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公式的组成形式以及公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 (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使用函数(sum,average)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复杂计算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的强烈欲望,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电子表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教学重点:
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教学难点:
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及修改。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科整合,引导操作,支架式学习
教学策略:
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数据计算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以简单的问题用EXCEL求班上同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为任务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小组合作,在解决任务一的基础上,将数据一下子从计算一个班的各个同学的总分转向计算一个班的各个学科的总分与平均分,将难度进一步提高,从而过度到函数部分的教学,体现了函数对于公式的优化,为学习任务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生活背景。在任务一的学习中以自主探究为主,在任务二的学习中以老师引导操作和直观演示为主。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认知由基础向高级过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时安排:1excel常用的函数有哪些课时
课前准备:将:课堂练习.xls文件分发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
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一个工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的盒子,规格不一,工厂希望能建立一个模型,当客户告诉长宽高时,能马上得出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这种盒子的成本是每平方米表面积为12.5元,盒子的售价是按容积每立方米78元,每个盒子的利润是多少?你能帮工厂通过EXCEL建立这个一样模型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体积在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然后展示EXCEL工作表模型。
【设置意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此,我通过复杂计算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EXCEL实现这种数学模型的快速计算,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公式。
2、任务一 求出学生成绩表中前五名同学的语数外三科成绩的总分
八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强,公式的内容相对又比较简单,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很积极投入到公式的运算当中去。从中体会到EXCEL运算功能的快捷与方便。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一是公式的组成格式必须以“=”开头(重点),
二是解释为什么是单元格相减而不是单元格中的数据相减,
三是写好一个公式后,怎样快速地进行公式的复制?(承上启下,引出公式的序列填充)
四是EXCEL中的公式与数学学科中的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为下一任务求平均分到了正确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后面学习的难度,就如同把一个大难题分解成各个小问题,使支架式学习在学生知识建构与技能培养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同时也使公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领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任务二:试用刚才所学,求出班上前五名同学的平均分。
此环节一方面可以用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公式的理解,提升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们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为些,我在学生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之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要我们计算全班39名同学各科的总分,如果要计算一千个,一万个学生的数学总分,在表格中,如果再用公式,会有什么麻烦,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使难度增加,引发学生思考,由公式运算的弊端顺利地引出任务三——函数,为新课题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生活背景,课堂任务过渡顺理成章。
3、任务三:求出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总分。
该任务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那就是数据较多,如果编写公式将显得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就成了新的课题——函数。
在这一环节,由于函数的内容较复杂,学生自学有些难度,所以还是采用传统的演示讲解法,
教师利用讲授函数与公式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函数就是一种提前编写好的公式,将步骤、格式、常用函数功能介绍溶合在一起,讲解精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清晰的认知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为此,我把剩下的运算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时老师下去辅导,解决学生认知过程当中还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最后,转播回话几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正确认知。
4、任务四:用函数的方法求出全班同学各科的平均分。
由于学生有了用函数进行求和的经验,所以对于求平均分的函数,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对参数的使用不当而导致出现错误,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转播,全班分析错误存在的原因,让有能力解决的同学指出错误并说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营造同伴互助的氛围,培养同学之间相互纠错的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5、课堂小结:(1)、请你谈谈你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2)、在运用公式与函数中,分别要注意哪些问题?(公式的组成格式,函数的插入方式,函数引用的单元格区域)。
6、尝试解决工厂的难题,与课堂导入首尾呼应,进一步强调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用来检验同学们的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公式:
(1)公式是EXCEL中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2)公式的组成格式:=表达式(表达式可包含运算符、单元格地址、常量、函数)
2、函数:
(1)函数是EXCEL中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
(2)函数的组成:=函数名(参数)
3、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函数可以简化公式,是特殊的公式,但公式不一定是函数,公式的适用范围比函数广。
教学反思:
1.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使得学习目的更明确。
2.依据教材,但又不依赖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提炼,内容精简,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全过程以“任务”驱动,以问题贯穿始终,以讨论、探究、练习等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4.课堂练习设计典型,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