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工作表中最常用的函数,截图演示,中文解读
在Excel工作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函数公式,如果要全部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则必须掌握,例如下文的9类21个公式!
(1)Sum。
功能:计算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值的和。
语法结构:=Sum(值1,值2……值N)。
案例:计算总“总分”。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J3中输入公式:=SUM(D3:I3),并用 Enter求和,再用填充手柄下拉填充计算各学生的成绩。
解读:
如果直接用Sum函数进行求和,结果为0,究其原因就在于各科成绩分数为文本型的数值,调整数据类型,然后用Sum函数进行求和。
(2)Sumif。
主要从四方面对Excel函数进行讲解,1.函数的含义,2.函数的语法格式,3.函数在日常办公中运用的实例介绍,4.函数使用的注意点。
功能: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即单条件求和。
语法结构:=Sumif(条件范围,条件,[求和范围]),当“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相同时,可以省略“求和范围”。
案例:根据“性别”计算男生的总成绩,女生的总成绩,再分析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成绩。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D3:D16,D18,K3:K16)。
解读:
由于“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不相同,所以不能省略参数“求和范围”。从条件范围中选出所有男生的总分求和。表格的函数使用方法
(3)Sumifs。
功能:对给定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求和。
语法结构:=Sumifs(求和范围,条件1范围,条件1,条件2范围,条件2……)
案例:根据要求分别对男女生数学150分的成绩求总和。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S(K3:K16,D3:D16,D24,F3:F16,E24)。
解读:
多个条件要求分别对应各条件的参数及条件一对应“条件一范围”和“条件一”必须成对出现,条件二对应“条件二范围”和“条件二”必须成对出现,否则公式无法正确执行!
(4)If。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如果满足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一个值。
语法结构:=If(判断条件,条件为真时的返回值,条件为假时的返回值)。
案例:成绩划线说明:总分成超650分划为A1优,620-649分划为A0优,600-619分划为A优,570-600分划为B优。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K3>=650,"A1优",IF(K3>=620,"A0优",IF(K3>=600,"A优",IF(K3>=570,"B优"))))
解读:
If函数除了单独判断外,还可以嵌套使用,但多级嵌套时,需要理清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错!千万不要按数学逻辑思维思考成这样的公式,=IF(K3>=650,"A1优",IF(650>K3>=620,"A
0优",IF(620>K3>=600,"A优",IF(600>K3>=570,"B优")))),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5)Ifs。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并返回与第一个TRUE条件对应的值。
语法结构:=Ifs(条件1,返回值1,条件2,返回值2……)。
案例:成绩划线说明:总分成超650分划为A1优生,620-649分划为A0优生,600-619分划为A优生,570-600分划为B优生。这个问题与IF函数的案例一样,此例中用IFS函数处理。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S(K3>=650,"A1优生",K3>=620,"A0优生",K3>=600,"A优生",K3>=570,"B优生")。
解读:
多条件函数的运用,各参数中的““条件”和“返回值”必须成对出现,但该函数仅能应用于16及以上版本的Excel中,在WPS高版本中也可以使用!
(5)Vlookup。
功能:搜索表区域首列满足条件的元素,确定待检索单元格在区域中的的序号,再进一步返回选定单元格的值。
语法结构:=Vlookup(查询值,数据范围,返回值列数,查询模式),查询模式分为精准查询和模糊查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