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中素材匮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17期
        摘 要:在习作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缺乏写作素材而无法完成习作。教师需要分析原因,并想方设法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103-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思维枯竭。有少数学生想东想西,难以判断,最终作文还是写不好。下面笔者对此作出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小学生写作中素材匮乏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角度
        1.生活狭隘,缺乏实践。当前小学生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本应是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但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高要求下,许多孩子课余的交往学习空间被剥夺,整天在家长的监督下伏案苦读,学习的压力限制了生活空间的拓展。
        2.不善观察,兴趣不浓。有些孩子的生活空间还是挺广阔的,每天都有彩斑斓的生活领域。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写出来的文章还是索然无味。这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孩子不善于观察,许多可写之物被视为过眼云烟。
        3.阅读不足,荒于练笔。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写作的帮助。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具体材料的认识,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得到借鉴启发,能够为自身创作提供基础。但在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阅读不足的现象。
        (二)教师角度
        1.应试指导,不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通常是针对作文题目,提出一系列要求,侃侃而谈一番。这就束缚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不能放胆作文,感觉无从下笔。这种应试的指导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2.要求偏高,轻重失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时也脱离了实际,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以获奖作文的水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要求语言优美,语句连贯,没有考虑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素材资源网站        3.评价不当,扼杀个性。许多教师忽视了作文评价的重要性,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往往只打一个分数或等级,没有任何的批注或评语。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小学生不能准确获知自己写作的优点和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策略
        (一)加强阅读,以读促写
        1.深入阅读,随文练笔。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的素材储备也就充足了。小学语
文教材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很值得学生深入阅读钻研。学生通过深入文本阅读,将教材中的课文拓展到作文中,使得学生对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认真思考、挖掘素材的过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又能打開学生的思路。
        2.课外阅读,搜集信息。吕叔湘先生指出:“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可以推荐好书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时具有选择性。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及时摘录实用的语段,做好读书笔记。
        (二)加强指导,积累素材
        1.注重写作的趣味性,鼓励自由表达及个性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持宽容、鼓励的态度,积极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宽广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有一颗童心,能在写作中展现自我,体现快乐,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和帮助。
        2.注重习作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习作评价是作文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评语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习作评价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
认知的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评价语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有了信心才会去认真发现,这样,写作素材才能在不断的发现中得到丰富。
        (三)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小学生习作素材
        社区资源丰富多彩,可以为学生搭建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平台。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利用社区资源:
        1.调查采访,分组合作。社区资源很丰富,学生首先应该对社区内的资源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生活家居类、书法绘画类、景物类、人物类等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区资源,并且分好小组。各小组明确开发利用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各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最后一起汇总,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素材。
        2.亲身体验,深入实践。学生长期习惯了课堂教学,让他们去深入实践,自由学习,在生活实际中学会捕捉信息,形成技能。学生要经常去动手尝试独立做事,迈出自己的第一步。要善于发掘事物间的联系,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四)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捕捉、积累素材
        1.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关注媒体信息,挖掘网络资源。可以观看一些电视节目,读读世界名著,报刊杂志。外出时,可以看看街边广告,商店公告。收听电台播报,听相声、体育赛事评论,听专家对实事动态的点评。参加演讲与辩论赛,进行社会现象调查与采访,背诵古诗名篇、现代优秀诗集。生活中处处有精彩,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到一句话,大到一个事件,都要及时记录下来。空闲时,随时翻阅识记。
        2.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生相当长的时间待在家中,学生可以观察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当家里过节时,可以观察家人之间的交谈互动、进行的庆祝活动等等,不失时机地搜集记录下习作素材。
        3.让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天经历不一样的事物,心里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想,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素材。
        总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
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勤观察、多思考、爱阅读、重实践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获取素材、在生活中捕捉素材、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以及在联想中理清素材。长此以往,学生一定可以妙笔生花,写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优秀作文。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