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龙华
电话:(010)64036988-329E-mail :longh@cmt 版式:罗建国
美编:冷姗思
黑素瘤临床进展
——2010GMTF 中国黑素瘤论坛北京站报道
肿瘤
B 9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郭军教授作为CSCO 黑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介绍了亚洲黑素瘤流行病学特点、转移性黑素瘤进展和我国经验及成果。郭军教授指出,亚洲人黑素瘤发病特点与欧美白种人存在明显差异。首先,病理类型不同,亚洲人肢端和黏膜黑素瘤发病率高达70%,而在白种人中仅占5%左右;其次,亚洲人原发黑素瘤病灶的厚度明显厚且多伴有溃疡;再次,前者的基因变异主要集中于CKIT 和
BRAF ,而后者更多表现为
BRAF 突变。
对于转移性黑素瘤
的,化疗仍以达卡巴嗪和替莫唑胺为主,虽有效率只有8%~15%,但仍是金标准。生物化疗虽能提高反应率,却不能改善生存,借用Eggermont 教授的话说已是“远去的记忆”。多药联合(如Dartmouth 或CVD 方案)被证实增毒不增效。目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药物是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上报道的新药Ipilimumab 。它通过阻断Treg 细胞膜表面的CT⁃LA-4,调动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达到杀伤肿瘤目的,被定义为靶向免疫,是近10余年来被证明能延长晚期黑素瘤患者生存的首个药物。在个体化靶向中,针对BRAF 和CKIT 的靶向药物已在黑素瘤中取得了
令人振奋的结果。如针对黑素瘤BRAF (V600E )突变的药物能达到约70%的有效率。另外,我国首次在ASCO 年会报道伊马替尼(格列卫)CKIT 变异的多次失败晚期黑素瘤,能达到60%
的疾病控制率。这也引起国际黑素瘤学术界的关注。对于晚期黑素瘤,先进行基因筛查,再选择可能更有利于患者获益。黑素瘤正呈现出如孙燕院士所说“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趋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根据郭军教授报告整理)
2010年9月12-14日,国际黑素瘤专家委员会(GMTF )中国黑素瘤论坛在
上海、北京、广州三地举行。这次论坛通过国内外专家的交流,解析国际黑素瘤最新信息、进展与临床研究结果,解读黑素瘤诊治指南与规范,为亚洲黑素瘤提供了新思路。
在9月13日北京站论坛中,孙燕院士作为特邀会议主席,荷兰伊拉姆斯大学肿瘤中心艾格蒙特(Alexander M.M.Eggermont )教授,德国基尔大学豪席尔德(Axel Hauschild )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校长、附属韦斯特米德(westmead )医院院长、癌症研究所所长科福尔德(Rick Kefford )教授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
分别就黑素瘤流行病学和进展做了大会报告,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Eggermont 教授是欧
洲癌症协作组(ECCO )主
席、GMTF 主席、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EORTC )前任主席。作为全球知名的黑素瘤外科专家,他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黑素瘤的外科现状及进展。
首先,他谈到原发灶局部切除后的后续外科,包括扩大切除、预防性隔离肢体灌注(ILP )、选择性淋巴结切除(ELND )和前哨淋巴结活检(SNB )。这些手段仅仅能提高局部
控制率,并不能延长生存,但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提高局部控制率也有很重要意义。
Eggermont 教授通过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强调超过2cm 以上的扩大切除并不能减少局部复发,达到改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目的,因而行截肢手术完全没有必要,会对患者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损伤十分严重。
对于原发灶厚度超过1mm 或合并溃疡的病例,建议行SNB ,这项技术
有利于正确的分期和诊断。SNB 不能延长生存,但如果SNB 呈阳性而立即进行淋巴结清扫,患者生存优于延迟淋巴结清扫的患者。
对于前哨淋巴结内转移直径小于0.1mm 的病例,不需要进一步行淋巴结清扫。他也提到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与SNB 技术可达到85%的一致性,有望取代SNB 技术。以马法兰为基础的
ILP 对小的多发肢体移行
转移病灶能达到50%~
60%的完全缓解;对于大的移行转移灶,必须联合
肿瘤坏死因子。
其次,Eggermont 教授谈到晚期患者的手术,指出其主要适用于单发转移或需要姑息手术的患者,并且需要谨慎选择病例。
