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新发病例的增长,本地传播已经趋于完全控制,2020年3月18日,我国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报告。随着各项积极防控策略的严格实施,2月份以来,我国少有输出新冠肺炎病例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但与此同时,国际疫情却从少数国家的输入病例和有限本地传播,逐渐演变为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快速增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已经蔓延至185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3月20日),五大洲纷纷沦陷,欧洲成为疫情“震中”,抗击疫情已成为多国和地区政府共同面对的首要议题。
新冠疫情的海外发展历程及全球流行现状
回顾新冠疫情海外发展轨迹,2020年1月13日,泰国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为海外首个确诊病例。此后,日本、韩国分别于1月15日、20日确诊首例病例。直到1月30日WHO 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时,除中国外的多个国家仅处于散发状态。1月31日,WHO 宣布这一疫情存在发展为“大流行”的可能,但目前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现状及应对
刘胜兰
尚未构成大流行。尽管WHO 已经向国际社会提出了警示,但多国除针对中国开展国际旅行限制外,采取的预防措施并不多,疫情关注度也不足。
直到2月20日,中国之外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000例,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韩国出现激增,在2月下旬成为疫情重灾区,一度是中国之外确诊病例数最高的国家,将新冠肺炎疫情预警提升至最高的“严重”级别,并开始采取推迟开学等措施。2月底、3月初,疫情迅速向多国扩散,意大利、伊朗疫情恶化速度加快,随后,西、法、德、英等其他欧洲国家确诊病例开始逐日增加,美国形势同样严峻。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确诊病例,2月26日,中国报告的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境内。
2月28日,WHO 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风险和影响风险级别从“高”上调为“很高”。此后,全球疫情形势进一步发展。根据WHO 每日发布的疫情报告,截
至北京时间3月10日17时,全球波及110个国家,其中62个国家、领土和地区出现本土传播,且随着非洲阿尔及利亚等6国出现确诊病例,WHO 按照地域划分的全球六大区域全部出现疫情。在这一背景下,日内瓦时间3月11日,WHO 总干事谭德塞通报,全球确诊超过118000例病例,死亡4291人;中国以外的确诊病例数量在过去两周中增长13倍,波及的国家和地区数
量翻了3倍;考虑到当前疫情发展速度和对部分国家、地区响应程度不足的担忧,宣布本次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宣布后,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呈现出暴发态势(图1)。
新冠疫情的全球防控策
略及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的发展初期,多数国家还没有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全球大流行仍然处于加速传播之时,未到大流行高峰。正如WHO 总干事在宣布“大流行”时所采用的两个描述,“以前从未见过冠状病毒引发的大流行”和“以前也从未见过得到控制的大流行”,各国能否打好本地疫情防控战,采取及时得当的防治措施,将是下一步国际疫情形势的关键。
目前,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重视程度已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多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包括北美洲的美国,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南美洲的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非洲的南非、津巴布韦等国,亚洲的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升级强化防控措施。
从当前全球各国防控的策略来看,尽管不同国家具体措施上差别较大,但从其防控逻辑和本质特
点看,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国、韩国等为代表所采取的遏制策略,二是以美国、德国、英国等为代表所采取的缓解策略。(倪大新,2020)
(一)遏制策略
遏制策略主要是以控制流行、彻底阻断传播、消除危害为防控目标,通过积极的调查控制,并针对潜伏期传染性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性采取额外措施,阻断传播。“四早”是这一策略下最为核心的措施,即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对传染源实现严格管理,从而达到逐步阻断传播的目的。其中,“早发现”是指及早发现疑似病例,迅速进行检测和诊断,从而促进传染源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早报告”是指疑似病人、确诊病例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报告卫生或疾控部门,以便尽快启动调查处理。“早隔离”是指对所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包括通过对病人病前病后的接触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后,对相应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早”是指通过对病
人有效的,降低病死率,同
时起到减少传染源的作用。通过
“四早”,实现对确诊病例、疑
似病例、阳性检出者、密切接触者
“应收尽收、应管尽管”,从而有
