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第10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e2009
Vol.10 No.2
论社会I T培训机构对高校的影响与关系
刘 刚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性IT培训机构蓬勃兴起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我国高校IT专业现行教育方式的弊端及原因进行了讨论。对照国外成功的专业教育方式,建议高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选择社会性I T培训机构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弥补现阶段自身的不足,通过联合发展,增强双方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使高等教育适合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IT培训机构;高校IT专业教育;资源互补;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人才市场为主导、就业讲究职业素质的大环境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使得自己培养的学生更受人才市场的欢迎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大事。以前教育与市场脱节、教育体系惟我独尊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形下,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应该更具特、更符合市场的需要,因此,方式方法
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改革前进中的高校要完全贴近市场尚有不少困难,如专业教学理念的问题,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等,都不是短期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而针对目前社会上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他们对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影响如何,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机构的存在,甚至如何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来促进高校的专业教育,可以成为我们解决目前高等院校资源不足的一条思路。本文结合目前高等院校在IT专业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社会上I T培训机构对高等院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高等院校I T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内高校IT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课堂上学得再好也没有什么大用,遇到实际的事情还是不会动手。实验课上,学生对遇到的困难束手无策,甚至一走了之。这正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IT 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不足,即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曾经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传言,说现在本科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如中专生。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高校专业课程的偏颇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校传统观念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自成一体,任凭社会风云变幻,这种传统依然不变。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的要求使得高校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学校已认识到教育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性,但几十年的观念、几十年的模式不可能转变得那么彻底。因此,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然影响着现在的教学。如课程考试,不管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很多学校一律采用笔答试卷形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则体现在目前高校的建设方面。近年来,高校在不断转轨的同时,扩招的因素也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资源更加紧张起来,具体表现是设备不足、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有限。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高校专业教育长期脱离市场,专业教师对实用型新技术的应用跟不上形势,实验教学教师短缺、队伍不稳定,这对高校在同行业中、在国际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其次,高校目前的管理模式名义上是“择优上岗,竞争上岗”,但并没有真正落实的激励机制。教师在这种环境中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和研究教育与市场接轨的最佳方案。而学校与市场接轨的主要工作恰恰是要通过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完成。教师得不到真正的激励,学校竞争力的提高自然会打折扣。
再次,学校是一个管理相对宽松的单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很大一部分要靠自觉性。扩招以来,高校生师比例大增,理论要上大课(多班同堂),实验也是大课,这样的教学环境,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付出要比原来高出很多。同时,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根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 sM cGreg or)的X理论和Y理论[1],如果对教和学双方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有相当难度的。特别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动机,良莠的差距,相互的影响,都会对教学效果带来影响。
最后,高校的实验室硬件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不但是在质量上,即使在数量上也达不到合格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工科研究生没有实验室,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不能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再加上生师
比过大,教师辅导能力有限,很多实验课教学内容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这样的原因,高校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受到影响,真正与市场接轨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高校教育制度的这些缺陷,社会上的另一种教育势力便逐渐应运而生,而且发展迅猛。
二、社会IT培训机构的影响
近几年来,社会上IT培训学校(公司)风起云涌。据统计,2006年中国IT教育培训市场销售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21.2%,与上一年19.8%的增长幅度基本相当。我国I T 教育与培训市场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2]。
53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刚(5),男,湖南长沙人,副研究员。8
2:2009-04-01 :198-
