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游戏大厅浅谈幼⼉⾓⾊游戏指导
浅谈幼⼉⾓⾊游戏指导
摘要:在幼⼉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游戏最受幼⼉的欢迎。⾓⾊游戏是幼⼉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形式,是幼⼉成长中⼀个必要过程。在游戏中,幼⼉是活动的主⼈,教师应给予幼⼉充分的⾃由,深⼊观察和了解幼⼉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不失时机地给幼⼉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扩展新的游戏主题。要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游戏主题,增强游戏情节,促进⾓⾊交往,更能发展幼⼉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幼⼉组织活动能⼒,促进幼⼉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指导幼⼉
⼀、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幼⼉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童对于模仿成⼈活动,反映他们熟悉的周围⽣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游戏的产⽣成为⼀种必然。⽽作为⼀个幼⼉园⽼师在⾓⾊游戏中抓住幼⼉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是最重要的任务。⾓⾊游戏是幼⼉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期待有的活动,是幼⼉发挥主题想象,反映现实⽣活的⼀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是按照孩⼦的意愿,让孩⼦⾃由选择游戏内容,确
定游戏主题,扮演⾃⼰所喜爱的⾓⾊进⾏的游戏。因此,⾓⾊游戏能满⾜孩⼦⾝⼼发展的需要,并给孩⼦带来极⼤的欢乐。
⾓⾊游戏是幼⼉对现实⽣活的⼀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体、⾓⾊、情节、材料的使⽤均与幼⼉的社会⽣活经验有关。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会吆喝“9路9路,到⽕车站,1元1⼈,请快上车”等等。
鲁迅先⽣曾经说过,“玩得开⼼,学得认真。”既然让他们玩,何不让他们玩个痛快?那么,在⾓⾊游戏中,教师要不要指导?如何指导?要真正体现游戏的价值,就必须有教师的指导。
⼆、正⽂
(⼀)⾓⾊游戏的发展⽬标
现代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和⼉童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少存在着三种可能性:游戏是⼉童发展结果的反映,可以揭⽰⼉童发现的现状及⽔平,游戏可以强化⼉童的发展,是巩固⼉童发展结果的环境,游戏可以被视为是发展变化的⼯具,即游戏可以导致发展。游戏对⼉童发展的重要价值,正是⼉童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科学原理。我们都承认“孩⼦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呢?我们纵观幼⼉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师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
要确⽴幼⼉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的意愿:①尊重幼⼉选择主题的⾃由;②尊重幼⼉选择情节的⾃由;③尊重幼⼉选择玩具的⾃由;④尊重幼⼉选择⾓⾊的⾃由;⑤尊重幼⼉⾃由地讲评⾃⼰的游戏。做到了尊重幼⼉的“五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的游戏。
然⽽,⾓⾊游戏仅仅作为幼⼉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游戏也是教师进⾏教育的⼀种⼿段。因此,教师应该把全⾯发展教育⽬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并且根据幼⼉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平等,有⽬的教育。
