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变成狼谈人心理的发展
心理学的英文名称Psychology来自古希腊文Psyche(心灵、灵魂)和logos(理论、学问)两个词源,意即心灵或灵魂的理论、学问。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学标识符号“ψ”就是希腊文“心理学”一词的第一个字母。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注意到了动物和人的心灵现象。今天的科学证明了从单细胞动物到人,都有着进化程度不同的心理活动,于是,心理学的学科大家庭中就有了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科学家在研究动物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促进了对人的心理的探究,以致在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的异、同中发现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早期心理学研究往往各执一端,片面强调单一因素的决定作用,出现了遗传决定论成熟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在本世纪初的心理学中,结构主义重视先天,行为主义重视后天,弗洛伊德主义重视遗传,社会学派重视学习。现代心理学虽然没有片面强调单一因素现象,但不同的研究所得结论迥然相异。美国心理学(克雷奇等)认为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生长和发展,日本心理学(大桥正夫等)也提出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类似的因素,瑞士心理学(皮亚杰等)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经验、社会传递和
平衡,前苏联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等)提出生活方式决定心理发展的决定论原则3秒后变身成野兽”。总之,国外心理学派别林立,观点各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制约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国内的一般观点认为,制约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并认为环境和教育共同决定人的心理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又提出了一些其它因素,如成熟、活动等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的看来,关于心理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仍然不全面,不系统,许多提法不够准确。我认为,影响心理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社会生活。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尽相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脊椎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了呢?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中,由狼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
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社会生活因素是指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在所有的因素中,社会生活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最复杂的,政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生活条件对心理的发展都起着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作为能够区分动物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心理,完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而这社会,又被分为了三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形成。
人出生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当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家庭当中的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妹,的各种行为都能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影响了。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交际往来、处事态度、文化职业、生活习惯等等都是儿童最初主要的自发学习(模仿)的内容,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同时,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父母对子女的培养,仅由家庭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自然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学知识、懂道德、发展智力等。父母正确教育可以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健康成长,尽早成才;倘若教育发生偏差,则会出现缺乏教养,甚至青少年犯罪。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家庭环境中的第一位要素。学校教育的职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目标要求,根据一定的教育大纲和教材,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社会培养人才。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的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够对教育起辅助作用,不良的学校环境可能对教育起干扰或破坏作用。在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工作态度、作风、行为方式以及衣着打扮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或看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
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兴亡。同时,学校风气、班级风气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熏陶作用。社会教育指社会组织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和会议、学习班等形式,对其所属成员进行教育,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手段。因此,教育在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优越的。社会环境的领域广阔,不仅当人步入社会生活或参加工作以后,而且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每时每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发展。社会是通过它所决定的各种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的。在社会环境中,诸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都对个体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电视、电影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极其明显。团体的构成、风气、团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发展。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社会生活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十分的重要作用的。
原创承诺
参考百度贴吧狼孩心理分析,对社会生活影响心理发展的分析参考岳老师上课所讲以及课下所读相关书籍。
自我介绍
    王瑞松,农学院生物技术092班。洛阳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