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Oct.2019
第36卷第10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
Vol.36㊀No 10
中国都市单身知识女性的婚恋困境
彭㊀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ꎬ湖北十堰442000)
摘㊀要: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ꎬ城市居民的婚恋观也发生许多变化ꎬ表现在离婚率的上升ꎬ初婚年龄的延迟以及单身人口的增加ꎮ在中国单身男女比例失衡的大前提下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㊁经济独立㊁注重自我生活品质的女性ꎬ在爱情和职业发展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在传统观念主导的婚姻市场却受到冷遇ꎬ被称为 剩女 ꎮ这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思想冲击之下大龄单身知识女性的婚恋困境ꎮ关键词:单身知识女性ꎻ剩女ꎻ婚恋ꎻ困境
㊀㊀收稿日期:2019-08-20
㊀㊀作者简介:彭㊀燕(1972-)ꎬ女ꎬ副教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ꎮ
中图分类号:C913.6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 ̄344X(2019)10 ̄0048 ̄04㊀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ꎬ都市生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益增强ꎬ都市单身人的数量也变得庞大起来ꎮ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ꎬ2016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ꎬ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ꎮ一二线城市男女初婚年龄也逐步推迟ꎬ大城市女性平均结婚年龄达到了28岁ꎬ由于传统观念对女性年龄的歧视ꎬ这些大龄单身女性被称为 剩女 ꎬ这一网络流行词ꎬ在网络媒体炒作与大众社会认同之间的反复磨合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ꎬ并最终作为新词汇被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收录[1]ꎮ根据网上流行的剩女级别的分类ꎬ初级 剩女 25-28岁ꎬ称为 剩斗士 ꎻ中级 剩女 28-32岁ꎬ别号 必剩客 ꎻ高级 剩女 32-35ꎬ被尊称为 斗战剩佛 ꎻ到了35岁往上就是特级 剩女 ꎬ当尊之为 齐天大剩 ꎮ这些对剩女的调侃反应了社会对大龄单身女性的不友好印象ꎮ实际上ꎬ这些被称为 剩女 的城市单身女性己将自身建构为一个具有反传统㊁独立㊁自主等特征凸显的体ꎬ追求着自由多元化的生活方式ꎮ中国婚恋幸福力指数研究报告2018年调查指出中国当今婚恋有如下趋势:结婚总人数与结婚率逐年走低ꎬ离婚总人数和离婚率逐年升高ꎻ整体初婚年
龄呈上升趋势ꎻ第四次单身潮爆发ꎬ 凭实力 主动单身成新风ꎻ婚恋观念更为开放㊁包容㊁多元和个性化ꎮ在婚姻家庭制度日益脆弱ꎬ而传统儒家文化的 成家 影响根深蒂固ꎬ社会主流的行为规范仍是普遍结婚的背景下[2]ꎬ都市 剩女 中的大龄单身知识女性体所面临的婚恋困境如何?
由于国内城市单身人口的数量庞大ꎬ男女婚恋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ꎬ大众媒介兴起 消费剩女 的狂潮ꎬ为了博取民众的关注度ꎬ各种影视肥皂剧﹑访谈节目﹑相亲节目纷纷聚集大龄单身知识女性的情感归宿ꎬ推波助澜形成了一系列关于 剩女 的话语ꎬ逐渐固化这一体的刻板印象:自身条件优秀而择偶标准过高从而陷入婚嫁难的困境ꎬ并伴有诸如自我㊁拜金㊁道德不洁等猜测ꎮ社会舆论倾向把 剩女 难嫁的根本原因简单归结为女性自身的过错ꎮ在婚恋问题上ꎬ从男权视角重视女性的生育价值ꎬ表现在对女性的年龄和外貌的介怀ꎬ年轻女性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在婚姻中 上嫁 以达到阶层的攀升ꎮ这种传统世俗观点下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ꎬ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被忽略ꎮ都市大龄单身知识女性由于对学业或职业等方面的追求而推迟了婚恋年龄而被打上 剩女 的标签ꎬ暗指其婚恋市场价值的贬值与折价清仓出售的下架商品类似ꎮ与此同
84
时ꎬ与剩女同等年龄的单身男性如果学业或职业
