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思政“同心同向同行”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邸臻炜 庞光垚 朱肖颖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34期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在教学改革中构建了“传创融合,同心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提炼了“以前端为媒,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融入点,“认知—认同—践行”三递进、“同参与—共践行”两步走策略,并落实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以期为工科类课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提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WEB前端开发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54-04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即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思政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主要内容,需要被各个教师引进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021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曾指出:除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授其余科目的教师还应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化建设,拓展现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途径,让其可全方位受到教育。
        WEB前端开发技术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是人才培养目标中前端开发方向的基础核心课程。培养具备前端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基本技能与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面临以下问题:前端界面设计需要中国风格、文化自信,但传统课程缺乏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工科教学重技术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工程伦理教育授课教师主要是思政专业背景,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深度不够,因此缺失课程思政元素,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围绕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阐述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内容,并展示了典型的思政案例,为实现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数字前端工程师和web前端
        课程依据学校“面向产业和行业、注重实践、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媒体融合时代”下从事WEB前端界面设计与开发,具备工程伦理意识、践行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创新应用型人才[2]。
        (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工科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遵循“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教学标准,全面贯彻落实“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可借鉴古今的实例作为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对学生的课程教育还应该重视WEB前端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培养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岗位需求的WEB前端工程师与UI设计师。提升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培养具备文化自信、职业理想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数字媒体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同心同向同行”
        教学内容建设,结合专业“传创融合”理念,梳理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艺术、职业素养,形成“同心”关系[4]。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基础课堂、训战课堂、企业课堂”三阶课堂为载体,通过“隐性融合”方式,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教学实训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思政教育“同向”合力。以“工艺兼备、两融合”能力素质培养方案,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工程与艺术创新融合,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同行”动能[5]。
        二、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同心”,“以前端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围绕课程育人目标,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隐性融合”为原则,结合本专业动画制作、视频剪辑、三维建模等技术优势,确立“以前端为媒,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融入点,拆解“工程伦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三个课程思政核心目标,逐步形成独特的授课特点,其在进行内容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工程伦理教育,建立正确的计算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破解工科教育“重实用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具有WEB前端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专注感,改变大学生“重短期成效,轻长期沉淀”的学习方式。
        3.坚定文化自信,用网站讲好中国故事,提高网络政治敏锐性。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用网站作品展现中国优秀文化,自觉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6]。
        由此,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如文末表1所示。
        (二)课程思政与教学组织实施“同向同行”,“认知—认同—践行”
        课程构建了“基础课堂、训战课堂、企业课堂”三阶课堂教学实施路径,其内容如文末表2所示。
        如表2所示,1~13周“基础课堂”主要采用“PBL+翻转课堂”模式。课前SPOC平台线上学习,完成基本知识构建;课中PBL+翻转课堂,完成知识内化;课后问题反馈和“输出式学习”。夯实前端基础技能,跨学科知识融合。通过课题调研、案例分析,将思政教育由认知内化为认同。
        例如,第7章“7.6网站的测试与发布”,采用“PBL+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进行网站调研,总结网站常见错误,统计版尾信息构成,认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网安备案目的、流程。课中:分组汇报调研情况,理解认同中央关于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净化互联网络环境的要求,强化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规范。课后实践:申请域名服务器并进行ICP备案,践行举报、监督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传播。体现课程思政与教学组织实施“同向同行”,“认知—认同—践行”。
        14~17周“训战课堂”,首先结合学科竞赛发布实战项目要求,分解成子任务,然后通过“项目驱动,过程指导,同伴学习,以赛”的组织方法,完成符合竞赛要求的期考作品,并进行展示、互评,最后参赛。提升工程素养与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
        例如,第8章“网站建设流程”,采用“项目驱动,过程指导,以赛”的组织方法。课前:SPOC平台自学,结合学科竞赛中网站前端类别要求,自选主题,以团队为单位完成《网站建设方案》。课中:方案分组展示,探讨选题意义、方案可行性。例如,关注“适老化”“关怀设计”技术,强调前端开发的社会责任;网站素材收集培养版权意识,强调创新力的重要性。课后实践:优化网站建设方案,课程思政由“同参与”主动变为“共践行”。
        18周“企业课堂”,“企业主导,项目实战”。企业进校园,首先进行前端行业趋势宣讲,使学生直观接触行业动态,体验技术变革;接着是项目实战,学生组建项目组,角分工,企业导师技术讲授、实战指导;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评比优秀团队。近距离体验前端技术快速拓展,提升工程能力,从“践行”检验思政内化效果。
        (三)课程思政在专业实践中“知行合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足见参与、实践对达成课程思政目標的重要性。本课程采取“同参与—共践行”两步走的策略。
        1.从“合作学习”“学习评价”保障课程思政学生“同参与”。通过优秀网站分享、团队项目、课堂任务等合作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参与度;以组间互评、思政专项评分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保障参与度。
        课程考核评价围绕两个核心: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对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学持续改进。设计了多元互动教学评价方案,如文末图1所示。
        2.以“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共践行”动能。紧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优势,通过在“筑梦支教,科技童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创意大赛红主题教育活动等学科竞赛、“三下乡”实践、教师科研、创新创业项目等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中应用前端技术、工程与艺术融合创新,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创作热情,在成就里感受个人价值,在技术融合创新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内在“践行”动能。
        三、课程思政改革特与成效
        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传创融合,同心同向同行”。课程提炼了“以前端为媒,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同心”;“认知—认同—践行”三递进策略,课程思政与教学组织实施“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在专业实践中采取“同参与—共践行”两步走策略,从“合作学习”“课程考核评价”保障课程思政的学生“同参与”,以“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共践行”动能。
        课程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实践,根据期末教学问卷数据显示,课程评价等级“优秀”,学生课程评价满意度较高。“立德树人”成果初显,航天科技、三星堆和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作品,体现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优秀作品申请域名并通过工信部备案,通过互联网以“前端”为媒,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近三年来,前端交互类作品在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43项,涉及学生169人次。工程素质、跨学科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作品更具跨学科多元化表现,并能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中共梧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梧州航道养护中心信息平台等多项服务地方建设项目。
        四、课程建设计划
        (一)持续提升团队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以反思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培训交流等方式,持续提升育德意识,把握国内外各种政策变化,将新政策、时事融入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让学生始终处于知识和时局的最前沿;提高育德能力,在尊重专业教学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实训过程结合,展现课程思政的专业性。
        (二)深化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路径,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其并不是一个单独学科就可完成的任务,应该让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深度挖掘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思想内涵,坚持以学生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提高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实践创新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