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全省模考卷(二)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D 【解析】:宫廷画院作为正式的制度而存在是从北宋才开始的。
2.A 【解析】:黑陶是素面陶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上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3.A 【解析】:王国维是近代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有论著《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孔子之美育主义》等。
4.D 【解析】:《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是近现代画家陈逸飞的代表作。
5.A 【解析】:乐安蛋雕技艺是一项流传民间的珍贵工艺美术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自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展览以后,引起中外游客的极大兴趣,被相关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雕刻艺术之一”。
6.A 【解析】:宋徽宗赵佶宋代画家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皇帝。
7.A 【解析】:曾鲸字波臣,明代画家善画肖像。代表作品《王时敏像》《张子卿像》。
8.C 【解析】:朱耷号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是明朝遗民,以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抒发家国之痛。9.A 【解析】:《重屏会棋图》的作者是五代十国画家周文矩。
10.A 【解析】: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创造性的解决问题。11.A 【解析】: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是造型艺术的三大理论基础。12.A 【解析】:北京冬奥会会徽叫做“冬梦”。
13.B 【解析】: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窟都是欧洲的洞穴。14.A 【解析】: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15.D 【解析】:唐代宗教美术的显著变化是其现实性因素增多,这种倾向也被称为世俗化。
16.A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营造的昭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17.D 【解析】:曾鲸,字波臣,代表作品《王时敏像》、《张子卿像》,明代画家,创造墨骨画法。18.B 【解析】: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
19.A 【解析】: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1906年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20.C 【解析】: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露香园顾绣。
21.A 【解析】:关于蒙娜丽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⑤,其中③错误,应为文艺复兴盛期的典范作品,而不是早期。
22.D 【解析】: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由创造活动。
23.D 【解析】:《韩熙载夜宴图》作者五代十国画家顾闳中一共分了五个部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酬。其中第二部分是观舞。
24.A 【解析】:《早春图》郭熙,是全景式的构图方式。《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倪瓒,《洞庭渔隐图》吴镇,都采用了“一江两岸”式的三段平远构图法。
25.B 【解析】: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26.A 【解析】: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起到先驱的作用。大卫以及大卫的学生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盛期杰出代表画家。米勒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27.D 【解析】:院体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28.A 【解析】:赵孟頫,元代画家、书法家,艺术水平极高,倡导书画同源。29.B 【解析】:阎立本是初唐画家,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30.C 【解析】:唐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画家,代表作品《骑驴思归图》《孟蜀宫妓图》等。31.A 【解析】:郎世宁,清代画家,《马术图卷》是其代表作品。32.B 【解析】:《女史箴图》的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家顾恺之。33.A 【解析】:玉琮是良渚文化下的代表器物。
34.A 【解析】:《热尔桑画店》的作者是十八世纪画家华托。
35.C 【解析】:南朝谢赫六法有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
36.A 【解析】:德拉克罗瓦是浪漫主义画家,列宾是现实主义画家,普桑是古典主义画家,毕家索是立体主义画家。
37.D 【解析】:豫园位于上海。
38.A 【解析】: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
39.B 【解析】:根据作品存在方式,艺术一般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40.C 【解析】: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
41.B 【解析】:《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瑞作品。它采用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的手法来表现的。42.A 【解析】:黑白木刻也称“单木版画”、“木刻”,指在一块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现主题,刻画形象,并用黑墨(或单一墨)在白纸(或纸)上拓印。
43.A 【解析】:武宗元得代表作品《朝元仙仗图》描绘东华、南极帝君率众仙朝见最高神的行列。44.B 【解析】:石印画报中最有名的《点石斋画报》创刊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45.A 【解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46.A 【解析】:张家样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样式之一,创始人是张僧繇。“张家样”的风格不同于之前流行的陆探微的“秀骨清像”,而是人物形象比较丰腴,“面短而艳”,富于肌肉的肥胖感。47.C 【解析】:五
台山佛光寺正殿是唐代重要的建筑实物。
48.C
【解析】: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一幅地画。
49.B 【解析】:戴逵是东晋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师从张僧繇。
50.A 【解析】: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是国家首批AAAAA 级旅游景区。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参考答案】