1、通过⾓⾊游戏让幼⼉对社会有所了解
⾓⾊游戏是幼⼉反映社会,反映成⼈活动的⼀种游戏,它带有很⼤的模仿性。幼⼉很⼤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教师提供了⼀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个游戏情节,让幼⼉从不同的侧⾯了解社会,这是⾓⾊游戏与其他游戏的不同所在。美国⼼理学家罗森对幼⼉进⾏了社会性⾓⾊游戏训练:让幼⼉玩过家家游戏40天后,进⾏测验。先给孩⼦看⼀⼤堆物品,有男⼈的领带,⼥⼈的袜⼦、玩具车、⼤⼈图书、娃娃等,然后让他们①假装⾃⼰正在⼀个卖这些东西的商店⾥;②假装⾃⼰是⽗亲、母亲、教师或哥哥等⾓⾊,为⾃⼰买⼀些东西。问他们分别会为⾃⼰选什么?结果表明,做过40天过家家游戏的⼉童⽐未做过这种游戏的⼉童更能较好地做出符合⼈物的选择。
幼⼉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存,学会去适应⾃⼰所⾯临的社会⽣活,包括学习必需的⽣活知识,
学习处理⼈际交往关系的能⼒,学会遵守社会所认同的⾏为⽅式、规则或准则,这⼀切⾸先是在游戏中开始得以实践的,游戏是他们进⾏社会交往的起点。⾓⾊游戏是幼⼉学习社会⾓⾊、熟悉⾓⾊义务、接触现实⽣活的媒介,幼⼉通过模仿参与家庭、商店、公共汽车、菜场、医院、邮局等各⽅⾯的社会活动,再现和巩固了现实社会的认识。
在进⾏⾓⾊游戏时,幼⼉⼀⽅⾯要表达⾃⼰的意愿,采取⾏为;另⼀⽅⾯要理解别⼈的意愿,作出反应,从⽽发⽣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在⾓⾊游戏的交往中,幼⼉不仅懂得了分享,合作、协商、谦让、讲礼貌⼈际关系的准则,⽽且培养了帮助⼈,同情、友好、安慰等亲社会⾏为。幼⼉将在解决游戏的⽭盾中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学会在与同伴发⽣冲突时,如何坚持⾃⼰的正确意见或放弃⾃⼰不正确的想法,学会运⽤交往的规则来引导⾃⼰的⾏为和协调⼈际关系,从⽽使⾃⼰的社会技能得到提⾼,交往能⼒得到发展。
2、通过⾓⾊游戏培养幼⼉积极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的需要和社会要求⽽产⽣的体验,是幼⼉⼼理发展的重要⽅⾯。幼⼉期是情绪和情感活动发⽣、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种积极的情感交往⽅式,积极情感包括两⽅⾯:⼀是对⼈的积极情感;⼆是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因此,培养幼⼉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游戏中重要内容。
游戏时,⼉童按⾃⼰的意愿,⾃由⾃在的进⾏活动,并且在快乐的⽓氛中,通过努⼒完成游戏任务。从⽽产⽣愉快和满⾜,获得成功的愉悦。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童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能够体验到各种积极的情感。幼⼉获得游戏的机会,甚⾄就是⼀种⼼理保健的机会。
⾟格(1990)对3-4岁⼉童进⾏了为期1年的研究发现,经常玩假装游戏或者有假想伙伴的⼉童在游戏中有较多的微笑和欢笑,坚持性和合作较好,较少出现攻击⾏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对年龄稍⼤⼉童的研究也发现,富于想象的⼉童较少莫名其妙地发⽕、攻击他⼈,较少冒失,冲动,更容易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有研究表明:情绪障碍⼉童在其游戏中表现出混乱和刻板的特征,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合、焦虑,且容易受到⼼理压⼒的影响,出现攻击性和冲动性,不能担任帮助他⼈的⾓⾊,他们在幻想游戏中要从“我”转移到⾃我以外,转移到假想的其他⼈的⾓⾊也很困难,由此⼈们认为:⼉童不能发展想象型游戏标志着严重的病理症状。⾓⾊游戏可以培养幼⼉的积极情感。
3、通过⾓⾊游戏培养幼⼉的⾃控能⼒
⾃控是⼀个⼈成功的基础,它使⼈有效地调整⾃我⼼境,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标。幼年时期是否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控能⼒,能否克制⽆意义⾏为,保持有效⾏为。能否抑制⼲扰性因素,是否能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追求⽬标等意志品质是反映幼⼉社会性构成的重要⽅⾯。美国⼼理学家对⼀4岁的⼉童进⾏“果汁软糖效应”的实验及后来的追踪研究显⽰。那些在4岁时即能抵制诱惑的⼉童长⼤后,有
