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车厢”是什么----《第九节车厢》点评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的作品对现实多有讽刺,因此,在苏联曾被列为禁书。1984年,米哈 依尔·扎多尔诺夫在电视“笑声”栏节目中,表演了自己的作品《第九节车厢》——注意,是表演而 不是发表,一时,声名大作。随着苏联的解体,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的作品也流传开来,受到欧美 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评论家的重视。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大师戈果理、契科夫等的优秀传统,故事荒诞,语言幽 默,生活中的细节细末,折射出社会中大是大非,本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中没有,社会中却 存在的故事。若从文学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角度来思考,联系苏联1984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或 者说,联系人类某些荒诞的但却有着某种共性的社会实践来研究,或许《第九节车厢》的寓意也就 不难明白了,或许我们在哈哈大笑之后,也会留下两行无奈而心酸的泪水了。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 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按:买的是第二节车厢的票,居然没有第二节车厢,按常理这是不可能的 事,换言之就是“反常”,暗合后文“正常人”“思维正常的人”的提法。正常的人遇上了不正常 的事。正常的一、二、三节车厢没有了,正常的“第四节”车厢变成了不正常的首节车厢了,正常 的次序破坏了,一片混乱,人们无所适从。】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拎着大包小裹在站台上慌慌张 张地来回走着。有一些乘客已经来回了好几趟了,反复数了这次列车的车厢,但1到3车厢前面没有, 后面没有,中间也没有。【案:这种法,即正常又不正常。反复“寻”的心态是正常的,但1到3 号车厢,按常规不应在“后面”和“中间”。】
而且连列车长也不着了。列车员都不知道他哪去 了。我气愤地去了站长:“第15次列车的列车长哪去了?”站长说:“他就在前三节车厢里。”【按:指挥者的指令是错误的,他不了解下情,他没有调查 管辖范围内的真实情况。生活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就是一种悲哀。】
当时我一点都感觉不出站长的答复有什么可笑了,因为外面已经吵成了一团。最后,买了前三节车 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 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从里加寄 来的道歉信和因为这次“事故”被处罚的人的名单。【按:以上是个引子,与下面的故事有相似 性,是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常用的铺垫法。】
而最有意思的是我还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这位读者在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 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按:“简直不值一提”突出事态的严重性,为“我”的 “拜访”提供了依据。】
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因为他没有 具体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报社也就没有派记者过去——这样的信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封。 后来我去基辅出差,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带上了那封信,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我觉得他是不 会随便开玩笑的。他不是在信中说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吗?他果然没让我白跑一趟。 我坐的那次列车没有前三号车厢,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按:如果说,没有了1、2、3节车厢,是社会的某种不完善,那么,这种不完善是属于破损、缺失 型的;而现在“竟然挂了两节第九车厢”,这也是一种不完善,这种不完善是重叠、赘余型的。这中 间必有一是一非,一真一假。可是,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往往让人分辨不清是非真假或不让人分 辨清是非真假,于是乎,芸芸众生像无头苍蝇,昏昏然,茫茫然,不明就里,不辨西东。】
买了第9车厢票 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按:“从小”二
字用得好,一以贯之 也。】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按:站在里面看里面,当然 不知道外面如何。后一节九号车厢的乘务员是以常态来分析反常问题的,能不“莫名其妙”吗?】
于是去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按:指挥者的“肯定是”的判断,又是一种不想弄清 事实真相的“拍脑袋”式的反客观思维判断,所以,下面“拍脑袋”式决策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车票。【错误的认知,错误的判断,导出错误的决 策。为政者戒。】
列车在下一个站停3分钟。买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排起了 队准备上前一节第9车厢(前一节第9车厢停的地方正好离车站入口近)。前一节第9车厢里的乘客早 都睡觉了,乘务员惊惶失措地看着这么多旅客,挡着车门对众人说:“肯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 【按:一个清醒的人。】
我这儿现在只有两个空铺,其他人赶紧去列车长吧。列车长在第1车厢, 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吧,而且大家要快点儿跑,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旅客,一头 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的啊?”38号车评中心【按:这样的指挥者,十之十一会把事情弄糟。】
“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更糊涂了。但他现在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他需要马上把这些旅客安排好。一 阵忙碌之后,旅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的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 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按:官僚主义者总是自以为是的,错 误总是别人犯的。】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看看,【按:总算走对了一步。谢天谢地。】
这才发现原 来这次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按:好不容易到了症结。阿弥陀 佛。】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通知了下一个车站:“摘掉第9车厢!”【按:这个
决定是要做的,摘掉第九车厢也是对的。问题是两个9号车厢并存是“现状”,摘的方案至少有三 种:一,两节都摘;二,摘空车;三,摘8号车厢后面的一节。指挥者简单的头脑,或者说低劣领导 能力,再次帮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 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舒了一口 气,发出了发车命令,【列车长从未发出过一条正确的指令。】
接着就准备睡觉了。【当列车长始 终处于浑浑噩噩的思维状态中的时候,那么,这列火车还能跑到哪里去呢?】
可这时,后一节车厢 的乘务员又出现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这句话反复出现,情节也随之步步发 展,当我们捧腹大笑的时候,真实的社会却流泪了。】
我不知道在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和他的妻子当时就在前一节第9 车厢里。深夜,他去吸烟处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的时间啊?”随后他入车 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一 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 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人生旅途中的许多旅客,就这样 被“列车长”带到了一个不辨东西南北的地方,总而言之,是一个谁也不想去的地方。可是,要说 吗,什么事也没发生,哪儿也不是。】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 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不是南辕北辙也是北辙南辕。】
小结:评论家们喜欢用“黑幽默”“含泪的笑”来评价讽刺作品,我的理解,“幽默”不仅是 语言,也是指社会“真实”的夸张、变形;而“笑”正是夸张变形的表达效果,“含泪”则是它的 认识效果。我不知道今年的考生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腹笑”的,估计应该是有的;哭的可能没有,10年后可能会有。因为,“9号车厢”这种畸形的社会现实,他们肯定会遇到的。如果从主题 多元的角度思考,那么,是不是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可考虑。
1、没有1、2、3号车厢的或两个9号车厢 的“火车”就是一种标新立异,而对于这种有别于“旧”的东西,起始阶段,人们总是不适应的。
2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们,办了浮躁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