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典型的疑难课,虽然在教材中早有孕伏,如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28×10+28×2,四年级又专门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乃至初中阶段,依然不能正确运用,甚至影响到中学阶段的后续学习——
因式分解,看不出谁是公因式(数)。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很好地突破学生认知路上的障碍。
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学生到底难在哪里,教师要怎样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帮助?我在长时间的思考和学习中有了以下的认知,与同行商榷:学生的难点:
1.和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相比,一是表达形式复杂,有2种运算符号、3个数参与。
2.与学生已经有的混合运算的经验无法建立联系,不容易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
分析目的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
35岁学点什么技术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
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并用语言叙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有关乘法分配律的拓展题。
学情分析方法
借助视频和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漏乘问题,如86×(19+28)=86×19+28。
2.混淆问题,如52×(3×7)=52×3+52×7。
3.准确判断谁是公因数问题,如70×50+50×90=70×(50+90)。
学生会有这样多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形变质不变的本质。我想这一课的教学安排,教师的着力点就要放在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之处。所以,教学中在基于学情、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然建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