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社会工作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A
A.社会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政治建设
2.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社会工作是多方协同的过程
B.社会工作是自上而下的行动
C.社会工作服务是志愿服务
D.社会工作目标是消除贫困
3.小秦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他所服务的社区一高层公寓发生火灾,造成数名居民遇难,数十名居民重伤、数百户家庭受灾,小秦在灾后安置工作中最主要的服务目标是(B)。
A.拓展对象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改变环境
4.某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小王持续5年对本院孤儿的生活成本进行追踪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上级政府参考他的建议后,决定提高孤儿的月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小王的做法旨在实现社会工作(D )的目标。
A.发展人际关系
B.维持社会稳定
C.增强个人能力
D.促进社会公正
37名家长联名要女孩转学5.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互动过程。关于社会工作基本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体和社区
B.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客体
C.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助人为乐
D.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方法在宏观社会工作中更为重要
6.社会工作者小周发现,某中学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基本上以学校附近某商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为主,小周了解到这类学生家长平时忙于生意,对孩子的关心以
满足物质需要为主。小周决定对这些家庭进行家访,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通过改变家长的做法调整学生的偏差行为。小周的上述做法属于社会工作领域中的(C )。
A.心理健康服务
B.救助服务
C.学校社会工作
D.矫治服务
7.社会工作者在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时,既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个人原因,也要重视社会原因,这表明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A )。
A.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B.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C.环境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D.能力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8.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该说法主要反映了社会工作者对( C)的看法。
A.服务对象
B.服务机构
C.专业实践
D.社会发展
9.服务对象钱某向社会工作者老许寻求帮助“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帮我拿拿主意,”老许和钱某一起分析了不同解决办法的优缺后,钱某说“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老许的做法主要体现了社会工作(B )的核心价值观。
A.尊重服务对象独特性
B.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
C.维护服务对象尊严
D.调整服务对象利益冲突
10.某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来自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几名社会工作者,联名撰写并提交了有关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从上述内容看,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要求其能够(A )。
A.增进社会福利
B.做好专业研究
C.加强行政管理
D.突出绩效管理
11.小李从戒毒所回到社区后,下决心重新生活,但家人不相信他,邻居也疏远他。小李感到很无助,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玉对小李说“我认为你过去是不对的,不过没关系,改了就好,我们聊聊怎么改变家人和邻居对你的看法吧。”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看,
小王的表达突出体现的是( A)。
A.接纳
B.自我决定
C.保密
D.知情同意
12.小学六年级的小明对社会工作者老张说“如果你不告诉别人,我就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下列老张的回应中,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是(A )。
A. “好吧,我会替你保密。”
B. “那不行,我不会答应你的。”
C. “我得先看看是什么事情,然后再和你商量是不是替你保密。”
D. “我可以不告诉别人,但必须告诉你的家长和老师。”
13.青少年时期(12 -18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人生发展阶段特征中属于青少年时 期社会性发展特征的是(B )。
A.心智活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B.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C.个体生理发展成熟稳定
D.形成稳定的人生观
14.关于莫瑞( Muray)需要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需要影响知觉但不影响思维
B.需要之间相互独立
C.生理性需要源自童年经验
D.需要有不同的阶段
15.一年级学生小林生性活泼,调皮好动,他的父母希望小林“乖乖”地听话,不能闯祸。一天,小林吃饭时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小林的父亲不由分说,就把他痛打了顿,从上述内容看,小林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C )。
