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名 | 变形记(节选) |
教学目标 | 1.学习现代主义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方法技巧。 2.通过变形前后的家人的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所揭露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现象。 |
教学重点 | 1.小说的写作背景与主旨理解。 |
教学难点 | 1.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分析本文中心主旨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庄子在《齐物论》这篇文章里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深知人生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一样短暂,而世事无常,人生充满依赖和束缚,于是便有了“梦蝶”的自我迷失。但可贵的是,庄子没有走向悲观主义,他以悲剧情怀透视了人生,却以幽默情怀超脱了人生,他通过对世俗功利、权力、是非以及建功立业等传统理想的一概否定,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独立和满足,追求自由自在的主体精神,形成了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看看卡夫卡又通过《变形记》向我们阐述了什么。 二、介绍作者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却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著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受卡夫卡影响的作家有萨特、加缪、昆德拉等。 三、写作背景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潮流催生了以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手法为特征,以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等心理特征为内容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四、整体感知 1.题目解读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旅行推销员。一天早晨,他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公司秘书主任为他没有上班上门来,父母和妹妹也急忙来询问情由,都见状大骇。从此,他成了家庭的一个沉重包袱,甚至被认为是一家人“一切不幸的根源”,终于受尽亲人的冷漠和折磨而死。 2.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初变甲虫的心理活动——忠厚、善良、有家庭责任感、追求自由 第二部分:艰难的起床过程——“真实”与“荒诞”统一 第三部分:父亲和协理的态度变化——格里高尔的心理遭受重创 五、深入探究 1.卡夫卡为何要写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壳虫?甲壳虫的特点和格里高尔的生活状态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甲壳虫:坚硬的甲、大身躯、多细足、行动困难、人声—虫鸣 笨拙、卑贱、弱小。 格里高尔:人家关系淡漠、自我封闭、不堪生活重负、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无法交流和沟通、孤独封闭的自卑心理、小人物、微不足道 2.格里高尔为何会变成一只甲壳虫呢?细读文本,尝试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 (1)亲情的异化。 ①看到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 父亲:握起拳头”,“一脸敌意”、“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一推”。 母亲:随即倒了下去”;“跳了起来……大喊”;“魂不守舍”; 起身往回跑” (厌恶、害怕) ②催促格里高尔起床。 父亲:敲得很轻,但用的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道你怎么啦?”过了片刻,他又压低声音催了一遍:“格里高尔!格里高尔! 母亲:轻轻地敲他靠近床头这边的房门,“六点三刻了, 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多温柔的声音! 妹妹:轻轻地抱怨:“格里高尔?你不舒服?那你需要点儿什么?”轻轻地问道:“格里高尔,开门呀,我在求你呢?” 总结: 他们关心的只是格里高尔是否已经起床去工作,而对于格里高尔的声音之中出现的异常丝毫没有察觉,或者说是“选择性忽略”了。 “敲门”,是对格里高尔施加压力的过程,也是格里高尔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有用”成为亲人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格里高尔的家人只是将他当成了赚钱的工具,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他,对他的变形,也表现得极其冷漠。格里高尔和家人的关系其实非常脆弱,充满了隔膜。) (2)社会关系的异化。 ①今天清晨,老板向我暗示了您误工的某种可能的解释,它涉及不久前委托您办理的一笔进项……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饮食又差又不规律 别的推销员活得就像后宫的娘娘……要是我在我的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保准立刻就被解雇。 表明:(劳累、屈辱) ②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往来,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 表明:(封闭、孤独) (3)自我的异化 肉体的极度痛苦与内心的指向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冲突:一般而言,任何人遭遇这种不幸,内心都会痛不欲生,但格里高尔却居然想着自己的工作。对格里高尔来说,工作、家人比自己更重要,他完全丧失了自我,只为别人而活。 总结: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他的变形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对这种异化的反抗,他力图通过变形来逃脱“人的工具性存在”,回自我。 然而,通过异化来反抗异化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3.格里高尔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 明确: (1)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艰辛的职业”,为还清父债而苦干。大量的内心独白还把格里高尔既害怕失去工作又渴望能够摆脱苦差事获得自由并能报复上司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 (2)因为担心失业,他不顾自己下半身疼得死去活来,想拦住协理,谦卑地请求前来威逼自己的协理在老板面前说好话。 (3)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壳虫,握起拳头,露出一脸敌意,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到自己的房间,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4.父亲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不能赚钱养家之后有哪些表现?写出了父亲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父亲先“握起拳头,露出一脸敌意,好像他要把格里高尔推回到他的房间里去似的”,然后想到格里高尔不能赚钱养家了,“用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当格里高尔把协理吓跑后,父亲一边跺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去。格里高尔卡在门里的时候,“父亲”从后面狠狠地推了他一下,使他“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一个冷血无情、野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作为格里高尔的亲生父亲,他没有为儿子的遭遇心疼焦急,只是恨不得立刻将这个已经变成怪物的东西清理出视线范围。比起格里高尔变异了的身形,他父亲那张粗鄙冷血的面孔更让人觉得可憎。 5.小说中三处关于“哭”的细节描写,试品味每一次“哭”的内涵并解说其作用 (1)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随即犹豫不定地扫视了一下起居室,然后双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他那宽大的胸膛颤抖着。 明确:是一次绝望的哭,因为家庭一时失去了经济支柱。 (2)“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说罢,她号陶大哭起来,她的眼泪掉在母亲的脸上,她用机械的手势动作擦拭母亲脸上的泪水。 明确:是一次绝情的哭,是为了获取父母亲对她的支持,以达到抛弃格里高尔的目的。 (3)这时卧室房门开启,只见萨姆沙先生身穿他那身号衣走出来,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妻子,另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女儿。三个人都有点儿哭肿了眼睛;葛蕾特时不时将脸贴在父亲的胳臂上。 明确:是一次虚假的哭,仅仅是为了格里高尔的死去而向外人作态。 三处“哭”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这一主题。 六、巩固提升 1.《变形记》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是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2.《变形记》对人与人关系的揭示。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他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当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了。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只是金钱和利益。 3.《变形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包括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变形记》表现了对人的本性的揭示与否定,在冷漠的现实世界中,人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已经异化,成了非人,这显然是作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刻透视。 4.《变形记》对人与自我关系的揭示。 《变形记》中大量表现人物意识的混沌与虚幻。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 3秒后变身成野兽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成失掉了自我。他想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大甲虫。大甲虫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5.中心思想 明确:小说《变形记》通过格里高尔的不幸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和人际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1)关于荒诞与悖谬。 《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的情节,不合客观理性逻辑,甚至荒谬之至。 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 (2)关于变形与象征(隐喻)。 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从这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的弱小与无助,“人”随时面临灾难与打击,“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 他的亲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 (3)关于独特的讽刺。 如《变形记》中对公司老板听差和秘书主任(如“可是您呢,先生,比公司里所有的人看得都全面,是的,让我私下里告诉您,您比老板本人还全面”、“总是那么偏袒女性的秘书主任一定 会乖乖地听她的话”)的讽刺,对格里高尔亲人的讽刺(父亲装模作样、母亲假慈假悲、妹妹从关心到厌弃)。 4、关于平静的叙述。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庯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
布置作业 | 异化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异化这个主题。请搜集文学作品或者传说中的异化故事,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明确: (1)《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源于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包办婚姻的抗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庄周梦蝶”借以比喻摆脱了躯壳、束缚的性灵多么逍遥自在。 (3)《山海经》里炎帝的女儿,不幸淹死在东海,她的灵魂化为精卫之鸟,年年月月,衔西山之石以“湮于东海”,其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叹服。 (4)在民间传说中有大禹化为一条独角龙拱开夔门的神奇情节,大禹治水长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总站在山头盼夫归,最后化为石头。 (5)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为后人遮阴送凉。 |
板书设计 | 心理活动——忠厚善良 追求自由 变形记 起床过程——现实真实 荒诞夸张 象征 态度变化——冷漠自私 心理受创 |
教学反思 | 文章较长,尤其是外国文学,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还要加强训练。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