效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直至完
全阻断。
除我国以外,新加坡、韩国、
伊朗采取的也是这一策略。
1.新加坡
新加坡的防控策略被WHO评
为典范,尽管政府为减少恐慌和物
资囤积,声称将按照流感的措施进
行防控,但在具体防控实践中,
新加坡依托于良好的医疗卫生系
统、严格的追踪和遏制措施,以
及公众对于政府政令的服从,强
化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发现及隔
离。一是严格隔离管理,尽管多采
取居家隔离,但有赖于对科技的
运用,启用App软件和相关远程设
备,政府对居家隔离者进行有效监
管,且依托严格的法律体系和严厉
的执法手段,对谎报情况和违反隔
离规定的人员采取严格的法律惩
戒,如撤销永久居民资格等,居
家隔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
暂停大型聚集活动,一些公司采
取在家上班或者轮流上班。三是
保持信息透明,持续公布确诊病
例及其去过的公共场所,对民众
发出警示。四是强化患者发现,
包括组建流调小组对病例的密切
接触者进行追踪,启动612家筛查
门诊,强化医务人员的发现能力。
五是优化医疗资源,按照不同年龄
设置定点接诊医院。
总的来说,这一策略前期运行
良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
其国际交通便利等特点,输
入也成为新加坡面临的问题,其
措施也进一步升级,包括:几乎
所有入境人士都必须居家隔离14
天,全程不得外出;禁止250人以
上的聚集性活动,并要求主办方
为所有参加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宗教团体采取措施减少集会,如关
闭宗教场所等。
2.韩国
韩国在疫情出现快速上升
后,采取多项措施,韩国官方将
其总结为“TRUST”,即公开透
明(Transparency)、行踪轨迹和
隔离监督(Robust Screening and
Quarantine)、创新并普遍推广检
测技术(Unique but universally-
applicable)、严格管控(Strict
Control)、(Treatment)。
具体来看,一是加强信息推送,利
用短信等互联网手段,每天两次发
送最新疫情动态,提醒大家提高重
视度,注意个人防范;对有确诊病
例区域的民众通报确诊患者基本信
息;宣传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
二是通过建设“免下车”检测点,
提升检测效率,实行免费检测政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3月16日COVID-19情况报告
图1 按报告日期和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划分的COVID-19确诊病例情况
策,全国范围内铺开核酸检测,基本做到应检尽检,超过31万人进行筛查(截至3月19日,确诊病例8652例)。三是实行新冠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入境人员、普通人员、疫情重灾区人员的健康信息管理,利用手机软件,提高疫情防控精准性。四是加强人员隔离,对拒绝隔离的人,按照《传染病预防法》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00万韩币的。韩国的防控关键也在于加大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检测力度,并在一度出现病人收治困难的情况下,最终努力实现了“应收尽收、应管尽管”的目标,没有发生大的医疗资源挤兑情况。尽管目前也有所反弹,但韩国疫情整体得到控制。
3.伊朗
伊朗在防控过程中较多地借鉴了中国经验。一是伊朗政府翻译中国相关指南并印发给各地方政府和医院参照执行。二是首都德黑兰从3月3日起开始对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集中消毒。三是宣布释放54000名囚犯,避免监狱出现大规模的集中感染。四是动用军队对重点疫区实施严格的隔离,排查潜在的确诊患者。五是建设方舱医院,尽量解决病人收治问题。但是由于长期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基础薄弱,医生、医疗物资等明显不足,因此,防控效果并不十分突出。虽然目前病例数没有继续大幅度增加,但已较长时间处于病例高峰平台期。
(二)缓解策略
缓解策略主要是以控制传播,延缓流行速度,减轻总体危害为防控目标。与流感防控类似,不寄望于完全阻断传染,而是让其在有控制的状态下慢速流行,直到人形成足够的免疫屏障。英国前期所提
“体免疫”即为该策略相对极端
的表现。这一策略重点强调重症病
例的救治,适当增加社交距离,避
免短期内的大量医疗资源挤兑。
1.美国
美国早期主要是通过较为激
进的旅行限制预防,前期疫情上升
也较慢。1月29日,美国白宫成立
应对新冠肺炎小组,全权负责新
冠疫情的应对工作。该小组由副
总统彭斯组建,卫生与公共服务
部部长领导,包括来自国土安全
部、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
运输部、财政部、管理和预算办
公室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协调
不同政府机构。
随着感染人数增多和国内批评
声渐起,美国的应对策略也在不断
调整:一是呼吁民众进行自我监
测,出现相关症状提前致电家庭
医生,根据不同人制定不同级
别的防护措施,强调轻症患者在
家自我康复,避免大量患者由于
恐慌涌入医院,导致交叉感染和
医疗系统的瘫痪。二是由医生结
合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决定是否进行
新冠病毒检测,严格限制病例的检
测标准。三是建议社区为大流行做
好准备。
此后,随着疫情进一步发
展,美国的防控措施也有所升
级。一是对新冠肺炎实施免费检
测,下放检测权,增加可以检测
的医院和诊所,并依托连锁药房
增加检测站;除美国FDA许可的
检测方式外,所有州政府可批准研
发和使用新冠病毒检测设备,以提
高新冠病毒检测量。二是进一步扩
展远程医疗服务,将远程医疗费用
纳入医保。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增
加社会距离,37个州的公立学校
宣布停课,纽约、洛杉矶、康涅
狄格州等地已下令关闭健身房、
影院等设施,新泽西、科罗拉多
等多个州要求餐厅只能提供取
餐、外送服务,不得允许堂食,
旧金山等市宣布未来3周暂停大部
分商业活动,市民非必要情况禁
止出门。但总的来说,美国的检
测力度仍很不足,对患者和密切
接触者的隔离措施也并不到位,美
国当前确诊病例正在快速增加。
2.意大利
意大利封锁措施随着疫情的发
展连日升级,由在重点疫区实行封
锁提升至全国范围内的封锁。具体
防护措施包括:一是初期积极开展
新冠病毒检测,但2月26日起宣布