自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强大的就业压力就笼罩在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身上。200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400万,这一数量是美国的4倍、印度的2倍。对他们来说,想到满意的工作,仅具有在学校学到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使自身在后来的就业竞争中增强实力,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校学生参加I T认证培训和考试的热潮。
社会I T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其生存的根本一是因为国内I T业的不断发展、对相关技术人员的水平要求和数量需求都在逐步提升,二则就是抓住了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些培训机构多以实训为主,强调实践和操作。如比较有名的有:北大青鸟、清华万博1+6I T职业教育、新联科教育中心等。表1所示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计划。从表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占有很大的比例(通常,高校专业课程中理论/实践为3∶1~4∶1),实训是他们强调的主要内容。
这些培训机构的生源大多都是在校的高年级学生。出于就业压力,他们在学校注了册,交了学费,但不上课,而花高价去培训机构学习,就是想弥补学校实训的不足,毕业后更好地贴近人才市场的需要。这些培训机构不但提供实训机会,而且还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承诺就业机会,对高校学生诱惑极大。另外,高校的工科毕业实习很难到实习单位,各地一批实习实训公司也应运而生,他们或租用IT 开发园区的办公场地和设备,或租用学校的教室和设备,并配备有一批有开发经验的IT职员从事实习指导工作,事业蓬蓬勃勃。
表1 部分培训机构课程安排及特点
公司名称培训内容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公司强调特点
湖南蓝狐网络工程师1∶1工程教学100%
长沙迈威网络工程师1∶1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
北大(青鸟)
测试软件测试
工程师
1∶1
注重操作,
来源实践
新联科Oracl e数据库O racle数据库
全球同步的
培训教材
国际标准,
金牌讲师
培训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学环节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其课程体系和实用的教学方式确实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加上国内IT业的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影响还会继续扩大,甚至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有资料表明,到2010年,我国的I T培训事业将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5]。这些培训机构的诞生虽然有着他们存在的社会需要,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对现行教育方式的否定。试想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他在招聘时拿着的是毕业学校发给他的合格毕业证书,但获得聘用企业认可的专业本领却是从社会培训机构获得的,这不是对他所就读学校教育方法的最大讽刺吗?
社会培训机构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教育的不足,但从资源利用的最大优化角度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社会培训机构没有与高校的专业教育挂钩,尽管做了大量宣传,但学生了解者少,知情者更少。其次,教学内容脱节。由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没有直接联系,教学内容重复,或教学内容不同步,给学生带来很大不便。如有的学生为了参加培训而放弃其他必修课程,影响学业。第三,学生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参加培训,自然要缴纳培训费,而其中至少理论课部分是重复投资。还有,社会培训机构也存在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内、国外同类机构的竞争已不是明天的话题,如思科(Cisco)公司已经宣布将在湖南投资建设23所网络培训学校。如果没有很好的合作伙伴,竞争的加剧将影响到这些社会培训机构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国外高校的专业教学模式
美国的大学与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参照美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校历,按本科毕业要求计算,其课堂教学的总时数大约只相当于我国一些名牌大学的60%[3],但美国大学生却有更多的课外学习时间,也要完成更多的课外作业。在课外,学生不仅要读书、写文章,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美国的大学十分重视让本科生参与实践与研究工作,认为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斯坦福大学,学校不仅鼓励学生与教授联系参与教授的研究课题,而且鼓励系和教授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课题。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既有益于教授,也有利于学生。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实验,实验的时间比较长,有的要十几个小时,带有研究性质。如麻省理工学院(M I T)的高级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学生要做2~3周,每周6小时,对实验报告的要求也很高。
在美国大学,创业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斯坦福大学现任校长亨利希教授1981年曾带领学生在斯坦福开展M I PS项目的研究,该项目1984年完成以后,他请假离开大学一年,与人合伙建立了M IPS计算机系统公司(现M IPS 技术公司),开发出最早的商用R I SC微处理器。据估计,硅谷的企业几乎都是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闻名于世的微软、雅虎、Go ogle等最初都是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比尔盖茨、杨致远、拉里佩奇等都是非常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推动了创业教育
的发展。1999年,美国已有1100所高等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据调查,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23.7%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3,4]。
四、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资源整合优化的探讨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财政日益吃紧,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学费一涨再涨,大学之间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大学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要。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仍以国有为主体,大学基本都是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来支撑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这种情况到底能持续多久?像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会不会出现?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it编程培训机构大概多少钱目前我国高校IT各专业的教育还远不能与美国大学进行比较。这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差距:①生师比。我国高校的生师比远比美国大学高得多。斯坦福大学可以开出一人一班的课程,并占整个全校课程的20%左右[3]。这在我国任何高校都是开不出的。②师资力量有限。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高校并不能将最适合高校工作的优秀人员吸引到高校
