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单体风暴:即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是所有对流风暴云中最壮观和最强烈的一类风暴云,水平尺度:20-40km,垂直尺度:18km。生命史:几个小时,移动路径可达数百公里。具有强大的非对称的有组织的垂直环流,前部有上升气流,后部有下沉气流。
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水汽的辐合或辐散量。=
赤道反气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反气旋性弯曲,转变为西南风,形成赤道缓冲带。赤道缓冲带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加强发展形成反气旋中心,此反气旋中心即称之为赤道反气旋。
云团: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上经常出现的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的白密蔽云区。
大气长波:长波波长为3000~10000公里,相当于50~120个经距,全纬圈约有3~7个波,振幅一般为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小于10个经距/日,水平尺度可大到于地球半径相比拟,亦称为行星波。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的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使下游系统发生变化。叫做上游效应,比波本身及平均西风风速都快。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 应。
水汽通量:单位时间里通过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对流性不稳定含义及其判据:实际大气中常会发生整层空气被抬升的情况,气层被抬升后,它本身的会发生变化。设原来上干下湿的稳定气层,甚至绝对稳定的气层(),经抬升后使得气层达到饱和,气层层结变为不稳定气层,或不稳定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判据为:(<0或<0)对流性不稳定,(>0或>0)对流性稳定。
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 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高压轴线从下向上向暖的西北方倾斜,至高层轴线近于垂直。阻塞高压是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的高空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阻高出现有其特定的地区和时间,一般在北纬50度以北。维持时间至少三天以上,分支西风气流。
切断低压: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发展加深,在高空冷槽南端形成一个孤立闭合的冷性低压。
东风波: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气流里,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的热带波动。出现在东风带中,故称东风波。
极地高压:500hPa 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的闭合等压线,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暖性高压主体在北纬70度以北,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
降水率(并写出表达式):是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率或降水强度,表达式为:I=
低空切变线: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hpa700hpa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
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 500hPa 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浅薄冷高压,700hPa 转为低压环流。
低空急流:是与夏季强降水相联系的、位于 600-900 百帕之间的水平动量相对集中的气流带。 日常工作中常把850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12米/秒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西南涡:一般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700(或 850)百帕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 直径一般在 300-400 公里左右。
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 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
多单体风暴:由许多较小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雷暴单体组成,但有一个统一的垂直环流的风 暴。
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东北冷涡(高空冷涡):指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根)、能维持 3-4 天、且有深厚冷空气(厚度至少达 300-400 百帕)高空的气旋性涡旋,出现时间以5-6 月为最多, 8 月和3、4 月为最少。
雷暴高压(thunderstorm high)是指位于成熟阶段雷暴下方的冷性中高压通常能维持3 - 18小吋,为浅薄的地面系统
长波调整广义的长波调整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波的位置变化,即长波前进或是后退;另一个是长波波数的变化,如小扰动不稳定而发展成为新长波,就使长波波数增多。又如长波衰减,成为短波,就使长波波数减小。有时长波波数无变化,但长波已经过一次更替。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江淮梅雨: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 28°-34°N 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 “梅雨”。
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
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西风带大型扰动
本章重点:西风带大型扰动的结构和活动特征
本章难点:西风带大型扰动的结构和活动特征
寒潮天气过程
本章重点:寒潮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活动规律、寒潮过程成因分析、寒潮爆发的预报思路
本章难点:寒潮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寒潮过程成因分析
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比较
1.共同点:
① 冷空气积聚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
② 地面图上有冷高压活动,冷高压前沿有一条寒潮冷锋,冷锋过后一般要引起温度剧降、气压急升及偏北大风。
2.不同点:
① 冷空气源地不同
② 路径不同:分为西北路、东路、西路和东路加西路路径
③ 冷高压南下形式不同:
a. 完整的冷高压有规律地向东移来
b. 冷高压分裂南下
c.冷高压补充南下
d.冷空气扩散南下
④ 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不同
a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高压脊前小槽不断发展东移,最后完成东亚大槽的更替
b低槽东移型:暖脊冷槽东移,冷槽过了阿尔泰山脉、萨彦岭加深东移
c横槽转竖型: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或不连续后退
d变形场锋生:一个个小槽快速东移至锋区
e低槽旋转型:低槽绕极涡中心旋转,与南支槽配合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有哪几类?倒Ω流型演变特征?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是什么?
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包括:a倒“Ω”流型b极涡偏心型c大型槽脊东移型。
倒Ω流型演变特征:
a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
b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
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c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
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三类寒潮预报着眼点是什么?
(1)小槽发展型预报着眼点:小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上游脊乌拉尔山或西西伯利亚长波脊的建立、加强和东移;不稳定小槽的发展;南支波动的位置;上下游效应:东亚大槽是否减弱东移。
(2)低槽东移型预报着眼点:低槽西北侧是否有小槽移近,北支锋区上的低槽与中支锋区上的低槽合并;有无新鲜冷空气补充并入,槽后脊到里海、黑海和乌拉尔山能否发展。
(3)横槽转竖型预报着眼点:阻高和其前部横槽的形成,以及阻高崩溃引起横槽转竖横;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不利于脊的发展),风场的转变,阻高的不连续后退,长波调整。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本章重点:降水和暴雨形成机制、我国大型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低空急流对暴雨形成的作用
本章难点: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环流特征及其产生暴雨的关键系统解释。
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讨论如何对降水垂直运动进行诊断?
答: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和云滴增长条件,而云滴增长条件取决于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
垂直运动的诊断包括:
(1) 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
低层散度的诊断:①用850、700百帕上的风向风速来诊断辐合上升运动的强度及降水②用低层变压场来判断垂直运动。在正变压中心有辐散下沉运动,负变压中心有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数值愈大,愈显著。
高层散度的诊断: a. 槽前脊后,有正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b.槽后脊前,有负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合,中层有下沉运动。
(2) 用w方程诊断垂直运动
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的诊断。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为正,上升,反之,下沉。
非绝热加热对垂直运动的贡献。下垫面的感热加热,如午后对流活动较多;凝结潜热释放的作用也较重要。
10、梅雨的定义是什么?简述梅雨期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其中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
定义: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 “梅雨”。
主要环流形势: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稳定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
高层: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
中层(500hPa):
360天气① 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 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 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 浅槽。
③ 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 阻高类型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
低层:在850百帕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地面:
① 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