只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
开展检测的患者符合具有相关症状
且有相应流行病学史这一条件,且
检测需在国家指定的区域实验室进
行。二是开展众宣教,包括彻底
洗手、居家隔离等。由于防护物资
不足等原因,意大利当局仅建议有
症状者等三类人佩戴口罩。三是
加强医疗支持,增加重症支持病
床,启动中央紧急远程医疗协调系
统,建立临时户外医院,征用酒店
等场所用于隔离患者,考虑通过邮
轮等方式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患者
收治。四是增加社交距离,先后关
闭学校、公共场所,此后又宣布除
生活必需品商店和药店以外,意大
利全国其余商店一律关闭,全国范
围内的酒吧、小酒馆和餐厅也全部
关闭;发布禁令禁止人集聚,包
括葬礼、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宗
教仪式。
意大利是海外较早采取响应措
施的国家,但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一定比例传播未能明确传播链等因素,对防疫措施成效造成一定影响,且相关封锁措施与我国武汉封锁
措施相比较“灵活”,加上不论是重点疫区还是其他地区,均强调重视重症病例救治,要求轻症病例居家观察,但对居家观察又缺乏新加坡式的严格监管措施,因此直到3月20日,意大利尚未能有效阻断传播。随着病人总数增加,意大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现象,面临的防控局势更加不利。
3.德国
德国采取典型的缓解策略,强调新冠肺炎不可能被完全阻断,采用大流感的管理模式,全民教育,降低社会活动度,通过家庭自我防护,降低疫情传播,主要注重对重症病例的救治。2月25日后,德国社区传播加剧,对病例溯源和切断传染链较为困难。这一阶段,德国策略逐步升级,3月初,德国禁止向国外出口医用防护服等设备,呼吁民众都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活动。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各州州长开会协调后,各州开始出台比较严格的措施,16个联邦州先后宣布将暂时关闭学校和幼托机构,对公共生活做出进一步限制,包括关闭公共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暂停包括宗教活动在内的聚集性活动,限制医院探视等。16日,德国进一步加强与法国、奥地利、卢森堡、瑞士和丹麦之间的边境管控。与此同时,德国对医疗救治做出了较多准备,如订购大量呼吸机、扩大床位资源等等。在德国确诊病例快速上升的同时,死亡病例较少,后续是否会形成医疗资源挤兑还需时间检验。
“大流行”的意涵及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防控
的建议
“大流行”事实上并非严格
的定义,主要是指一种疾病的流
行跨越大的区域,如在多个大洲
或全球范围传播,具有操作上的
弹性。相比之下,根据《国际卫
生条例》,WHO于1月30日宣布
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 H E I C)更具有法律意涵,对
缔约国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规
定,且已经是对传染病最高风险
的警报。
谭德塞也明确表示,将当前
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
行”,不会改变WHO对新冠病毒
威胁的评估,不会改变WHO正在
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
做的事情。
针对当前的情况,WHO给出
了一套针对不同情况的简要指南。
此外,根据WHO于2017年发布的
《流感大流行风险管理指南》,
“大流行”状态下的防控也可作
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模板予以应
用。WHO提出的建议具体可概括
如下:
一是明确传染病防控因地制宜
和国际合作的原则。WHO建议每
个成员国根据当地经验、资源和脆
弱环节来进行本国相关的风险评估
和应对,同时鼓励成员国通过网络
或多边协作来共同防控。
二是明确阻止病毒传播和防止
病毒蔓延这一共同目标。各国均应
从应急响应机制、风险通报和公众
参与、发现病例和追踪接触者、公
共卫生措施(如注意手部清洁、呼
吸礼仪和保持社交距离)、实验室
检测、病人和做好卫生系统的
准备、预防和控制感染以及全社会
和政府上下一致应对多个方面开展
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W H O在3月
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应该
识别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开展
大批量的检测是重要前提,对可疑
病例进行检测,对确诊患者隔离
(视情况集中隔离或居家隔
离),跟踪所有密切接触者,打
破传播链条。
三是视不同场景分级分类实施
防控策略。WHO指出,当前新冠
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并不
均衡,不同国家受疫情影响不同,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不
是在遏制和缓解疫情中二选一,而
是需要遏制和缓解同时进行。遏制
致力于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如划
定“污染区”、取消大型集会等措
施;缓解重在应对疫情可能造成的
社会和经济损失。
在3月9日的发布会上,WHO
将当前疫情应对分为四种场景,分
别是:无病例、零星病例、聚集病
例、社区传播,针对这四种场景,
建议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尽相同。3
月19日发布的指南对各个场景下
的措施给出了更加细致的描述。其
原则在于,前三类地区必须注重发
现、检测、和隔离单个病例,
并跟踪接触情况。
而在出现社区传播的地区,
虽原则不变,但检测每一个疑似病
例并追踪其接触者变得十分艰巨。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必须采
取行动防止社区传播,将疫情减
少到可以控制的范围。根据具体
情况,有社区传播的国家可以考
虑关闭学校,取消众集会,并