较强的社会竞争能⼒,较⾼的⼯作效率及较强的⾃信⼼,能较好地应付⽣活中的挫折;⽽那些满⾜于⼀时快乐的⼉童则显得孤独、冷僻,易受挫折,在压⼒下容易退缩,⾯对挑战总是逃避。因此,⾃控能⼒对⼉童发展⼗分重要。
游戏能培养幼⼉的⾃控能⼒、锻炼幼⼉的意志。幼⼉在⾓⾊游戏中担但⼀定的⾓⾊,只能做⾓⾊范围内的事情,受到游戏规则的约束,只能作为游戏集体中的成员去⾏为。扮演什么⾓⾊的约定,听从命令、轮换或按次序等都是游戏中经常要遵守的⾏为规则。幼⼉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被同伴接受并参与游戏,才不会在游戏中被淘汰出局。这对幼⼉⾃控
⼒和坚持性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幼⼉在游戏条件下,能够抗拒诱惑,延迟满⾜。
所以通过让幼⼉在⾓⾊游戏中担当⼀定的⾓⾊,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个性上的某些不⾜,养成某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让胆⼦⼩的幼⼉当战⼠、警察,让性格内向的幼⼉当教师、售货员。另外,在⾓⾊游戏中,幼⼉对⾓⾊的认知,对这⼀⾓⾊的兴趣,能否主动回忆已知经验和创造性地⾃由发挥等因素对其⾓⾊扮演的⽔平⾼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游戏的内容对于幼⼉来说太难或太容易,也都会影响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要注意把握好游戏的内容和难度,激发幼⼉的探索兴趣,培养幼⼉的坚持性,从⽽促进幼⼉的⾃我控制能⼒的发展。
4、⾓⾊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通过⾓⾊游戏促进幼⼉想象⼒发展
在⾓⾊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是对游戏⾓⾊假想(以⼈代⼈),如扮演妈妈、⽼师、司机、经理等幼⼉⽣活中熟悉的⼈物。幼⼉运⽤各种材料,通过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对这些⾓⾊的认识与体验。⼆是对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游戏中,幼⼉常常以⼀种物品代替另⼀种物品,还有⼀物多⽤。如⽤纸条当“⾯条”。⽤⼩积塑⽚当“饭”,⽤冰棒棍当“筷⼦”等。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常常通过⼀个或⼏个动作的想象,将游戏情景进⾏浓缩或转换,如玩娃娃家,“妈妈”摸着“⼩孩”的额头,“呀,⼩孩发烧了,送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在院⼦⾥⾛⼀圈回来了,说打针了,孩⼦病好了。
在⾓⾊游戏中,幼⼉可以⾃由地发挥其想象⼒和创造⼒,因⽽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玩⾓⾊游戏的主题、⾓⾊、情节也⼗分多样与新颖。⾓⾊游戏会使幼⼉敢想、敢做,⽆拘⽆束地假想,创造离奇的童话世界。
5、通过⾓⾊游戏使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对现实⽣活的反映,游戏中蕴涵着⼈与⼈交往的基本规则。幼⼉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表演游戏中,通过扮演⾓⾊,模仿社会⽣活中⼈们的⽂明⾏为,可以缩短幼⼉掌握道德⾏为规范的过程。让幼⼉理解并遵循社会的⾏为规范,培养幼⼉良好的品德和⾏为,仅靠成⼈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但在⽆拘⽆束的游戏中,幼⼉可以潜移默化地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与⾮、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明的⾏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游戏中,幼⼉能认识和体验到医⽣与病⼈、⽗母与孩
⼦、同学与同学等⼈与⼈之间的关系,从⽽理解关⼼别⼈,尊敬长辈、团结同学的⽂明规范。幼⼉在⽇常⽣活中,碰到与游戏情景相似时,就会按照游戏中的做法来⽀配⾃⼰的⾏为。⽐如玩过“牵盲⼈过马路”游戏的幼⼉,在⽣活中遇到盲⼈或⽼⼈过马路时,就会主动去帮助他们;玩过“拾⾦不昧”游戏的幼⼉,不仅⾃⼰拾到东西交给⽼师,⽽且看到周围的⼈拾到东西,也要坚持让他们还给失主。