发展有成就则被看做黄金单身汉ꎬ经济条件平平
则被美称为 经济适用男 ꎮ由此可见ꎬ这种剩女
概念隐含着对大龄单身女性的性别歧视ꎬ对其标
签化㊁污名化的现象体现了男权在性别统治方面
的专断与暴力ꎮ社会上对单身知识女性的偏见对
中国女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㊁婚恋观ꎬ以及真正的
两性平等有很大的负面作用ꎮ这些女性的才干以
及其所创造的与男性同等的社会价值应该被欣赏
和夸赞而不是因为性别原因被歧视ꎮ本文将对中
国城市大龄单身知识女性在爱情观ꎬ职业追求ꎬ婚
恋市场受挤压等几个方面解析她们的婚恋困境ꎮ
儒家文化非常注重家庭的作用ꎬ先 齐家 然
后才能治国平天下ꎬ所以成家㊁立业是男性的人生
大事ꎮ传宗接代是传统婚姻的道德基础ꎬ两性角
主要表现是 男尊女卑 ꎮ传统观念中男性在
家庭的角是担任养家糊口的重担ꎬ女性则处于
附庸地位ꎬ养孩子打理家务ꎬ即女性应该以私领域
为重心ꎬ做一个贤妻良母ꎻ女性不应该在公共领域
超过男性ꎬ不应该强势ꎮ作为配偶的女性应该是
年轻漂亮的ꎬ具有良好生育属性是最重要的ꎮ她
们在经济㊁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被忽视㊁被贬低㊁被
压制ꎮ这些男权视角对女性角的设定并非女性
的本质特征ꎬ独立㊁刚强㊁自主㊁勇敢也并非男性专
属ꎬ女性一样可以做到ꎮ随着中国女性受教育程
度的不断提高ꎬ女性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不输于
同等男性ꎬ甚至收入水平也旗鼓相当ꎬ这对于传统
的婚姻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提出了挑战ꎮ女性
经济独立能力的提升让她们更注重个体的价值和
婚恋的质量ꎬ表现在都市女性结婚年龄的推迟以
及离婚率的攀升ꎮ
在男性固守着传统的男女社会分工和自己的
主导价值观的同时ꎬ许多城市单身知识女性对自
己的身份认同却不再局限于家庭ꎮGaryBecker
的经济理论指出由于女性的赚钱能力的提高ꎬ女
性由于经济原因而结婚的动力下降[3]ꎮ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 剩女 大多是劳动力市场上的
成功者[4]ꎬ中国也显示出同样的特征ꎮ女性的经济独立使得她们在自己的情感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ꎬ婚姻不再是其生存的依附条件ꎮ当她们面临着选择在职场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是成为为家庭付出全部心力的贤内助时ꎬ她们大多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在职场ꎮ传统女性的角定位ꎬ即孝顺的女儿ꎬ温顺的妻子ꎬ默默忍受的母亲ꎬ把女性自我牺牲和肩负家庭重责的能力视为理想好妻子的品质ꎮ这种逆来顺受的心理依赖和社会行为又将广大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层层密封ꎬ迫使女性的自我和灵魂自动地从女性身上萎缩㊁渐趋消亡[5]ꎮ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 只有在无爱时我们才会开始去调整㊁去适应ꎬ而这种所谓的调整适应就被叫做婚姻ꎮ当我们渴望得到安全的时候ꎬ便会去忍受某些丑陋的东西ꎬ这些丑陋似乎变得美丽起来ꎬ因为它是一种自我保护ꎬ否则我们可能受到伤害 [6]ꎮ传统女性定位要求女性在婚姻中隐忍㊁牺牲ꎬ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女性定位对城市知识女性不再有吸引力ꎬ她们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ꎮ她们在教育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投入使得她们经济独立ꎬ眼界变得开阔ꎬ认同爱情在婚恋中的重要作用ꎬ而传统社会缺少建立以爱情作为婚姻道德基础的前提ꎬ因为爱情是以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为前提的ꎮ恩格斯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理想婚姻ꎬ 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利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ꎻ而这一代的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ꎬ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因素而委身于男子ꎬ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 [7]ꎮ由于经济和思想方面的独立性增强ꎬ都市知识女性不再愿意忍受传统观念的桎梏ꎬ加上传统文学作品中对于浪漫爱情的理想化灌输ꎬ以及商业元素的助推ꎬ她们追求激情和理想化的爱情ꎬ认为婚姻应该是男女感情成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女性获得安全感的庇护所ꎮ
