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来过作文
【篇一:这里我来过作文】
前些日子在忙会考的复习,地理课,从睡眼朦胧中瞥见一眼两米开外的巨大屏幕,上书:东北地区的环境治理。不禁怔了一下,睡意全无,很自然地想到了一句莫名其妙使我感动的话:我从这里来的。
人似乎总是在寻自己血脉的源头,去为了一本族谱奔走四方,去顺着祖先的脚印回到那一脉温热的血脉流转的、涌出的地方。所以老家这个名词,总能让人备感亲切。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往往家族观念淡薄得很多。北方人闯过关东,走过西北,族谱早就遗弃在打拼的闯荡的路上了。但在旅程的间歇,相信人们总是会向来时的方向张望许久,因为那是他们最真挚最深沉的记忆的来处。
我是在北京出生并长大的,但墨绿的户口本中忠实地用冷淡的宋体记下了我的籍贯。
于是我知道,我来自东北。从此我便与那个地方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羁绊,我总有些时候,无法抑制地,想要回去。
是的,回去。我在第一次回老家之前,一直坚定地用着回去这个字眼。尽管我不知道那个在地图上的一排小字究竟是什么模样,但我一直相信,我来过那个地方。不是冷冰冰的电脑屏幕上一幅幅黑土地的图片,不是陌生的人在那里举着“学大寨,赶涝州”的旗帜的照片,我只是在脑海中一遍遍搜寻,一次次颤抖地记
起那片土地。
这里,我是来过的。我下了火车时只能想到这句无力的话。是血液在身体里翻腾雀跃着,欢呼着想要更贴近每一片黑土沉重的呼吸。其实若想真正走一场寻根之旅,我怕是要在华北平原上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了。可我一直只对这里念念不忘,我来过起伏深邃的山中,看终年覆盖那个小小村庄的雪一日日消融;我来过自家盖起的厚重土墙之内,冻得嘴唇发紫才肯爬上温暖的火坑。
我坚持我的身体里,骨血里,是有些东西属于这里,有些东西由它赋予。虽然慢慢地,斑驳的土墙被拆除,封闭的村庄成了城市的一部分,那些有着血缘关系的或近或远的亲戚奔走到更遥远的地方,这片土地一直维系着一脉淡得像水,却总比水沉重的东西,有时候是越来越混杂的相似血液,有时候是泪。领着我们一次次回来。这片土地证明了我的存在,我不敢说自己能在故乡之外的任何地方刻下比脚印更深刻的东西,而老家不同,无论我是否来过是否记得,它却记住了我的存在。祖先的坟茔或许也都已遗忘,但他们一定在相同的土地上耕种过,生活过,存在过。
这里,我来过。这里,我们来过。
【篇二:这里我来过作文】
初中毕业那天,和许多同学一起坐在礼堂,听教导主任的“寄语”。无意间发现前座的椅背上有浅浅的反
光,于是左扭右扭终于看清楚那是一行铅笔字。“20**届。今天要毕业了。教导主任一直在讲话。你在这里做什么?”“20**届,初三最后一次年级会。”……
他们,也曾坐在这个位置上,听过同样的讲话啊……心头不禁一阵温暖。偷偷拿起笔也想要写上几句,但又突然放下。
只是这么几个浅浅的铅笔字,又怎么能证明“我曾经在这里”,“我来过”?也许明天它们就会被发现,然后擦掉,并背上“破坏公共财产”的罪名,何以“流传百世”,成为今天的见证?
也许只有那些所谓伟人才能给世界留下永远的痕迹,他们写下的诗篇被传诵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发现的真理存活在每一个人的脑细胞里,他们踏出的路上走过无数身影,顺着他们的足迹到名为希望或成功的光明。
是否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
那么我们呢?
十几年前,世界因我的出生而多承载了一个人的呼吸,而几十年后,当我离去的时候,我该怎样让世界记得“我来过”?
