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请从下列有关语法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左传·楚归晋知罃》“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所以报也”一句中“所以”表示的是():①原因②工具③方式④处所
2.下列各句中的代词“之”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是():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②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③孔子下,欲与之言。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3.下列各句中的代词“其”活用为第二人称的是():
①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②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
④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4.下列各句中的“若”字用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是():
①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②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5.下列各句中的“或”字用作无定代词的是():
①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④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6.下列各句中的“尔”字不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
①嗟尔君子,无恒安息。②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
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④盍各言尔志?
7.下列各句中,“是”字用作动词宾语的一句是():
①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②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③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④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8.下列各句中,用“所以”表示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的一句是():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
③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④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二)请从下列有关词的本义、特指义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適”的本义是():①到……去②女子出嫁③恰好,恰巧④正妻所生的
2.“逸”的本义是():①跑得快②逃逸,逃走③隐遁④散失⑤卓越⑥放纵
3.“事”的本义是():①侍奉②从事③事情
④官职,职务⑤军事行动
4.“害”的本义是():①杀害②损害,伤害
③嫉妒④祸害
5.“淫”的本义是():①过分,过度②僭越
③久雨④浸渍⑤淫邪
6.“赡”的本义是():①足够②充足③供给,供养
7.“异”的本义是():①不同②奇特,不同寻常
③感到奇怪④分开
8.“术”的本义是():①街道,道路②法律
③方法④技艺⑤都邑中的道路
9.“关”的本义是():①关闭②关口③门闩
④税关⑤关涉
10.“徒”的本义是():①步兵②步行③门徒,徒弟④空⑤徒然,没有效果⑥仅仅,只
11.“治”的特指义是():①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
②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③处理,进行某种工作
12.“伤”的特指义是():①战斗时遭受创伤②受伤
③悲伤
13.“疏”的特指义是():①稀疏②分条登记或分条陈说③疏通江河④注解的一种
14.“衣”的特指义是():①上衣②穿衣③给人穿衣
二、解释说明题
(一)请说明常用词的本义和进行词义辨析
1.请说明下列常用词的本义
①行②入③决④树⑤保
⑥比⑦孰⑧烈⑨倍⑩府
2.请辨析下列词义
①行、走②之、如、適、往、赴③树、木
④谁、孰⑤鐘、锺⑥年、岁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战国策·楚策四》:“庄辛去之.赵。”
2.《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3.《庄子·马蹄》:“伯乐善治.马。”
4.《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5.《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6.《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7.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8.《尔雅·释山》:“大山宫.小山,霍。”
(三)请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特点及其含义
1.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3d综合版
5.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
..而治。(许行)
6.是率天下而路.也。(许行)
7.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许行)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弈秋)
(四)请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字情况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
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齐桓晋文之事)
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
4.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
5.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所谓故国者)
6.以齐王,由.反手也。(夫子当路于齐)
7.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8.昔者,孔子没.。(许行)
9.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弈秋)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舜发于畎亩之中)
(五)请分析下列成语中加点部分的结构关系及其含义
1.十年树木
..
..憔悴4.虚应故事
..3.形容
..2.求全责备
5.恶居下流
..
..8.感激涕零
..7.翩若惊鸿
..6.焚书坑儒
(六)请在下列四组成语中,用字下加点的方法,标出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中“尊”的活用情况相同的词语
1.含糊其辞正襟危坐聊表寸心赏心悦目
2.自圆其说轻车简从光宗耀祖骇人听闻
3.同心同德前倨后恭食不果腹明火执仗
4.严阵以待荷实弹回肠荡气怡情悦性
(七)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攘鸡)
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
6.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三、问答题
(一)请对下面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二)请分析下列语言现象并回答问题
1.《史记·项羽本纪》:“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楚汉英烈传》:“纵一时不利,汉胜楚亦理所当然。”两句中“汉败楚”与“汉胜楚”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两句中“贱之”的用法是否相同?
四、标点、翻译及综合题
(一)请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4.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夫子当路于齐)5.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许行)
6.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许行)
7.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攘鸡)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徴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
(二)请认真阅读并标点以下短文
1.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所并非鲁也今邹县是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周率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凌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感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塗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赵岐:孟子注疏题辞解)
2.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