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857年12月,一个贫困交加的中年人,手里拿着铁路公司的免费通票,从美国的纽黑文市乘车前往达泰特斯维尔的油溪河。到了那里,他看到,掺杂着石油的泉水从地壳深处滚滚涌出,“这水能像白兰地一般燃烧”。这个中年人名叫埃德温·德雷克,他的名字后来和石油开采史牢牢联在了一起。
在德雷克之前,虽然石油已经被证明具有无可比拟的工业价值,但是开采、提炼的办法原始而简陋,石油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德雷克目睹油溪河上翻涌不息的河水之后,满怀信心地认定:可以“像抽水那样把石油从地下抽出来……而我,则决心成为钻探石油的第一人”。两年后的8月29日,德雷克启动一架简易手摇泵,滚滚石油顿时冲出地面。这口深度只有69.5英尺(约21米)的油井,遂成为美国第一口现代油井,德雷克这个名字,也以“现代石油开采者”的身份被载入史册。从那一天起,人类终于拥有大规模工业开采石油的能力;从那一天起,石油成为左右工业社会发展的命脉。无数人的生活,随着石油的开采、石油价格的上涨下落起伏跌宕。3月3日油价或将下调
不知不觉中,人类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深。人们很快就发现,只有取得充足的石油资源,才能维持现代经济的繁荣和高度机械化的战争。因此,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争夺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中东地区由于存在世界最大的“黑金”蕴藏量,也成为世界上战争最频繁、争夺
最厉害的地区。
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
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影响:
第一次危机(1973年):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顶峰到底谷下跌45%,从1973年的顶部是1067点直跌到1974年的最低点是572点。从此,美国人改变了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世界观,也改变了很多对事物的本来看法。整整耗费了十年精力才使道琼斯指数恢复原位。
第二次危机(1978年):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石油资源和水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
OPEC宗旨: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成员国】
欧佩克组织条例规定:“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家,在为全权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可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 该组织条例进一步区分了3类成员国的范畴:创始成员国——1960年9月出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会议,并签署成立欧佩克原始协议的国家;全权
成员国——包括创始成员国,以及加入欧佩克的申请已为大会所接受的所有国家;准成员国——虽未获得全权成员国的资格,但在大会规定的特殊情况下仍为大会所接纳的国家。
目前,除去印度尼西亚被暂停opec成员资格意外,欧佩克共有12个成员国,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现已被暂停组织成员资格)、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 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 1960年)、安哥拉(2007年)和厄瓜多尔(2007年重新加入)。
非成员产油国
以下是一些非OPEC成员的产油国:
* 欧洲:挪威、俄罗斯和英国。
* 北美洲: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
* 中东:阿曼和。
* 非洲: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
* 南美洲:巴西和厄瓜多尔。
* 大洋洲:澳大利亚。
* 亚洲:文莱、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东帝汶。
【石油生产配额与国际石油市场】
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飚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
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欧佩克旨在保持石油
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欧佩克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 年海湾危机期间,欧佩克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欧佩克10月24日宣布,11月1日开始将每日减产150万桶,但利好难阻下滑,每桶64.15美元的纽交所当日收报价,距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的顶点更远。
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Chakib Khelil)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的削减举动对于稳定石油价格将“百分百有效”。 但是当天的油价便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4日,伦敦布伦特原油12月结算价格下跌6.4%至61.7美元/桶。而27日,油价依然继续下跌,截止到北京时间16:27,ICE布伦特原油12月合约报59.86美元/桶,NYMEX原油期货12月合约报61.78美元/桶。
引发欧佩克将原本定于11月18日才召开的紧急会议商议提前的唯一原因就是不停下跌的油价。7月11日,国际油价触到今年至今为止的最高峰—147.27美元/桶。10月10日,国际油价收于每桶77.7美元,创出13个月的最低纪录。10月16日,原油价格在亚洲市场下跌至14个月
来的低点。新加坡市场轻质原油期价下跌1.29美元至73.25美元/桶。隔夜在纽约、伦敦两地市场油价均跌破每桶70美元。10月2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16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收于报每桶66.75美元,跌幅7.5%。对于未来油价的变化,有人看到50美元/桶。
影响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世界经济的放缓以及对石油需求的降低。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月度报告中显示,6月份美国成品油需求总量日均1955.3万桶,比去年同期减少117万桶,降低幅度5.6%,这是美国自从1998年以来的同期最低需求水平,也是自2003年5月份以来最低的月度平均需求水平。同时,欧洲和日本的石油需求也出现了大幅下调。
新兴市场方面,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是五年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原因是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减缓,削弱了这些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必然也导致对石油需求的下降。
此外, 美元对欧元持续升值,是油价走低的另一主因。 11日,欧洲央行官员韦尔林克称,经济衰退阴影持续笼罩欧元。韦尔林克的言论,加之欧盟下调08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以
及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同样关于欧元区可能陷入衰退的言论,令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日益感到担忧,这也是欧元/美元持续难以摆脱颓势的重要因素。
进入2008年,世界石油价格就像一匹脱缰的奔马。新年伊始(1月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历史上第一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3月12日,油价冲破每桶110美元。5月5日,纪录被刷新为每桶120.36美元。仅仅过了半个月(5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轻松突破每桶130美元大关,收于每桶133.17美元。5月21日当天,美国能源部发表的一份报告火上浇油,称此前一周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总量下降到3.204亿桶,是四个月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急剧下降的库存,引起国际石油市场更大的恐慌,由于担心石油短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价格终于在6月6日达到顶峰,逼近每桶140美元———“石油危机”,一个令西方人痛彻心肺的老话题,重新摆上了桌面。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突然间,恐怖主义对全球安全的威胁超越了国界。2003年,美英对伊拉克开战。作为世界最重要产油区的海湾地区再次陷入混乱。石油安全问题再次升温,21世纪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正在形成。
实际上,就在恐怖主义幽灵出现以前,石油和能源价格总体上已经走出了1986年以来的低水
平。在对伊拉克战争之后,石油价格开始不断攀升:2003年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达到平均每桶31.1美元,2004年涨到每桶41.4美元,2005年8月30日达到71美元,2008年7月3日更是创出了145美元/桶的天价。
石油剩余产能日趋紧张,几乎到达极限。所谓剩余产能,主要是指一些欧佩克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大量的生产能力没有动用,这种剩余生产能力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它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是一种潜在的保障。如果在一个国家发生供应中断,可以动用别国的剩余生产能力来弥补由此带来的供应不足。
最近几年,欧佩克的石油剩余生产能力几乎已经耗尽。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们的石油剩余生产能力最多的时候达到每天1400万桶,这相当于几个中等石油输出国的生产能力;而当前世界石油的剩余生产能力已经下降到每天200多万桶。如果一个小的石油生产国发生供应中断,也很难到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填补这个空缺,国际石油市场面临的将是绝对的供应短缺。从这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国际石油市场严重缺乏剩余产能的保障,处在非常脆弱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