可见,幼⼉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的社会⾏为规范,会迁移到幼⼉的实际⽣活中,从⽽有助于在现实⽣活中对道德⾏为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主⾃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或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可以放任⾃流,游戏作为幼⼉的基本活动,被纳⼊教育活动当中,就成为教育幼⼉,发展幼⼉的⼿段和形式。⾓⾊游戏是⼀种对幼⼉⾝⼼健康发展⼗分有益的活动,幼⼉教育必须加强对幼⼉⾓⾊游戏的指导。教师在幼⼉⾓⾊游戏中的⾝份既是教育指导者,⼜是游戏伙伴和⽀持者。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不仅促进幼⼉游戏本⾝的发展,也有助于全⾯发展教育⽬标的实现,但是这种教育指导的⽅式⽅法必须是恰当的,否则将成为对⾓⾊游戏的⼀种不必要的⼲扰,指导的实际效果与初衷背道⽽驰,那么教师如何遵循⽬标要求,正确指导幼⼉开展⾓⾊游戏呢?
1、细⼼观察,进⾏教育指导
观察幼⼉的游戏活动,了解幼⼉游戏的意图,能⼒及⾏为表现等是教师的⼀项重要⼯作,根据了解的情况给幼⼉以帮助或指导,观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的了解幼⼉游戏的兴趣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的指导幼⼉游戏,从⽽扩展幼⼉游戏,促进幼⼉的学习与发展。
在幼⼉园的⾓⾊游戏实践研究中,很多教师根据⾃⼰的需要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值得我们借鉴,并起到抛砖引⽟的作⽤。
⾓⾊游戏观察记录例表
教师通过细⼼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式。①显性指导,教师在幼⼉游戏中起着组织、导向、促进作⽤,这些作⽤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游戏体现幼⼉⾃主性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作⽤太突出,
太过明显地处于主导地位,幼⼉对游戏的兴趣就索然⽆味了。所以教师应尽量地减少使⽤显性指导。②隐性指导,藏⽽不露,古语⽈:隐者,事外之⽞旨也。瑞⼠⼼理学家⽪亚杰也指出:“在游戏中,⼉童是⾃我主宰世界”。游戏由幼⼉⾃⼰选择创造与表现⾃⼰的⼀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所以不能强加给他们或进
⾏替代。⽐如:在“娃娃家”⾥,“妈妈”抱着“娃娃”在⽆所事事,旁边的医院也冷冷清清,这时,教师作为⼀个参加者加⼊游戏,要真切、⾃然尽情,教师扮作孩⼦的“奶奶”,到“娃娃家”来看“孙⼦”,忽然很吃惊地说:“宝宝怎样浑⾝那么烫,是不是发烧了,快去医院看⼀看吧。”这样,原来冷清的医院就热闹起来了,游戏也可继续下去。
2、根据幼⼉⾓⾊游戏的年龄特点进⾏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游戏发展的层次⽔平各不同,如⼩班幼⼉的⾓⾊游戏以模仿为主;⼤班幼⼉的⾓⾊游戏以创造为主。教师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指导,以达到开展游戏的⽬的。
①对⼩班幼⼉的指导
根据幼⼉的⽣活经验为幼⼉提供种类少、数量多、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满⾜幼⼉平⾏游戏的需要,教师以平⾏游戏法指导幼⼉游戏,或以⾓⾊的⾝份加⼊游戏,达到指导的⽬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
②对中班幼⼉的指导
为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励幼⼉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游戏的情节及发⽣纠纷的原因,以平⾏游戏或合作游戏的⽅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幼⼉分享游戏的经验,以
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指导幼⼉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以便帮助幼⼉进⼀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对⼤班幼⼉的指导
