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篇: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分层整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9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调查1 200人。对所有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X线胸片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894人,发现活动性患者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7人,活动性和涂阳患病率分别为514/10万和64/10万。活动性患病率在3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75~79岁最高(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973/10万),分别是平原(194/10万)和丘陵(520/10万)的5.02和1.87倍;农村人患病率(674/10万)是城市人(194/10万)的3.47倍;活动性患者和涂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35.71%和28.
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患者的19.64%。结论
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复治患者比例较高,暴露出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全省15岁以上人活动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病率分别为598/10万、104/10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15岁以上人中有活动性、涂阳患者44.80万、7.79万,分别占全国的8.98%、10.82%[1]。2012年在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旨在评价近2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实施效果,了解全省目前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识别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35岁学点什么技术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15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1997-12-31之前)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四川省第五次流调中各个市/州患病率的大小,将21个市州分为高、中、低 3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市(州),在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9个,然后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社区),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1个村(或居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1200人,共计10 810人。9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比定为2:1。入选的县(区)有金堂县、利州区、广汉市、江油市、古蔺县、威远县、南部县、通江县、仁寿县。其中,金堂县、利州区和广汉市为城镇点,其余6个县(区)为农村点。
1.3调查方法
为使本次调查结果与2010年流调具有可比性,参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对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包括已知的患者均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X线片,行动不便者和孕妇可直接查痰,症状调查中发现的有咳嗽咳痰或及咯血症状且持续2周及以上者、已摄胸片疑似结核病影像者、已知活动性但线影像未见异常者都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份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确诊的活动性患者全部填写《患者登记表》,记
录患者分类、痰涂片结果等。
1.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登记表进行录入。数据分析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2结果
2.1调查点基本情况
调查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平原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丘陵4个,调查人口4 807人,占44.13%;山区2个,调查人口2 466人,占 22.64%。农村6个,调查人口7 273人,占66.76%;城市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2.2受检率
全省9个调查点抽样人口为30 146人,应检人口为11 926人,实检人口为10 894人;实检人口占抽样人口的36.14%,占应检人口的91.35%。
2.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全省9个调查点共调查10 894人,其中男性4 594人,占42.17%,女性6 300人,占57.83%。
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98岁,年龄的中位数为50岁,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9和62岁。调查对象中20~59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6 639人,占60.94%,其他年龄人口为4 255人,占39.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568人,占32.75%。调查对 3.讨论
至今仍然危害人民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3]。开展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是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结核病患病现状等有效措施,有利于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1四川省结核病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活动性患病率为514/ 10万,涂阳患病率为64/ 10万。活动性和涂阳患病率比2010年流调分别下降了14.05%和38.46%,年递降率分别为7.29%和21.55%,说明近2年四川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策略与措施得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涂阳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活动性患者中涂阳比例仅为12.5%。分析原因,一是涂阳患者一经有效短程督导化疗,痰菌很快转阴,且随着传染性患者发现力度加大,疫情下降比较明显[4];二是患者发现工作加强,
患者转诊、追踪及时,加之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患者发现延迟大为缩短,许多患者病情尚未发展到涂阳患者阶段即被发现,使涂阴患者相对增加[5-6]。
3.2活动性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不同地貌地区来看,9个调查点中2个山区点古蔺县和通江县正是患者检出人数高居前两2位,患病率高达973/10万,分别是平原和丘陵的5.02和1.87倍。另外,农村人患病率(674/10万)仍是城市人患病率(194/10万)的3.47倍。较2010年流调的2.12倍相比,表明差距依然巨大。这主要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结核病防治工作总体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半径较大等有关,[7-8]。另外,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除了其传染性外,其发病情况还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速度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高度相关[9]。这些因素导致了本次该调查9个调查点患病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制定结核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同时加强对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经费上的倾斜和技术上的支持。3.3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检出的活动性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35.71%)。活动性和涂阳肺
结核中初、复治之比分别为1:0.56和1:0.4,前者远低于2006年江苏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0.16[5]。一个地区在广泛登记,严密管理的前提下,患者,尤其是涂阳患者的初、复治比例是衡量该地区结核病控制成败的敏感指标[10]。本次该调查发现复治患者比例仍较高,反映了结核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病例登记力度不够,控制工作未触及重点,即初治涂阳病例上,仍循规于重复已知患者,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10]。李建涛等还发现[11],2010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涂阳初复治比例低于非贫困县,说明贫困地区的涂阳患者管理不够完善。四川是农业大省,2010年末,四川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7.74%[12],而农村人活动性患病率是城市人的3.47倍,患者基数大,复治患者也相对较多。复治患者容易发展为耐药患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增强的传染性,威胁到健康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患者的管理。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疾控机构(或结防机构)不断加大结核患者的发现力度,及时并规范管理患者,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二是规范抗结核病药品管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将患者督导随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患者全程规范和安全用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督导,加强对患者和复诊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规则率,最大可能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的出现。
第二篇:全国人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时间:2008-04-2字体:大 中 小
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