A.娇纵型
B.民主型
C.专制型
D.放任型
16.初二学生小军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陈先和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上述工作过程中,小陈主要关注的社会环境构成要素是(A )。
A.家庭
B.社区
C.朋辈体
D.文化
17.老杨自从前年退休后一直很不习惯,社会活动减少,后来发展成经常为小事与妻子争吵,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社会工作者小王家访时,老杨吐露了自己的苦闷。针对老杨的情况,小王制订了服务方案。根据老年发展阶段特征,小王最宜提供的服务是( A)。
A.引导老杨参与社区活动
B.引导老杨改变个人性格
C.协助老杨处理负面情绪
D.协助老杨增强独立意识
18.就读初中一年级的小明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社会工作者采用心理社会模式为他提供服务,协助小明了解他出现紧张情绪时的处理方式,对新事物的感知方式和动机的形成模式等内容,帮助他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上述内容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该模式的(C)
技巧。
A.现实情况反思
B.人格发展反思
C.心理动力反思
D.直接影响反思
19.服务对象周某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抱怨“别人总说我言行不一,其实我不是这样,没人明白我的苦衷。”刘说“在我印象中,你有时候说的和做的确实有些不同,是不是啊?”上述对话中,小刘运用了个案工作影响性技巧中的(B )。
A.对焦
B.对质
C.建议
D.鼓励
20.某服务对象扬言要跳楼,他说儿子得了白血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最近因为照顾儿子自己没有上班,又被公司解雇了,他非常绝望,实在没有勇气活下去。根据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工作是(C )。
A.立即寻资源,提供支持
B.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C.输入希望,让服务对象重新回面对问题的勇气
D.立即做出危险性判断,防止自杀行为发生
21.小媛是新近转学到某校的初中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她,她也性格内向交不到新朋友,特别思念原来学校的同学。小媛到社会工作者小陈说“我感觉特别不好,你说怎么办啊?”此时,小陈的工作重点应该是(C )。
A.收集小媛的背景资料
B.签订服务协议
C.明确小媛的求助要求
D.授受小媛的请求
22.服务对象齐某与父亲发生了严重冲突,要离家出走。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发现齐某自小就受到父亲严厉管教,经常被体罚;齐某参加工作后,父亲仍旧不太关注他的感受,导致父子关系长期紧张。上述老李的诊断属于心理社会模式中的(B)。
A.心理动态诊断
B.缘由诊断
C.社会医疗诊断
D.分类诊断
23.就读高中的志明近日沉迷网络游戏,常通宵达旦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他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志明面谈,下列社会工作者表述中,采用忠告技巧的是( A)。
A. “你如果不改变上网习惯,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留级被学校开除。”
B. “有新闻报道,经常上网的人很容易患上颈椎病。”
C. “我也喜爱上网,但最近发觉视力差了,睡眠质量也差了。”
D. “你已是高中生,也曾答应我改变上网习惯,要加把劲啊!”
24.张先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突然被公司解雇后,他瞒着家人到处求职,几经努力也没到工作,感到十分彷徨。最后,他决定向妻子道出实情,一起商量如何度过家庭出现的经济危机,从危机介入模式的角度分析,张先生处于( C)阶段。
A.危机发生
B.危机应对
C.危机解决
D.危机恢复
25.社会工作者:“我为你提供的辅导今天就结束了,我相信你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可以说说吗?”
服务对象:“我现在就是担心辅导结束后不能坚持,又回到之前的老样子,前功尽弃。”
社会工作:“那这样吧。我会安排一些日常的练习给你,把具体的要求告诉你的父母, 请 他们来协助你,过一段我们再看效果。你觉得怎么样?”
根据上述对话,该个案既将进入(D )。
A.转介阶段
B.结案阶段
C.评估阶段
D.追踪阶段
26.某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向初二年级的150名学生发放了“上网习惯调查表”,结果显示有7名
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0小时,且主要是玩网络游戏,小王随后联系班主任和家长,他们也都反映这几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在家里也不愿意和父亲交流。小王设计了6节小组活动,期望帮助他们逐步减少上网时间,该小组的类型是(D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小组
D.支持小组
27.小组工作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下列工作任务中,属于准备阶段的是(D)。
A.商定小组契约
B.处理抗拒行为
C.制定小组规范
D.招募遴选组员
28.社会工作者小张为10名有逃学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小组活动。小张与与组员一起分析逃学的原因,其中组员小王发言时思想比较混乱,小张在小王发言后说:“小玉,你刚才讲了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对老师的看法,下面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你不想上学的原因吗?”在上述过程中,小张运用了( C)的技巧。
A.提供信息
B.自我表露
C.及时小结
D.归纳总结
29.某小组目标旨在提升家长管教子女的技巧,在一次组员分享活动中,组员甲说:“我觉得自己真失败,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组员乙说:“我也有同样感觉,当一个好家长太难,真是力不从心。”组员丙接着说:“我觉得这个社会的问题太多,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成为好爸爸。”此时,社会工作者拟用提问技巧深入了解原因,其适当的表述是(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