引导幼⼉⼀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多⽤语⾔指导幼⼉,在游戏中培养幼⼉的独⽴性。观察⼉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幼⼉游戏提供条件和机会,⿎励幼⼉在游戏中的创造,通过游戏讲评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
3、站在幼⼉的⽴场,进⾏适当的游戏指导,不包办代替,不急于求成
在充分尊重、信任幼⼉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幼⼉独⽴、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预;多放⼿、少包办;多⿎励、少指责;当幼⼉产⽣需要或求助时,再指导。
陶⾏如先⽣说过:教师要“变成孩⼦”,与孩⼦共享欢乐。教师的童⼼、爱⼼、耐⼼、游戏⼼会使幼⼉倍感亲切、⾃然、融洽,从⽽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细致的观察了解幼⼉,更有⽬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的⾓⾊地位,参与游戏的⽬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以不⼲扰幼⼉的游戏为前提,以幼⼉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的全⾯发展为⽬的。
如菜场游戏中,⼀顾客⽤⼿指“⾁”,营业员拿给他,顾客递上钱,营业员收下,顾客离去……这时,教
师可扮演营业员(对顾客):“你好,你想买什么?”“这萝⼘很便宜的,只要⼀块钱⼀⽄,买点吧……”或者扮演顾客(对营业员):“我想买⼀⽄⽩菜,这菜新鲜吗?”“要多少钱?”“太贵了,再便宜点吧……”这样以帮助幼⼉提⾼游戏⾓⾊的技能和⾏为,提⾼幼⼉游戏中的语⾔交往能⼒。
4、⿎励幼⼉积极参与讲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幼⼉的⾓⾊游戏进⾏评价,可以了解幼⼉⾓⾊游戏的发展⽔平,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的⾓⾊游戏,促进幼⼉的发展。⽽且评价幼⼉⾓⾊游戏,也是了解教师指导⾓⾊游戏的效果及状况的⼿段。
幼⼉对于讲评有⼀种发⾃内⼼的喜欢,好的讲评能满⾜幼⼉⼼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讲评时,教师要激发幼⼉展开讨论。如:你在游戏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家⼀起出主题吗?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你们还需要什么?如:“娃娃家”游戏中,请幼⼉讨论“娃娃家”爷爷摔了⼀跤,要上“医院”,可家⾥没有⼈,有什么办法解决困难;
如“超市”游戏⼀位年纪很⼤的⽼奶奶在超市买东西,可钱被⼩偷偷⾛了,这时该怎么办?幼⼉正是在讨
论中,争执中提⾼了理解能⼒和分辨能⼒,同时幼⼉也能与他⼈⼀起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铺垫。
(三)总结和建议
⾓⾊游戏是幼⼉期的⼀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最喜欢,并能最⼤限度的满⾜幼⼉⼼理需要的⼀种综合性强的游戏⽅式。尽管⾓⾊游戏是⼀种⾃发性的创造性游戏。但教师的指导作⽤并⾮可有可⽆。可以说,正因为⾓⾊游戏的⾃发性强,才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也更能显⽰教育艺术。
总之,⾓⾊游戏的指导需要经过观察游戏——发现问题——调整策略——适时指导——总结游戏,这是⼀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的游戏过程,了解幼⼉游戏的结果,以调整游戏内容和材料投放,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在尊重孩⼦⾃由的意愿的前提下进⾏,⽽不是强制⼲扰,应给予幼⼉“最少的⼲预,最多的观察,最⼤的耐⼼,最有效的点拨”。经过⼏年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没有游戏的幼⼉园不是真正的幼⼉园,不会指导游戏的⽼师不是个好⽼师”的含义,也真正发现⾓⾊游戏的魅⼒所在。
三、参考⽂献
陈幸军《幼⼉教育学》(新版)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2003
翟理红《学前⼉童游戏教程》2006.9 郑健成《学前教育学》
庞丽娟《教师与⼉童发展》20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