表现主义1905年诞生于德国。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反对机械模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向,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常以夸张的形体和彩发泄作者内心激烈的情感。其特点是:(2分)
①具有重个性、重感情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1分)②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1分)③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1分)
2.【参考答案】
①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2分)②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1分)③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1分)④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1分)
二、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参考答案】
1.在中国画里,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这就是以墨为主,以墨显、以助墨的画种彩墨画。(2分)
2.彩墨画运用的仍然是中国画的材料工具:毛笔、墨汁、宣纸、颜料等。(2分)
3.彩墨画发展到现在,还创新出许多特别的表现技法,如:揉纸法、拓印法、积彩法、漂浮印染法等等。这些技法使得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肌理效果和装饰意味,体现出彩墨画自由抒写、纵放淋漓的艺术特。(2分)
4.彩墨画以彩为主导,与笔墨相融合,在彩墨无序的冲撞中,构成无限风光;极力发掘彩美的表现性、表现力,冲破传统中国画的理论束缚;强调绘画的多样性,不一味遵从书写性,也摆脱了勾勒、渲染的传统范式,块与墨块的交响、线条与彩的融合、积墨与积的强化,成为作品中生命的律动与情感的抒发。(2分)
5.林风眠创作的彩墨画既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又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风格,因此获得了笔法灵动,墨丰富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品有《秋鸟图》。(2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参考答案】
1.(1)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1分)
(2)教师在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时应该注重: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2分)
2.刘老师的教学符合课程性质的要求。
课程性质中指出①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原理依据)(1分)材料中教师扮成商贩的样子进入课堂并给学生分发拨浪鼓实物,让学生都可以观看欣赏,体现了这一点。(0.5分)(结合案例)
②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原理依据)(1分)刘老师在讲解完拨浪鼓的相关知识后,给学生分发了材料,让学生进行设计制作。体现了这一点。(0.5分)(结合案例)
③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
现象,培养人文精神。(原理依据)(1分)刘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仅让学生学会制作美术作品,也能知道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体现了这一点。(0.5分)(结合案例)
④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原理依据)(1分)刘老师给学生分发拨浪鼓是学时,生都被吸引并说说笑笑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着。体现了这一点。(0.5分)(结合案例)
四、教案设计(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参考答案】课题:《稻草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1.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稻草人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2.学情分析:该学段的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3.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稻草人的作用、造型、材料等知识,掌握制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法、讨论法,体验设计制作一个稻草人的美好过程,提高动手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4.教学重点:了解稻草人的造型特点。
5.教学难点:掌握稻草人的制作步骤,尝试动手设计制作一个稻草人。
6.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展示法等。
7.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图片等。
8.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开始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教师描述:他穿着暖和的衣服,手长长的,非常勤劳和负责,现在老师就把它请进来。随后出示提前制作的稻草人,给同学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稻草人》。
环节二初步感知
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干农活并且田地里有几个稻草人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稻草人的作用是什么,你们能说一说吗?”学生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稻草人是放在田地里吓走麻雀,避免他们吃粮食的,来保护庄稼。”
环节三具体分析
教师给学生展示多幅不同造型的稻草人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看这些稻草人主要材料是什么呢?都是什么造型呢?”学生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稻草人就是用稻草做的,并且加一些装饰,造型有有站立的,有弯腰的,有手举高高的,有张开双臂的等等。”教师请学生观看一段制作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制作稻草人都有哪些步骤呢?”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有捆、扎、绑、装饰等等。”
环节四示范讲解
1.设计草图
2.寻合适的材料
3.运用工具捆扎
环节五练习评价
( )
学生以“我的稻草人最厉害”为主题进行草图设计,学生制作时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自己的设计思路,台下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设计图,教师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环节六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布置作业,让学生把今天设计的作品带回去和父母分享。
9.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书写板书)
10.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