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强大的三豆饮:一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二从中入门温病
39度多烧一晚上有事吗三豆饮是中医鼻祖扁鹊开的给痤疮患者开具的知名药方,原为红豆、绿豆和黑豆三种豆子,我这里说的三豆饮是圆运动中的方子,采用的是黄豆、绿豆和黑豆。为什么要换掉呢?因为三豆中的红豆虽去湿,但同时也伤津液,不可常用,换黄豆为宜,黄豆补中,绿豆清热,黑豆补肾,大人小孩皆宜。
三豆饮用于小儿痘疹、大人温病,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温病痘疹都是木气疏泄之本气病,本气自病,就是说人自身的木气不足,在大气变动,木气疏泄的时候,挡不住大气的变动,自身的木气异常疏泄起来,相火腾逆不下降,发为大人高热或小儿水痘麻疹。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病理一致,相同。
三豆饮的做法是:黄豆、黑豆、绿豆各一把,多加点水(因为要熬煮很长时间),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豆类需久煮才出药效,熬的时间越长越好,汤越浓越好、有煲汤锅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需要注意的是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可多次喝,不限次数及量,以个人可以承受量次为准。
实操案例:
1、三豆饮是我接触中医最早的机缘,源于女儿的一次发烧,12年年初因为女儿发烧上网搜寻解决办法,因为我不想给她吃退烧药,本来是想搜物理降温的,输入无副作用退烧的字眼,一条条往下看的时候看见了三豆饮,我想着三种豆子都是平常会吃到的,应该没有什么副作用吧,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煮了一大锅。自己尝尝味道还不错,有点像绿豆汤,还有黄豆的香味,女儿也接受,我就当白开水一样隔一会儿喝一点,结果很快退烧了。
2、学习了小儿推拿之后,一次女儿发高烧,39度多,无汗无涕、手脚心热、脸发发红烫,我用三豆饮加大清小清天河水的方法给她治,喝完按摩,额头会开始出汗退至38度多,下午睡觉升上去,醒来继续喝和推拿,推至37度多,晚上烧起来,半夜接着叫醒喝然后推拿,连续两天,家里不断的在煮三豆饮,终于在第三天的上午全部退烧了。
3、又一次自己发烧,终于可以体会下三豆饮的疗效了:一天下午感觉身上发冷,肌肉酸痛,脸颊头部发热,8点钟回到家稍微吃了点饭,就开始煮三豆饮,因为要煮两个小时,于是上床躺着休息,期间感觉烧得越来越高,浑身都在发冷和疼。三豆饮煮好后,立即盛了三碗来晾凉,并用棉球沾藿香正气液贴在肚脐上。三碗三豆饮下肚,额头开始微微冒汗,感觉身体从上至下开始降温的过程。剩下的三豆饮放在保温杯里,半夜醒来又喝了一大杯。今早起床烧完全退掉,还感觉神清气爽,很好。
4、孩子眼睛红痒千万别用眼药水,三豆饮加桑叶水(15克煮水)喝两三天自然恢复正常。
二、三豆饮乌梅冰糖饮
皮肤发红、瘙痒、痘疹、口唇嘴角溃烂、脱皮、唇舌疼痛、口周湿疹、手足口病等中气虚相火外溢均可用三豆乌梅冰糖饮。
三豆乌梅冰糖饮的做法是: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乌梅2枚+冰糖适量,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连续一周,严重的连吃15-30天,好了停服。
实操案例:
1、深圳推拿的一个妈妈的宝宝发烧,西医诊断病毒性咽頰炎,已经烧了五天了,医生给来了消炎药,宝宝服了一天便腹泻。她妈妈说不想给宝宝消炎药吃,于是问我,我教她三豆乌梅冰糖饮,三天病就全好了,她妈妈喜得说以后都不看西医了。
2、12年夏天母亲风疹发作,身上到处都是风疹块,中间有个小水泡,奇痒,抓之会破,破
了会疼,此起彼伏。我予三豆乌梅冰糖饮,次日告知奇痒已经缓解大半了,风疹颜开始变浅,又喝了三四天,完全不痒了。
3、最近的一个案例,一个朋友周六告诉我她脸上的痘痘,突然扩散了,一片一片的,还发烫,还痒。我教她做三豆乌梅冰糖饮,她周日买了乌梅,当日将乌梅、黄豆、绿豆、黑豆一起煎熬2个小时,取汤饮,服了4碗,原本又肿又红又痒的地方就基本平复了。发了微博告诉我小白鼠报告,此方有效。
实操案例二:
年前2月5日,接到老家打来电话,说小儿(1岁半男孩)下午开始发烧,38.5度,但精神尚好,食欲略减.我按以往的方法,估计是玩耍中受寒(但家里人说没有受寒的经历,因为近日气温反常的回升,冬季不冷反热),要他们先喂生姜葱头红糖水.
