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2.SQL语言称为 。
A. 结构化定义语言 B. 结构化控制语言
C. 结构化查询语言 D. 结构人操纵语言
3.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4.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
A. 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B. 查询操作
C. 更新视图 D. 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
5.数据库的并发操作有可能带来的三个问题中包括 。
A. 数据独立性降低 B. 无法读出数据
C. 权限控制 D. 丢失更新
6.下列SQL语句命令,属于DDL语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SELECT B. CREATE C. GRANT D. DELETE
7.下列四项中,关系规范化程度最高的是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
A. 非规范关系 B. 第三范式 C. 第二范式 D. 第一范式
8.现有一个关系:借阅(书号,书名,库存数,读者号,借期,还期),假如同一本书允许一个读者多次借阅,但不能同时对一种书借多本。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
A. 书号 B. 读者号
C. 书号+读者号 D. 书号+读者号+借期
9.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它锁,则T对Q 。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不能写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不能写
10.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
A. 需求分析阶段 B.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C.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A. 需求分析阶段 B.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C.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11.在SQL中, SELECT语句的 “SELECT DISTINCT”表示查询结果中 。
A. 属性名都不相同 B. 去掉了重复的列
C. 行都不相同 D. 属性值都不相同
12.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则关系的码为 。
A. m端实体的码 B.各实体码的组合
C. n端实体的码 D. 任意一个实体的码
13.一个关系中的主属性 。
A. 至多一个 B. 可多个 C. 必须多个 D. 可以零个
14.一个2NF 。
A. 可能是3NF B. 可能是1NF C. 必定是3NF D. 不可能是1NF
15.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 。
A. ∪,-,×,π和σ B. ∪,-,∞,π和σ
C. ∪,∩,×,π和σ D. ∪,∩,∞,π和σ
16.设有两个事务T1、T2,其并发操作如图1所示,下面评价正确的是 。
A.该操作不存在问题 B.该操作丢失修改
C.该操作不能重复读 D.该操作读“脏”数据
T1 T2
①读A=10,B=5
②读A=10
A=A*2写回
③读A=20,B=5
求和25验证错
图1 事务并发操作图
17.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r和s,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 。
A. r+s B. r-s C. r×s D. max(r,s)
18.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
班级(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
A.学生关系的“学号” B.班级关系的“班级号”
C.学生关系的“班级号” D.班级关系的“班级名”
二、填空题
1. 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数据结构、 、 。
2.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内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外模式。
3.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4.数据字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5.视图是从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视图导出的表。
6.关系代数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________、投影、连接和除法。
7.DBMS并发控制的单位为________。
8.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一致性、_______________和持久性。
9.数据库恢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建立数据冗余,最常用的实现技术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11. 在概念结构设计中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通过对映像的相应改变可以保持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这称之为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对映像的相应改变可以保持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不变。这称之为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数据库系统就是DBMS。( )
2.在一个关系中,列的顺序可以互换。( )
3.delete table和drop table命令都可以完全删除一张表。( )
4.一个数据库系统设计中,概念模式只有一个,而外模式则可有多个。( )
5.候选码不一定是主码,而主码必定是候选码之一。( )
6.E-R模型中,实体有属性,而联系没有属性。( )
7.同一实体型不可能存在联系。( )
8.事务的原子性是指整个事务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
9.一个模式中的关系都属于3NF,则可以说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
10.对关系模式来说,范式级别越高,实际应用效果越好。( )
四、简答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叙述数据库设计步骤及每步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3.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sql统计每个系的学生人数五、应用题
sql统计每个系的学生人数五、应用题
已知教学数据库包含三个基本表:
学生表S(Sno,Sname,Sex,Sage,Sdept),其中的属性依次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学生所在系。
课程表C(Cno,Cname,Tname),其中的属性依次为:课程号、课程名和任课教师姓名。
选课关系表SC(Sno,Cno,Grade),其中的属性依次为: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各表的记录如下:
完成以下操作:
1.写出创建学生表S的SQL命令,各字段的类型及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并在Sname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2.将一个新学生记录(95020;陈冬;男;18;IS)插入S表中。
3.将“王明”同学的所在系修改为信息系(IS)。
4. 检索信息系(IS)和计算机科学系(CS)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5.检索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超过10人的课程才统计),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查询结果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6.检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
7.检索与“刘晨”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的学号、学生姓名。
8.创建信息系(IS)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字段包括Sno、Sname、Grade。
六、综合题
1. 学籍管理系统中主要涉及的对象包括学生、宿舍、档案材料、班级、班主任。其中,学生由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所在系等属性来描述;宿舍由宿舍编号,地址,人数等属性来描述;档案材料由档案号,所在学校等属性来描述;班级由班级号,学生人数等属性来描述;班主任由职工号,姓名,性别,是否为优秀班主任等属性来描述;
实体之间的联系有:
1) 由于一个宿舍可以住多个学生,而一个学生只能住在某一个宿舍中,因此宿舍与学生之间是1:n的联系。
2) 由于一个班级往往有若干名学生,而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级,因此班级与学生之间也是1:n的联系。
3) 由于班主任同时还要教课,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指导联系,一个班主任要教多名学生,而一个学生只对应一个班主任,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也是1:n的联系。
4) 而学生和他自己的档案材料之间,班级与班主任之间都是1:1的联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