都市女性的经济独立使得她们有能力享受追逐爱情所带来的新鲜迷醉感ꎬ但她们也要面对浪漫爱情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损耗ꎮ弗洛姆提到 再也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ꎬ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 [8]4ꎮ根据霍曼斯的社会行为公式:行为=价值∗可能性ꎬ当一件事情的价值越大ꎬ而且做出行动得到该价值的可能性越大ꎬ那么该行为就越可能发生ꎮ从消费的角度来讲追求爱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㊁财力和物力ꎬ而结果的可掌控性不高ꎮ从收益来讲职场发展带来的金钱和成就感使得都市知识女性更独立ꎬ经济方面的安全感更强ꎮ因此许多女性把情感中的归属感转移到了回馈价值更高的职场归属感ꎮ她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ꎬ从职业的成就中寻求自己的存在价值ꎮ更有甚者ꎬ摈弃了在婚恋方面的精力投入并成为彻底的工作狂ꎮ都市婚姻对男女双方来说ꎬ是考虑了收入㊁闲暇和家庭内劳动后ꎬ成立家庭带来的效用要大于不结婚时各自效用的总和ꎬ否则双方更愿意维持独身状态ꎮ
另一方面ꎬ都市单身知识女性在强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下情感需求也出现了异化ꎬ功
94
利主义盛行ꎮ婚姻㊁爱情能够提供的性和亲密关
系逐渐成为快餐式消费ꎮ享受当下的消费价值观
成为主流ꎬ婚前性行为普遍被接受ꎮ 人变成了
一种商品ꎬ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力实际上是一笔资
本ꎬ这笔资本在现定的市场条件下要给他带来最
大的利润ꎮ所有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为
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8]80ꎮ社交的匿名性和便利性使两性之间浪漫激情的邂逅成为可能ꎮ各种社
交网络软件如QQ㊁㊁陌陌的流行ꎬ扩大了单
身男女同城交际圈ꎮ这些交际的隐秘性结合都市
人巨大的个体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助推了人们的欲
望ꎮ 我是我ꎬ于是ꎬ我是一个女人ꎻ我是我ꎬ于
是ꎬ我是一个男人ꎮ世界在我和被期待的女人之
间ꎬ在我和被期待的男人之间分裂了 那同样意
味着ꎬ不是物质基础和爱情ꎬ而是对孤独的恐惧ꎬ
使婚姻和家庭得以保持[9]ꎮ城市丰富的娱乐生活以及便捷的两性交往方式有效消解了个体的孤独感ꎬ但也加大了婚恋关系的不稳定性因素ꎮ 在某种程度上性纵欲是克服孤独感的一种自然和正常的方式ꎬ并有部分效果 [8]4ꎮ这种速食性的情感消费模式使得男女没有耐心和经验去培养经得起考验的持久两性关系ꎬ这使得人们进入婚姻的难度变大了ꎮ
另一方面来讲ꎬ处于围城内的已婚夫妇发现
他们的婚姻亦不像父辈的婚姻那般稳固ꎮ自由流
通的个体㊁自由消费者逐渐增多㊁婚恋的物质化趋
势㊁婚外恋情的频发以及受西方享乐主义的思想
影响ꎬ人们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降低ꎬ婚姻的
脆弱性日益凸显ꎬ离婚率不断攀升ꎮ据中国婚恋
幸福力指数研究报告2018年调查ꎬ超三成婚侣有
过出轨的经历ꎮ37.5%婚侣曾经怀疑自己的另一
半有过出轨行为ꎬ63.3%的婚侣曾经后悔结婚ꎬ经
常有此想法的人当中ꎬ新包办婚侣的比例显著高
于自由婚侣ꎮ幸福力指数比较方面自由婚恋高于
新包办婚恋ꎻ男性感受高于女性感受ꎻ甜蜜恩爱型
关系幸福力指数最高ꎬ利益合作型关系幸福力指
数最低[10]ꎮ这些调查数据也表明夫妇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婚姻幸福力的保证ꎮ而那些凑合性或者权宜之计的婚姻面临解体的风险更高ꎬ这些类型的婚姻情感基础薄弱ꎬ抵抗婚外恋诱惑的能力差ꎮ同时ꎬ人们的婚恋观念也随着经济的富裕而发生转变ꎬ人们更注重婚姻的舒适性和个体幸福的主观体验性ꎮ法国作家让-克洛德 基尔伯指出家庭㊁制度的意义向契约性同盟的逐渐转移ꎬ与民主本身密不可分ꎮ在夫妻内部ꎬ责任不再代表牺牲㊁忍耐或放弃ꎬ而是忠实于自我ꎮ如果爱和激情已足够组成夫妻ꎬ一旦激情不再ꎬ个人道德会命令拆散这个组合ꎮ这种个人幸福的道德要求ꎬ自然而然就是离婚的道德[11]ꎮ
