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研究报告
【篇一: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报告书
立项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系部: 建设时间: 填表日期:
jpkc200705
化工原理 田海玲 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123
45
篇二: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名称是《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是20060202,项目所在单位是电气工程系,项目负责人。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项:
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
2.编写教材。
3.建立网络答疑及批改作业平台。
4.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考核管理制度。
5.建立网络教室,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公共基础课之一,而且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地位比较重要。我校
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选择,开放实验室,以及提供合适的本科教材等。在本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之前,主要以下几点不足,制约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
1.十分缺少适合学分制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没有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目前主讲教师只有1人,每年《c语言程序设计》的任课教师都在大量更换,稳定性不足。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无法客观评价、考核任课教师。
2.缺乏适应学分制要求、适合汽车学院学生需要的本科教材。
3.未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活动。
4.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客观考核办法,也没有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和管理
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按照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充分的研讨,总结近几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几易其稿,制订出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该制度出台以来,已成功地运行一个学期,为考核和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提供了切实可靠地依据,也为今后可持续、规范的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积极争取,将《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列入了汽车学院十一五规划教材。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系,列入《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教材》。遵照教育部本科教材编写规范,参照汽车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出了符合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本科教材,已于2006年8月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该书字数为39.2万字,共分十二章。内容翔实,案例精彩,前后呼应,自成体系。完全适合汽车学院本科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颇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拟于2007年正式给汽车学院本科学生使用。
组织人员开发了网上论坛,利用校园网,在网上开展答疑和批改作业活动。既方便快捷,又反馈及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应网址是/wxd。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与计算中心合作,提供250台
电脑供学生上机,有效缓解了实验硬件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在计算中心主任闫菲的直
接关心下,完成了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的制订,并已成功实施了一个学期。计算中心全体动员,闫菲主任亲自挂帅,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指导工作。以上种种措施,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以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实验室为基地,进行了网络教学试点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今后准备扩大试点规模,增加网络教学的比重,从教学手段方面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水平。
目前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专职教师梯队已逐步形成,以xxx老师为课程负责人,xxx老师为主讲教师,xxx老师和xxx为骨干教师。这支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超,学生评价甚高。今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为以后把程序语言设计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面达到课程建设项目规定的各项要求,特申请教务处领导和专家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进行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篇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深圳市华富小学课题组
①
摘 要: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 方法,从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学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数字化 建设 十字星 模型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我校李小松校长牵头,申报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并于2004年4月正式立项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的子课题。
二、研究理论依据
深圳c语言培训班多少钱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
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
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①
结题报告由李小松、傅卫执笔。2、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数字化学校模型。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
我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一边学理论,一边进行研究实践。 2、 个案研究
我们选取我校两个网络教学实验班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3、 调查研究
我们对师生信息技术情况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六、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3、关于数字化学校的问题研究
(1)2004年2月7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宗旨:加强校本科研,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围绕着4个议题进行研究:①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体
现体验成功策略;②如何开发好我校的校本课程;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④学校如何利用校园网实行无纸化办公。特邀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长李臣博士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同时,有3位老师交流了经验,收到了57篇论文。 (2)2004年7月14日—15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宗旨:以课改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抓手,聚焦课堂,重在反思。围绕着3个议题进行研讨:①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数字化;②怎样才能实现管理数字化;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会上邀请了深圳市高级中学蒋平副教授作《教师身心健康与情绪调节》报告,同时,李小松校长作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专题报告。收到论文38篇。
(3)2005年3月4日—5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宗旨:聚焦课堂,一切为了师生发展。围绕着3个议题研讨:①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③学生健康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会上,李小松校长作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报告,有4位教师交流了经验,收到论文52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