是我种下的那棵树吗?是我写下的那行字吗?还是我终将消逝于泥土中的身躯?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知道平凡的自己究竟给这宽广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如果没有,那自己的生命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最后我还是怀着一颗世俗之心在椅背上留下了一行浅灰,当我放下笔,想象下一个看到它们的人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我突然发现,其实那些笔迹已是最好的证明,不是笔迹本身,而是它在下一个人心中激起的波澜。
就如那个写下字的学长,他留在我心中的温暖和快乐,不正是他给这世界带来的一点点改变么?他来过了,走了,也许留不下伟业和光明,但总有世界的小小的一角帮他记得。
就如作为凡人的我们,也许无法留痕迹与世界,但我们的情感、关于我们的回忆,会留在许许多多的人心中。我们来过了,走了,他们,会记得。
这里,有笑容,有泪水,有温暖,有感动,有爱,有我们。当我们离去的时候,回首投去轻
轻的一望,我们可以大声地笑着说,这里,我来过。
【篇三:这里我来过作文】
怎样才算是来过,这世间?
游赤壁,客感慨曰:“连曹操那样的一世之雄终于都逝去了,况吾与子?”苏子却认为,水逝而未尝往,月盈虚而卒莫消长。自其变者观,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物与我皆无尽。于是我困惑了。
怎样才算是来过,这世界?
有人说,一个人存在了多久,不仅仅取决于他活了多久,更要看他被人们记惦了多久。
不错的,被别人记住,固然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来过的证明。
然后呢?终于也将被遗忘吧。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就代表不存在?被遗忘是不是意味着没来过?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我又想起一位同学了。曾经,我因一朵小花的盛开而激动不已。轻嗅,无香。曾经,我因发现了某日蓝天白云的美丽而沾沾自喜,与同伴分享仰望的快乐。然后那位同学问我:“你做的这些,有什么意义?”
有什么意义?难道没有意义吗?如果这些都不算是有意义了,那你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想到,她却淡淡地说,没有,都没有什么意义。我本以为她会争辩说学习有意义的。她没有,她继续
说,宇宙很大,时间很长,在整个存在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整个人类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小量忽略掉,更别说一个人了。存在与不存在,没有区别。
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很绝望?嗯,幸好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一定永恒了才有意义吗?
为什么意义一定要那样惊天动地?
我嗅花香,意义就在于那一刻我的欣喜,在于那“一朵花”变成了“一朵我嗅着快乐的花”,即使此花无香,我仰望蓝天白云,意义就在于那一刻心的明朗,在于那“一朵云”变成了“一朵被我仰望着的幸福的云彩”,即使它并不会因我的仰望而改变飘移的路线。意义小,不代表没有意义。而且,这意义小吗?
没见证过一朵小花的绽放,没仰望过一朵云彩的飘移,没倾听过一场夏雨的演奏,没感受过一个拥抱的温度,这世间,你怎么敢说来过?
是谁,曾让人在自己墓碑上刻下: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活过。
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这里,我来过。
【篇四:这里我来过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是极对的。倘使你满腹经纶饱览书,你若足不出户,最多只是一个善于纸上谈兵的马谡。饶你多大本事,也不知这广阔世界浩渺无穷,岂是心胸不广者所能领略到的。读与行在于结合,在于相伴。
杭州,西湖。
白天的西湖像一位温柔的大家闺秀。腼腆的水波,徐徐的清风,阳光打在水上反出来的点点耀光,都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如痴如醉。傍晚时分,华灯已上,。此时的西湖再无白天的羞态,瞬间就变成了艳妆的舞女,伴着不歇的丝竹之音,在舞个不停。这种狂放的姿态,这尽态极妍的妩媚,我确定,我曾经见过。这里,我来过。你听到他说了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时光倒退千年,西湖畔的歌、西湖畔的舞该是多兴旺啊,那徐徐吹来的混杂着水珠的清风里,那月白如玉的夜光下,你若是君王,你会醉倒吗?余光中说蒋捷是一颗敏感的心灵的一生,是痛楚。这里,虽然没有窗外阵阵冷雨,亡宋之情,有何异乎?
