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枣园旧址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去延安接受红洗礼,一起回顾那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岁月。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的吴起镇,1937年1月进入延安市区,先后居住于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四个革命旧址,1948年3月东渡黄河到山西。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年头,领导了全国军民击败日本侵略者和走向解放的斗争。这一时期被称为“延安时期”或“延安十三年”,是我国革命历史上的转折点。
今天我们将去枣园旧址参观。枣园位于延安西北15里处,林木茂盛,以枣树多而得名。原来是一个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地主将原子卖给驻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收为公有。3毛的照片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住在园内,改名为“延园”。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入这里,社会部搬往后沟。、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人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首先我们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小礼堂于1941年建成,砖木结构,呈凸字形。中央书记处迁来后,经常在这里举行会议、舞会、宴会等各种活动。
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在这里召开,选举、任弼时、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为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早晨,、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墙上的照片一张是挥帽向欢送的众告别;一张是10月11日胜利返回后,在机场受到延安众热烈欢迎的场面。
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条幅是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提醒书记处机关干部要永远牢记共产党人处处为民,不忘宗旨。
每逢过年,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举行团拜或请众吃饭。1943年2月19日是元宵节,等人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给老人们敬酒,祝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饭后,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寿礼,并请他们观看电影《列宁在十月》。1944年2月7日,春节,延安市政府和众代表送来一面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祝贺新年,等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吃饭时,每席都有中央领导作陪,亲自给每个人斟酒,领袖与众融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这是中央机关的餐厅,等经常在这里招待客人。左边的照片是1943年春节,西北公学秧歌队给中央书记处拜年时的合影;右边的照片是西北公学根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编创的秧歌剧《动员起来》。
为了给众谋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于1940年4月19日修成了边区第一条长渠--裴庄渠。水渠全长6km,可浇地1400亩。
裴庄渠修成后,使西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靠天吃饭的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众亲切地称之为“幸福渠”。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中央领导旧居。
首先我们来到任弼时旧居。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到这里居住。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工作人员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
长征中,任弼时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红军改编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的工作。由于他出的工作,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的正确路线,为实现全党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辆纺车是任弼时在此居住时用过的。大生产运动中,任弼时一边工作,一边参加生产劳动。1945年,枣园机关开展纺线比赛,任弼时纺的线荣获甲等奖。
墙上的照片是1937年秋,任弼时与夫人陈宗瑛、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延安的合影。
这张照片是和任弼时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朱官寨,为中央机关到底过不过黄河一事争论时的照片。
接着我们来到周恩来旧居。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移居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在此期间,他作为中共代表九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谈判,途中曾多次遇险。评价他: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这辆纺车是周恩来在此居住时用过的。大生产运动中,周恩来在百忙中也抽出时间参加生产劳动。1943年,枣园机关开展纺线比赛,周恩来纺的线荣获甲等奖。中央领导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
1947年3月18日,周恩来撤出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他从莫斯科带回来的这件皮大衣,当时派上了用场,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晚上还可以当被子盖,同志们称它为“三用大衣”。
周恩来旧居的旁边是中央另一位领导人--张闻天旧居。
现在我们来到旧居。1943年10月至1945年底,在这里居住。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室,第二孔是江青和女儿李纳的寝室,第三孔是寝室,第四孔是办公室,第五孔是会客室兼会议室。
这是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一根一尺长的铁条,写作时间长了手指发困时,便用力握一握,再继续写作。在此期间,写出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收入《选集》的有28篇。
旁边是的寝室,大家可以发现这两孔窑洞是相通的。非常爱看书,因此他的床是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一张用来睡觉,另一张床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的照片是在这里居住时与江青和女儿李纳的合影。
这是的会客室。1944年11月8日和9日,在这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国驻华代表赫尔利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谈判,签署了中共给国民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共的五项条款都不能接受,随后,国民党提出三点反建议,并要包瑞德说服接受。12月8日,在这里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驳斥,使包瑞德灰溜溜的走了。
然后我们来到朱德旧居。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这里。左起第二孔窑洞是寝室,
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办公室,第一和第五孔分别是秘书室和警卫室。朱德在此居住期间,协助处理党政军事物。
8月10日,朱德向各解放区敌、伪军发出最后通牒,限时缴械投降,否则坚决予以消灭。
这个石桌上面刻着棋盘,工作之余,朱德常和同志们在这里下棋,体现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1947年3月12日,朱德从这里转移到子长县。
最后我们来到刘少奇旧居。1944年10月,刘少奇从杨家岭迁住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
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在此期间,他协助领导整风运动向纵深发展。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47年3月12日,刘少奇由此撤离延安。
彭德怀回延安后住在东边的两孔窑洞,中间的窑洞与刘少奇共同用来会客。1947年3月初,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往王家坪军委驻地。
这是1944年9月8日为张思德召开追悼会暨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
1944年秋,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中央抽出一部分同志去安塞县石峡峪烧木炭,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为技术指导。9月5日,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
雨抢挖炭窑,突然炭窑塌方,张思德在塌方前一瞬间将自己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黄土中,壮烈牺牲。
9月8日下午,张思德追悼会在警卫队操场隆重举行。亲笔题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牺牲的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标榜。
好,朋友们,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