中国男性深受儒家传统熏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ꎬ在择偶方面非常注重女性的生育属性表征如年龄㊁身高㊁体貌等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㊁才情等性格表征是被考量的次要因素ꎮ在婚恋市场对于年龄男女双方也是双重标准ꎬ年龄的增长对于女性就是变老ꎬ她们择偶的选择范围逐步缩小ꎬ同时择偶年龄只有上移ꎮ而男
人在年龄相貌方面的不利条件可以被财富和地位补偿ꎮ他们的择偶年龄可以下移十甚至二十岁ꎬ或者更大ꎮ 老夫少妻 仍然是许多男性的向往ꎬ甚至媒体影视剧也热推这种模式ꎮ而城市大龄单身知识女性由于自身经济独立 嫁汉ꎬ穿衣吃饭 这一促使女性结婚的最基础的诉求已经随着她们自立能力的提升而不再是首要条件ꎮ日本的调查也显示女性的教育程度ꎬ经济独立性提高会导致晚婚ꎬ也让知识女性更偏好挑选同年龄阶层的配偶ꎮ择偶制度都倾向于 同类匹配 也叫 门当户对 ꎬ即阶级地位相当的人才结婚ꎬ这是讨价还价的产物[12]ꎮ国外的相关数据统计也证实了这个通行的婚配法则ꎬ总体来讲男性大多与自己同阶层的女性结婚ꎮ门当户对的男女拥有相同或类似资源ꎬ可进行互惠交换㊁公平交易ꎬ由此结成的婚姻关系稳定性较高ꎮ在同一阶层内部女性在 上迁婚 的影响下ꎬ女性更希望嫁给比自己学历和社会阶层地位稍高的男性[13]ꎬ但外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会影响男女的择偶选择ꎬ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男女与非同阶层的配偶结婚的比率上升ꎬ其中女性下嫁的比率增加ꎬ但统计数据显示职业女性婚配同阶层配偶的趋势上升ꎮ
在婚恋市场上男性之间在社会地位㊁经济成就等方面的竞争也折射到其择偶范围的大小上ꎮ 似乎男人成功地限制了性别战争可能带来的危险ꎬ将其转变为阶级斗争的派生形式ꎬ拥有最佳的社会资本和教育资本的男人与最贫穷的男人分道扬镳 [14]ꎬ中国单身男性的择偶范围出现了两级分化ꎬ城市优秀黄金单身汉的宽泛的选择空间和乡村贫穷单身汉有限的选择形成了一个极端的对比ꎮ一方面与都市大龄剩女同阶层的优秀单身男性凭借性别优势择偶的范围更加宽泛ꎬ他们既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识 上娶 具有更强财力资源的女性ꎬ也可以 下娶 生育特性明显的年轻貌美女子ꎮ另一方面ꎬ乡村贫困单身汉为争取生育权需要支付
昂贵的彩礼以便娶到媳妇ꎬ其中相当部分的乡村媳妇或年龄或容貌或智力都逊于她们的配偶ꎬ这里婚配市场似乎降级到最原始的对于女
05
性资源的竞价购买ꎮ他们的年龄㊁外貌㊁可支付结
婚彩礼的能力成为娶到媳妇的重要条件ꎮ
另外ꎬ男性的婚姻价值观也影响其婚姻市场
上的匹配模式ꎮ据调查ꎬ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男
性ꎬ其妻子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15]ꎮ大部分相对不太有竞争力的男性城市单身汉ꎬ不仅受困于
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教育资本的有限性ꎬ同时
也受困于其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ꎬ担心娶了
30岁单身男性
收入和学历都高于自己的剩女ꎬ被社会嘲笑成 吃软饭 或 小白脸 而在朋友邻居面前抬不起
头ꎮ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是其内心的自卑感无法驾驭比自己强的妻子ꎮ这种心理之下他们更愿意下娶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配偶ꎮ另一方面ꎬ城市单身女性由于经济能力的独立ꎬ使得她们在婚恋方面更注重价值观方面的适宜性ꎮ根据日本的统计80%的女性注重配偶的个性相匹配ꎬ而男性认为只有46.8%的女性注重这个ꎮ
综上所述ꎬ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㊁人口流动速度的提高ꎬ中国城市居民的婚恋变化表现在初婚年龄推迟和持续攀高的离婚率ꎮ中国单身知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突之间面临着婚恋的困境ꎮ她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繁盛的城市生活助推下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潮所带来的个体在情感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充分自由度ꎬ同时遭受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婚恋市场对其的挤压ꎬ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或因追逐爱情㊁学业或职业规划ꎬ或预期寻更出的丈夫从而推迟了进入婚姻的年龄ꎬ由此增加了她们在婚姻市场的搜寻成本ꎮ虽然都市大龄知识女性大多数在婚配选择的竞争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ꎬ但在传统思想占主导的婚姻市场ꎬ依然需要改变大众对于女性的性别偏见ꎮ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P].2007-8-16.