59
2
来,而教育与市场的脱节也导致现有的一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素质。因此,也影响到高校IT专业教学的质量。③设备不足。生师比的增大和投入资源的有限使得高校的实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各种专业实验的实际要求,有的甚至只能做一些演示,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人人动手的要求。这些方面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拉平的。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利用其他方面的资源来弥补这种不足,并探索一些新的、符合国情的教学方式。
由于高校I T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IT培训机构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而且两方面各有各自的优势,并且成为互补,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资源互补和资源最大优化利用,共同和谐发展。
高校的优势在于拥有优质的人才市场需要的潜在人力资源,此外,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也是任何其他机构所代替不了的。高校的教师队伍更是人才和精英所在的团体。而社会培训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一套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以及设备资源。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提高学员的就业能力,这是它与“学历教育”区别最大的地方,也是学员参加职业教育的主要动机。
为了让高校学生毕业后就能基本的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讨一种新的IT专业教育模式。例如,调整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计划,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增加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训。在低年级开设连续4~8个学时的课程设计,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着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
识,学生的考核以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程序为准则。在高年级的初期则开设连续一周左右的课程设计,内容以综合技能为主,着重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有综合的应用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掌握一些综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的考核也以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程序为准则。在高年级的后期,则安排学生逐渐适应社会职场的需要。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急于到自己毕业后的归属。而职场的实训和基本能力的增强有助于他们顺利的走向社会。这个时候,高校应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起来,根据社会上IT人才的需要,共同制定一套实际可行的职业培训/实训计划。在这个时期,职业实训有助于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如实训期间的出勤考核,企业的日作业计划、周作业计划的实施,项目的系统开发过程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这是学校的课程里没有的,也是社会职场需要的。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高校生师比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让培训机构的有经验的IT职业人员担任实训教师也可弥补高校教师专业素质较低的不足。在这个问题上,高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使教育适用市场的需要。
作为社会I T培训机构,充足的生源是其发展的根本,与高校的联合将使其处于最优生源的环境,而且由于与高校的关系,也有益于它的社会诚信度和知名度的提高。此外,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服务也是保证其持续发展的法宝。培训机构对人才市场的需要有着更多的了解,其课程有着实用化的优势,而与高校的结合又能使其课程纳入教学的正轨,这对学生来说更为合理,负担更轻,生源也会更好。双方的结合还会给高校教师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在这些培训机构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自己
的专业素质,有利于高校本身的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可以在这些教学基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培训机构的教育更加完善。
在这个基础上,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特长,参照美国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目前,我国高校也开始在这方面逐渐开展了一些活动,如教育部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联合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投身实践。有的高校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但总体来说还远远不够,一是规模上不够,能够参与者数量有限;二是资金投入上也不够,创新的局限性很大。为了扩大活动规模,学校可以考虑与企业进行联合,建立一种产研学结合的模式,由企业提供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供部分科研资金,由高校的教授牵头,更大规模的开展学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五、结语
高等教育要能够持续发展,一个较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但目前体制下,赢利性的社会资源尚不可能进入高校。社会培训机构若与高校进行联合,必定涉及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本文不在这里进行深入讨论。
应该看到,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联合是相互取长补短,高校IT专业需要实习基地和实验设备,社会培训机构则需要生源。因此,对这两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一种联合办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特点,走共同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一种良性的发展,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是值得教育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htt p:// wres earch/st o re/arti cle_content.as p.I T培
训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影响力逐年增大[EB/OL].CC W R es earch, 2007.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6,(3):7-11.
[4]孙莱祥,张晓鹏.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htt p:// wresearch/st ore/article_conten t.as p.多元化
需求刺激I T教育培训市场升温[EB/OL].CC W R es earch,2007.
60 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