政教育素材。高校在利用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时,应充分挖掘,以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载体、新的内涵诠释红文化,才能满足高校廉政教育对红文化提出的新要求[3]。为此,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创新性的提出了“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主要包括追寻红记忆、重温红经典、宣讲红榜样、开展红实践、构建红网站、打造红课堂。
(一)追寻红记忆
学院充分挖掘大别山区红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党员定期开展瞻仰革命圣地,传承红基因的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探访了红安、新县、确山、商城等革命圣地,带领党员干部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让党员同志进行体验式学习,身临其境的聆听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做红基因的传承者、埋头苦干的奋斗者,真正做到廉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重温红经典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对廉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举办红歌曲传唱、红影视展播、红诗文朗诵等活动,例如,组织党员重
温《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著名的红革命歌曲。师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宣讲红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院组建多种形式的宣讲团,针对领导干部、教职
智库时代
·134·
智库观察
工、学生举办了多场多层次,全方位的红宣讲,以宣讲的方式倡导师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宣讲的方式推动师生学习大别山区老一辈革命者的廉洁精神和英雄事迹。通过宣讲把廉政思想,廉政作风,廉政文化传播到校园,使师生成为建设廉洁校园、廉洁社会的一分子。
(四)开展红实践
学院始终坚持廉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大别山区红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以大别山区区域优势和专业特为依托,开展红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服务大别山老区的经济发展;组织学生在“社区、企业、农村”搭建“讲台”,以进基层、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慰问老英模、老党员,开展红调研、体验红军生活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廉政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进而筑牢敬廉崇洁的思想观念。
(五)构建红网站
当代大学生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原住民”,因此,将大别山区红资源融入新媒体进行廉政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途径。学院搭建了“123新媒体”平台,即一个、两个网站、三个微博,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党员干部等进行教育。例如,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立“党员教育专栏”“榜样的力量专栏”“新青年专栏”等,通过这些专栏将大别山区红资源中蕴含的革命情操、理想信念等伟大精神内涵转化为“网络语言”,渗透于师生的“网上活动”,使师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
(六)打造红课堂
打造红课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将大别山区红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学院积极探索大别山红文化与廉洁教育的深度融合,注重发挥专任教师在廉政
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打造融入专业元素的红课堂。一是以专业系为单位,定期召开红课堂研讨会,集中进行课件制作,将红课堂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部分;二是在依托专业课程讲授进行廉政教育,如在讲授基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等课程时,加强廉洁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知敬畏、守底线的职业品质和德行;三是注重发挥党员同志在红课堂中的榜样发挥作用。
三、大别山区红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政教育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以大别山区及周边的红资源为天然载体和重要依托,紧扣“敬廉崇洁,立德树人”的主题,扎实开展“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该活动特鲜明,既有前往革命老区进行实地研习和重塑的鲜活性和冲击性,又有扎根校园长期开展廉洁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操作性;既有全体师生、全体党员参与的广泛性,又有分层次,分主体的针对性;既有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改进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全院师生受到廉政思想的滋养,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廉政教育过程中,广大师生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制定了《商学院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目
标及责任分解书》,并组织全体党员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确保廉政廉洁教育真正的在学院落地生根。
(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素材资源网站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师德“红七条”,大力弘扬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持续开展“商学院教书育人年度人物评选”,树立新风气,凝聚正能量;认真抓好学风建设,开展“商学院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保证学生积极向上,扭转大学生中存在的拟官场化的风气。
(三)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通过典型案例对比,引导广大师生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组织师生观看《清廉中国》微视频、《永远在路上》大型纪录片;举办“讲价值观故事”微型党课比赛等,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参考文献】
[1]岳宗德,李明.红文化实践育人研究——基于大别山红文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9(7):71-74.
[2]洪家敏.红廉文化视域下我国廉政建设的研究——以信阳红廉文化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4.
[3]朱小理.红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作者简介】韩月华(1990-),女,硕士,组织员、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与党建研究。
【课题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校廉政专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008);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027)。
(上接第103页)查反馈中,医院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意率达到90%。护理操作规范、实践能力强在学生的就业中成为优势强项。2009年8月,在由63所高职中职院校、252名选手参加的“第一届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本校取得了团体一等奖、个人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胜奖
的优异成绩。
(三)学生就业能力增强
经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本校近3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4%以上,其中近30%的实习生被医院直接留用,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1-2015年).
[2]陶西平.多元与和谐[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2010年、2011年.
【作者简介】柳海滨(1963-),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基础、临床护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