河南,南阳。
南阳这个地方,恐怕没有太多人去过,更有甚者估计听名字都有些耳生了吧。但这是我母亲出生的地方。南阳原来城市不大,只因最近要举办农运会,政府新修了许多设施,才让这个曾辉煌一时的地方可算重整其颜了。听听这些人的名字,造地动仪的张衡、大名鼎鼎的医生张仲景,还有那位躬耕于此的诸
葛先生。我最近一次回去,去了卧龙岗,传说就是亮待着的地方。我无比崇敬地看着那个本来不起眼却被现代人装饰得隆重异常的屋子,不禁想到他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想到他拖着年迈的身躯,辅佐着历史上可能是最不能当君王的君主,勉为其难地挣扎着。人们说鉴定人的忠心的方法就是让他读一遍《出师表》,读后痛哭流涕者必为忠心耿耿之士。看着诸葛庐,想起了当年杜甫的那句名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功的英雄我们都广为流传,那些身先死的呢?他们的失败永远都像是上天与有能力者开的玩笑,或者说一个赌约,赌注就是一辈子。这里,我来过,我也感动过。
南方,某个烟花巷陌。
有人说柳永因其风格注定中不了榜,也有人说柳永中不了榜导致了他的风格。不得不说,婉约派词人中,我最喜爱的不是李清照,而是他。醉倒街头巷陌的白衣卿相的柳永。我在江南的街头也漫步过,那种不同于水镜的清新,那种淡淡的如天气一般的幽怨使我肯定这种气息似曾相识。没错,这里我来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何经历过晓风、残月、依依杨柳的我没有此等才华写出这句话,还是说只有柳永能写出这烟花巷尾的小情。很庆幸,还好我来过这里,很庆幸还好我曾遇见过柳永。不得不说,惊世才华或许可以不去治国平天下,安稳地生活在江南烟雨小巷中,人生必定是另一种独特的美感。
还好,我曾游历过许多;也还好,我也爱读许多。
【篇五:这里我来过作文】
自从初二那年误入这条巷子,我就像中了魔咒,后几年没完没了地往里钻。那神奇的巷子就是南锣鼓巷,这里,我来过。
平安大街上一个瘦高的牌坊,进去便是南锣,锣鼓巷作为主体,两边东西向生出许多小胡同。有人说食在南锣,因为里面不管小铺还是餐厅,味道都是极好的。也有人说玩在南锣,因为里面总有些不曾见过的新奇景儿。但南锣让我着迷的,却是它的声音,它的墙壁,它的每一块坑洼的石板。
我曾一个人来过,在午后,一家咖啡厅,躲开阳光,点一杯拿铁几块甜点,窝在窗边的沙发里,听着爵士乐眯着眼打盹。这是挺矫情的,但刻意去寻一份属于自己的悠闲,还在这顶着灰瓦的古建中,再忙碌也能安静下来,再疲乏也能舒缓下来。
我也曾和好友一起来过,说笑着走过巷子。也曾在平安夜来过,也曾在下雨天来过。古宅墙上的路牌,大门口的石墩,挂花的花架,每次都不是一个样。这样的景象,谁能不爱呢?
( ) 遗忘初识南锣至今,已有三年了,三年,却发生许多变化。“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三年,并不长,看南锣,人来人往的繁华犹如是,历史名胜的名号犹如是,典雅古宅老北京的景象犹如是。那里还是南锣吗?那里当然还是美丽的南锣。只是平静安宁已不再,淳朴的气息已不再,胡同的根
已不再。
从胡同到文化商业街,名称的改变使性质也改变。巷子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车,走进红墙碧瓦发现竟全是星巴克之类。由于建地铁引起的拆迁,拆掉了那瘦高牌坊,许多老店不愿拆迁,摆出花圈棺材以示抗议,面目狰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