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与他们的思想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3类人禁止离婚任何一位开创者所作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如此——仅仅是将一个旧有的格局打破,但对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格局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至少还没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蓝图”。华生也不例外。华生于1908年和
1912年首先在美国心理学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和精神。1913年,华生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正式挑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揭开了美国心
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而这篇论文也被看作是“行为主义者宣言”!
这篇“宣言”一开始就宣布与所有研究精神过程的心理学派脱离关系,它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
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华生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没有象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那样成为一门不容争辩的自然科学,就是因为以往它只关心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准确定义的东西——意识。他认为“心理学必须抛弃所有意识方面的时候似乎已经来到了”。华生不仅在理论上终身坚持这一观点,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坚定地保持他的立场。他很少与别人交流感情,甚至对自己的孩子都不曾表示过爱心。无怪乎后世有人戏言:“心理学首先在达尔文那里失去了灵魂,现在又在华生这里失去了思想”。
为了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华生接受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并将之应用于人类。他利用动物和婴儿做了一些实验,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几乎所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他否定了遗传和本能的作用,
主张和倡导教育万能论及环境决定论,受到平等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广泛欢迎。
但是,华生的理论还只是一个开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果他能在心理学界多呆上几年,也许他会发现自己的漏洞并将其完善。然而,不幸的是,他却因为“爱美人不爱江山”而被驱逐出心理学界,他所开创的事业只能留给后起的斯金纳等人来完成了。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开创者,华生在心理学界都是功不可没的。1957年,美国心理学界终于还了他一个公道,为他颁了金奖,称赞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他的作品是富有成果的研究工作延续不断的航程的起点”。
两位伟大的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扩大了行为主义学说和方法论,远远超出了沃森的一套概念。他曾用简单化的术语把行为描述成“紧随一些即定刺激而产
生的、有横纹和没有横纹的肌肉及腺体变化”,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作“肌肉抽动心理学”。有一阵子,他的信徒们坚持这个观点;如其中的一位沃尔特?汉特在1928年所写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相对简单的肌肉和腺体活动复杂程度不一的组合。”
然而,要就行为的复杂形式说一些有意义的话,就必须以其未受损坏的形式来观察,如一些有特性和意义的行为。一只筑巢的鸟不仅仅是对若干刺激采取若干反射的有机体,它还是一只筑巢的鸟──有一种带有目的的复杂行为。如一位行为主义者埃德温?霍尔特在1931年所言,行为是“有机体正在做的事情”──觅食、示爱,等等──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仅是一系列用来构成其特性的反射,不仅仅是一个算术和,不仅仅只与加减关系有关。
可是,霍尔特不愿把目的归于动物本身;这会意味着思维的影响,即它会向前预测目标,然后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反过来,他将复杂行为的目的性归结于刺激──反应单元组合的过程:动物每一个步骤中的寻与回避,构成了集合起来的刺激──反应单元,其方式是这种行为组合看起来好像是有意而为的。这种说法模糊而无法令人信服,可是,它已经走到了任何正统的行为主义者能够走到的尽头。
耶鲁大学的克拉克L·赫尔(1884—1952)作为一名新行为主义者作出了更为重要的努力,他推动了行为主义,使它成了按照牛顿物理学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的严密科学。赫尔起先准备当一名矿业工程师,可是,因为患了小儿麻痹症而致使下肢残废。他转向心理学,因
为这门科学不大可能涉及太重的体力活动,可是.工程学培训业已完成,他竟为行为主义推出了一种微积分。如他在自传中所言:“1930年左右,(我)得出相当肯定的结论,即心理学是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其基本的法则都是可以通过少数几个普通的方程式加以定量描述的;个人所有复杂的行为最终将按
照从(1)这些原初法则与(2)行为所从发生的情境中得出的二级法则归纳出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集团行为,即严格意义上同量的社会行为,可能按类似方法作为定量法则从同一原初方程中导出。”
赫尔的中心思想是个很熟悉的概念:行为由一系列或者一串相连接的习惯构成,每种都是刺激—反应的连接,它们是作为强化的结果而产生的。他这是桑代克效应定律的翻版。赫尔的工作中比较新的东西是,他假设了一系列的因素,他认为,每种因素都加强、限制或者禁止这类习惯的形成,还有他列出的一些方程,据此,人们可以计算这些因素中每项因素精确的效果。
它们包括动物驱动力的水平(一只饥饿的老鼠觅食的驱动力比已经吃得厌腻的老鼠大得多);强化的力量(以谙如“5克标准食物”这类的术语表达出来);刺激后面紧跟着强化的次数;每次强化之后的获得的“需求减少”程度;因为疲劳和一次尝试与下一次尝试之间的时间长度而产生的“驱动力减少”的程度(驱动力是由需求为燃料的)等等。如艾德温?波林后来手下留情,以极巧妙的用词所言,这是一套极为“冗笨的”学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