[2]罗爱萍ꎬ王蜂ꎬ江宇.中国剩女调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ꎬ2014:332.
[3]BeckerꎬG.S.ATreatiseontheFamily[M].Cambridgeꎬ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ꎬ1981.
[4]BertrandꎬM.ꎬC.GoldinꎬandL.Katzꎬ DynamicsoftheGenderGapforYoungProfessionalsintheFinancialandCorporateSectors ꎬAmericanEconomicJournal:AppliedEconomicsꎬ2010ꎬ2(July):228-255.
[5]余永跃ꎬ雒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解读[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ꎬ2018(3):1-9.
[6]克里希那穆提.觉知的智慧[M].蒋海军ꎬ程悦ꎬ译.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ꎬ2014:34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75:488.
[8]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ꎬ2008.
[9]乌尔里希 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ꎬ2004:139.
[10]中国婚恋幸福力指数研究报告2018年[C]ʊ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8年第11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ꎬ2018:52.
[11]让-克洛德 基尔伯.爱欲的统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4:338.
[12]古德.家庭[M].魏章玲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ꎬ1986:127.
[13]张翼.中国阶层内婚制的延续[J].中国人口科学ꎬ2003(4):39-47.
[14]弗朗索瓦 德辛格莱.男性统治的新外衣[J].思想ꎬ1993(11):90.
[15]吴要武ꎬ刘倩.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剩男?[J].经济学ꎬ2015ꎬ14(1):5-30.
责任编辑:彭雷生
ChineseUrbanFemaleSingleIntellectuals Dilemma
inLoveandMarriage
PENGY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ꎬHubeiUniversityofAutomotiveTechnologyꎬShiyanHubei442000ꎬChina)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China surbanizationꎬcitydwellers viewsonloveandmarriagehavechangeddramatically.Thiscanbeseeninthepopularityofbeingsingleꎬroaringdivorcerateꎬandthedelayedfirstma
rriage.DespitethegenderimbalanceꎬChineseoldurbanfemalesingleintellectualsꎬcalledleft ̄overwomenꎬwhoarewell ̄educatedꎬeconomicallyindependentandhigh ̄qualityꎬareignoredinthemarriagemarketdominatedbytraditionalideasꎬwhichreflectsthemarriagedilemmaofthesinglewomenundertheimpactoftraditionalandmodernideas.
Keywords:femalesingleintellectualsꎻleft ̄overwomenꎻloveandmarriageꎻdilemma
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