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接触机会。二是由于这一阶段最大的医疗风险是病例数激增造成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甚至发生医疗体系的崩溃。因此,需要优化医疗资源,如果已不堪重负,倡导轻症患者在家护理,并通过方舱医院等方式增加供给,确定对高风险体的转诊体系。三是隔离确诊病例,继续追踪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在新出现感染者的地区)。检疫隔离密切接触者,在当前多个国家床位紧张的现状下,可借鉴“方舱医院”的方式对轻症患者进行集中隔离。由于试剂盒的短缺及防控策略的影响,多个国家仍未将检测和隔离纳入具体防控措施中。WHO认为,若检测能力不堪重负,则应优先在卫生保健机构和弱势体中进行检测,而出于主观原因的不检测,WHO仍在持续呼吁中。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积极沟通,促进社会参与。
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需全球更好合作
随着全球一体化、人口流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对“全球大流行”时,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善其身,只有发扬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才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全人类的健康。各国都应抓住“合作”和“分享”两大关键词,加强联络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互帮互助。WHO在3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团结”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全球合作可在
以下四个领域开展。
一是各国均应与WHO和国际
社会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公开、透
明、及时的疫情发布是全球共同抗
疫的基本前提。同时,鉴于此次疫
情已经被WHO认定为国际关注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向
WHO通报疫情相关信息,以及在
采取超过WHO临时建议的措施之
后,在特定时间之内需要向WHO
通报情况并说明理由等也成为各
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
下的法定责任。具体信息内容包
括实验室结果、风险的来源和类
型、病例数和死亡数、影响疾病
传播的条件以及所采用的公共卫
生干预措施等。此外,各国与国
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通过直接的
双边或多边信息共享,也有利于产
生区域或跨境影响,对传染病的防
控也至关重要。
二是各国应加强疫情防控中
经本国验证的有效措施的分享和交
流。本次疫情应对中,我国面对未
知病毒的防治经验,为世界提供
了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防控、治
疗措施,使世界各国的防疫工作
不必完全从零开始。WHO也在多
个场合赞扬并推荐中国经验,一
些经验也被写入面向全球的指南
中,这是我国对国际疫情防控做
出的重大贡献。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合作,尤
其是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的研
发及病毒学、致病机制、流行病
学等方面的研究。可提供各国科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学研究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开展
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科学
研究,及时共享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发挥各国的优势和特,形
成合力,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开发
出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最大程度
维护各国人民的健康与福祉。此
外,还应充分发挥包括企业等在
内的社会研发力量。
四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向有
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特别
是向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
和地区,还有公共卫生体系脆
弱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国际
卫生条例》,W H O应向有需求
的缔约国提供援助,援助的形式
可以是技术咨询、提供指南或资
源,也可以是向受影响地区部署
国际小组,以及协调各种来源的国
际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
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
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
有力的武器。”自疫情全球流行
以来,我国正是秉持着国际合
作的理念,一直保持对国际社会
进行信息公开;通过向伊朗、伊
拉克、意大利等国派遣医疗专家
组、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
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外分享中方
诊疗和防控经验;对一些国家提
供物资援助;向世界公开新冠肺
炎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针
对国际社会的迫切需求和知识空
白,总结相关经验,形成可复制
的经验指南并及时共享。我国公
益组织等也在国际物资援助上发
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国将
继续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
态度,积极回应各方关切,为有
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
援助、技术支持和经验分析,为最
终抗击疫情的成功而加强与国际社
会的合作。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
会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