最后Eggermont 教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了讲述内容,与会者踊跃作答,会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根据Eggermont 教授报告整理)
( )
黑素瘤的辅助
Hauschild 教授现任
欧洲皮肤肿瘤协会(EADO )董事会成员,GMTF 副主席,德国癌症协会下属皮肤癌症组织(DeCOG )主席,他介绍了干扰素辅助的临床证据和干扰素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在报告中,Hauschild 教授引用了E1684、E1690、E1694三项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
果显示大剂量干扰素(HDI )可显著改善高危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建议ⅡB/C 期、Ⅲ期、Ⅳ期(完全切
除的)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可使无病生存(P<0.001)和总生存均获益(P=0.002)。对于长效干扰素,Ⅲ期随机试验
(EORTC 18991,1256例患者)证实,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佩乐能)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延长近9个月(P=0.011),因此在欧洲,长效干扰素可作为大剂
量干扰素的替代选择。Hauschild 教授还指出,原发肿瘤的溃疡情况和肿瘤负荷可能是预测干扰素辅助敏感性的潜
在生物因素。EORTC 18952、EORTC 18991研究均证实,溃疡型黑素瘤患者接受干扰素,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获益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同样根据肿瘤负荷,生存获益ⅡB/C 期>微转移(ⅢA 期)>临床可见的转移(ⅢB/C 期)。此外,对于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乏力、肝功能异常、神经精神异常、骨髓抑制等),Hauschild 教授根据欧洲的经验及相关指南提出了相关监测及处
理建议。
Hauschild 教授在演
讲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的辅助现状,由于国内患者主要是肢端、黏膜黑素瘤,其辅助的经验较缺乏,国外专家对国内关于黏膜、肢端黑素瘤辅助的进一步研究有着很高的期待,同时建议国内高危患者尽可能接受干扰素的长期维持,以取得更佳疗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根据Hauschild 教授报告整理)
黑素瘤的随访
Kefford 教授向与会
者介绍了皮肤黑素瘤患者的随访。其演讲内容涉及黑素瘤的自然发展病程、随访目的、随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相关体检和器械检查,以及随访指南。
Kefford 教授强调了随访对于皮肤黑素瘤患
者的意义、患者自我教育以期早发现黑素瘤复发/转移和及时发现第二原发黑素瘤或其他皮肤肿瘤的重要性。
Kefford 教授指出,对
于及时发现的可积极处理的病灶(包括手术切除的局部复发和单个转移灶),
通过积极手术患者仍可有生存获益;而对于多发转移灶,患者预后往往较差。Kefford 教授还介绍
了胸部X 线、超声、计算机
体层摄影(CT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 )/CT 对随访的作用和各自的局限性,尤其对比了
PET/CT 与螺旋CT 或磁共振成像(MRI )的优劣势。他还指出,对于现今新的靶向,通过PET/CT 检查来进行代谢相关的有效率评估有其独特的意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思明根据Kefford 教授报告整理)
孙燕院士(中)
与四位讲者(由左至右为Hauschild 教授、Kefford 教授、Eggermont 教授和郭军教授)
孙燕院士指出,恶性黑素瘤在亚洲人中虽发病率较欧美低,但近年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我国黑素瘤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趋势,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黑素瘤患者绝对数并不低。本次论坛中外专家对黑素瘤的流行病学、手术、辅助及晚期进行了
内容翔实、深入浅出的论述,对提高黑素瘤临床实践提供了帮助。目前我们在黑素瘤早期诊断、正确选择合理方面还须进一步提高。在恶性黑素瘤内科迅速发展的今天,希望国内肿瘤学及相关领域学者把握这一趋势,避免那些循证医学已证明不能延长生存的处理,如截肢手术等,尝试国际先进的靶向免疫与个体化靶向临床试验,为提高我国黑素瘤水平,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而努力。同时,希望我国黑素瘤领域同道抓住这一契机,为国际黑素瘤事业做出我们创新性的贡献。[2220901]
(郑鑫整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