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C,即H.265,是现行的先进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MPEG-4 AVC的后继与发展。由ISO/IEC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和ITU-T 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VCEG)两个组织联合成立的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开发。该项目被称为ISO/IEC 23008-2 MPEG-H Part2 或 ITU-T H.265。与他的前辈H.264相比,H.265具有更高的(接近于两倍)压缩比率,在同码率下具有更佳的视频质量,而且支持8k UHD超高清视频。根据最新消息,在2013年的1月,该标准已经进入最终稿状态(Final Draft),这意味着新一代的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制定已经接近完成,电影电视和视频领域的新时代已经on the way。
1、HEVC的特征
HEVC旨在允许运算复杂度提升的前提下,在相似视频质量情况下比H.264节 省一半的比特率。依据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HEVC编码器可以在压缩率、运算复杂度、抗误码性和编码延迟方面进行取舍和折中。相对于H.264,HEVC 具有两大改进,即支持更高分辨率的视频以及改进的并行处理模式。HEVC的目标是应用与下一代高清电视和摄像系统,这些系统的特征有逐行扫描和从QVGA 到4320P的多种分辨率;此外还要在噪声强度、全度和动态范围情况下提升视频质量。
2、视频编码层
HEVC使用了其他标准广泛应用的混合编码方法,即采用帧内、帧间预测和二维变 换编码。HEVC编码器首先将第一帧或随机存取点的某一I帧分割成多个块区域。当像素块仅依据当前帧的数据进行编码时,编码称作帧内编码。对于其他帧,使 用了参考帧信息的编码方法称为帧间编码。预测运算和环路滤波结束后,重建图像储存于解码缓存中,可作为其他帧的参考帧。
HEVC特别为逐行扫描视频信号设计,并未专门研究隔行扫描信息。为此,HEVC发送“元流数据”来解释隔行信息如何传输:或者两场数据分别作为一帧编码,或者将两场数据合并成一帧进行编码传输。这样HEVC就不需要专门设计隔行扫描的解码器。
3、编码工具
(1)预测块尺寸
HEVC放弃了当前各种编码标准中“宏块”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一种最大可达64×64,可以根据内容进一步分解为多种尺寸的结构。HEVC首先将树形编码单元(coding tree units,CTUs),3tiles
而后进一步对亮度和度分量分解为树形编码块(coding tree blocks,CTBs)。CTB通常为64×64, 32×32或16×16,通常分块越大,编码效率越高。CTB被分割为编码单元(coding units,CUs),CTB内CU的组织结构为四叉树结构,即一次分割产生四个小块。CUs又可进一步分割为预测单元(prediction units,PUs),该结果的属性或为帧内或为帧间,大小从64×64到4×4不等。PU使用两个参考块进行编码,即双预测编码,大小限制为8×4或4×8以节省存储带宽。预测残差由变换单元(transform units,TUs)进行编码,进行空域块变换和量化。TU的尺寸可能为32×32, 16×16, 8×8或4×4。
在2012年7月HEVC会议上,依据提案 JCTVC-J0334,HEVC Level 5及以上等级要求CTB大小至少为32×32或64×64。该决定被加入国际标准草案中作为变量Log2MaxCtbSize的限制(2012年10月会议上更名为CtbSizeY)。
(2)Internal bit depth increase (IBDI):(没看懂⋯⋯明白的哪位能给我解释一下?)
(3)并行处理工具
“马赛克”结构一帧数据被分割成多个矩形像素块,可以独立进行编码/解码。该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让像素块进行并行处理,甚至可以对视频流中的某一个像素块进行随机存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