第二天一早,再打电话回家,小儿烧得更高,39.5度,口不渴,手心热,精神差,不肯离开人,一直要抱着.小儿以前几次发烧,我都判断为风寒感冒,都是用桂枝紫苏汤,一剂就见效.
于是,我又要老人给他喂了一次桂枝紫苏汤.但到下午依然高烧39.5度.不得已,我要他们送小儿
去看医生,最好看中医,没有就看西医但不要拿西药.下午两点看完医生回来告知,西医看了说喉咙红,可能是发炎.
我想起,前几天下载打印了<<圆运动古中医学>>,于是重点看了里面的'儿病本气篇'和'温病本气篇'.判断为中虚发烧.可能和这几天气温回升有关.
立即煮了三豆汤(黄豆,黑豆,绿豆用高压锅煮烂喝汤),下午3点喝下.晚上十点烧略退,38.5度,我要家里人去药店买来乌梅丸煮白糖水喝下.
第二天早上得知,喝了乌梅白糖水后不久,终于出汗,也完全退烧.此后一直体温正常,活泼自如,恢复往日的精神.
春节我回家见到小儿,精神状态很好,期间几乎每天喝一次三豆汤,后改为黄豆,黑豆磨豆浆全家都喝.
说明:<<圆运动古中医学>>里面对温病有比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指出了<<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对温病理论的欠妥之处和药方可取之处.现摘录部分如下:
(1) '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
(2) 乌梅白糖汤
人身荣卫。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乙木为风木。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荣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热由木火升泄,故发热而不恶寒。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火泄中虚,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3)伤寒论立桂枝汤以治荣病之疏泄,立麻黄汤以治卫病之收敛。桂枝汤之芍药,全在收敛木火,乌梅三豆亦全在收敛木火。惟温病里气大虚,故不能用芍药之苦寒。乌梅三豆并补里气
之虚。温病表里俱热,故不能用桂枝生姜以助热。不能用炙草红枣以补中,而乌梅三豆,却有补中之能。......温病之荣卫病,表里之分不显,而全是里虚之病耳。乌梅白糖汤三豆饮治温病,下咽即能汗出病解.
(4)《温病条辨》之银翘散、竹叶牛蒡桔梗等药,破肺气伤肺液,连翘除湿伤津,疏散力大,温病大忌。肺气再伤,收敛更减,疏泄更甚。肺津再伤,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气更枯,则病重矣。
(5)本篇温病方中之乌梅三豆肾气三方,皆内伤之要法,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前人书中何以无内伤治法,只因王叔和将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二句经文的冬寒的寒字,认为风寒的寒字,谓冬日伤了寒气,登时病作为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来春发作,化为温毒。遂认温病为毒气,所以用药皆以解毒清热为主。不知温病全由内伤也,更不知春温的温字,乃天人的生气也。知温病为天人的生气为病,自知设法以保其生,自不致将人治死也。
(4)冬温
温病若发现于冬季,病势极险。因温为木气疏泄的本气,春温为木气疏泄的正病。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气拔根,故冬温人死最多,惟乌梅白糖汤最能挽回。若冬温上热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黄丸救之。冬暖必起温病。
冬至前后,气候不寒而反热.发热,神昏,气微,心乱。兼证不一,此为主证。大气冬时主藏,寒则能藏。今寒反成热,已经封藏于土下水中的阳气,发泄出来,阳气拔根.人人于此时,呼吸土中无阳的大气。本身下部,阳气逆腾,无不头晕身乏者。本身的中气,尚能维持圆运动之常,虽身乏尚不致于病倒。一经感受大气的刺激,或为饮食所伤,中气的圆运动分开,遂随阳根发泄的大气以同病。阳根发泄,则下部空虚,阳逆于上,则上部充热,阳逆下虚,所以人死。此时用凉药清热,下咽即死,上部虽热,中下阳虚故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