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38)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予在讲授《内经》至《灵枢·本输》:“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一段时,经常遇见医家有两种意见,其一日少阳属肾之少阳一词即少阳,并注云:“少阳,三焦也。”例如:张景岳《类经》云:“少阳,三焦也。三焦之正脉指天,散于胸中,而肾脉亦上连于肺,三焦之下腧属于膀胱,而膀胱为肾之合,故三焦亦属乎肾也。然三焦为中渎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以水脏而领水府,理之当然,故肾得兼将两脏……中渎者,谓如川如渎,源流皆出其中也,即水谷入于口,出于便,自上而下,必历三焦,故日中渎之府,水道出焉。膀胱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气本相依,体同一类,故三焦之下腧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也。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日是孤之府也……惟三焦者虽为水渎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是又水中之火府,故在本篇日三焦属膀胱,在血气形志篇日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盖其在下者为阴,属膀胱而合肾水;在上者为阳,合包络而通心火,此三焦所以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观本篇六府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而三焦者日中渎之府,是孤之府,分明确有一府,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
一腔之大府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府之形。”马莳云:“手少阳三焦者,属于右肾,而肾又上连于肺。本经经脉篇谓: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正肾之上连于肺也。故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而将此两脏,必皆以肾为主耳。然此三焦者,为中渎之府,乃水道之所由出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日: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正以下焦如渎,而此有以聚之决之,故日决渎之官。又日中渎之府也。彼膀胱合于左肾,即此三焦合于右肾然三焦虽与膀胱为类,其实膀胱与肾为表里,而三焦不与肾为表里,乃与手厥阴心包络经为表里,非腑之孤者而何?由前观之,凡六腑之所与合者盖如此。”张志聪云:“少阳,三焦也。水热穴论日: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是一肾配少阳而主火,一肾上连肺而主水,故肾将两脏也。三焦之脉,出于中胃,人络膀胱,约下焦而主决渎,故为中渎之府,水道出焉,而下属膀胱。夫三焦者,少阳之气,水中之生阳也。手厥阴包络之相火,出于右肾,归于心下之包络而为一脏,三焦为之腑,是两肾以膀胱为腑,三焦归于中,胃为包络之腑,故为孤之腑也。夫两肾者,主天一之水,地二之火,分而论之,犹两仪也,故少阳属肾,肾上连肺而为两脏。合而论之,阴阳相贯,水火互交,并主藏精而为生气之源,故皆以膀胱为腑,三焦上合包络,故乃为孤之腑也。再按三焦乃少阳之气,发于肾脏,进行于上下,通会于腠理,乃无形之气也。
上焦出胃上口,中焦亦并胃中,下焦别回肠,此三焦所归之部署也。故平脉篇日: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是三焦之气,生于肾脏,而归于中焦之间。本经论三焦所出之处,即平脉篇所归之部属也。本无形之气,故能进行出入,归于有形之部,故为一腑而有经穴也。手厥阴包络之气,地二之阴火也,发原于肾脏,而归于包络,包络正在心下包裹心主所生之血,为君主之相,代君行血于脉中,其气本于肾,心下有形之包络,亦所归之部署也。故以先天之气论之,则少阳属肾,肾将两脏。以后天有形之脏腑论之,包络正在心下,三焦居中胃之间,而为一脏一腑也。”
其二日: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之少阳字乃少阴之误。如《甲乙经》云:“少阴属肾,上连肺。”《黄帝内经太素》云:“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矣。”并注云:“足少阴脉贯肝入肺中,故日上连也。肾受肺气,肾便有二,将为两脏。八十一难曰:五脏亦有六者,谓肾有两脏也。”贾得道著《黄帝内经选编》认为:“《甲乙》作少阴属肾,上连肺似更妥。”程士德编《内经讲义》更将少阳属。肾之少阳字改为少阴属肾句,更明确地说:“少阴,原本误作少阳,今依《太素》改之。”并注释云:“将,统率的意思。这是说少阴经脉属于肾,从脏腑相合来说,肾合膀胱,而又上连于肺,故日其将两脏也。《素问·水热穴论》说: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两种意见,何者正确?何者谬误?久思不解。因为如果按程士德、贾得道之见,虽可说明少阴之将两脏为肾与肺,但不能说明为什么在原文中讲相合的同时,接着出现了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一句,且紧接着又补充出了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一句。又且很难说明为什么在水、饮阻滞所引起的疾病时,不但要治肺、治肾、治膀胱,而且同时必须兼顾三焦,兼顾少阳的升发,否则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这种现象尤其是在疑难的水、饮疾病中更为多见。如果按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之见,虽可说明少阴即指两肾,但其不能说明《内经》中并无两肾之说,且亦不能说明临床上为什么在水、饮疾病时,不但要治肺、治肾,而且必须兼顾三焦,否则很难取得应有的疗效。如果按张景岳《类经》所注少阴是少阳,少阳即三焦,三焦能总护诸阳,包罗诸脏,非且上连肺,亦且下连肾与膀胱之解释,不但能说明《灵枢·本输篇》原文之先后次序的含义,亦且能说明临床水饮病必须遵循的规律。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科学定论来看,张景岳的注释应是正确的。至于马莳所注“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而将此两脏,必皆以肾为主耳。”之左、右肾说,颇有不符《内经》之义,但其所云少阳即三焦却与张景岳之说相同。
曾治患者卞××,女,26岁。咳而微喘7个多月。某院诊为支气管炎。先予抗生素、中药止咳
化痰、宣肺定喘之剂不效。邀余诊治。询其咳嗽微喘,阵发性加剧,尤以夜间平卧时为甚,口苦而干。思之:夜间平卧时加剧者,痰饮蕴于肺也,治以宣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甘草6克,细辛3克,半夏6克,五味子6克。服药4剂,寸效未见。再寻其脉弦而稍涩。因思病程已久,非仅病肺,亦且及肾,非但治肺所能得愈。再询其证,咳重之时亦且腰背酸痛。且夫《灵枢·本输篇》云:“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因拟化饮止咳的同时,佐用调理三焦,且兼敛肺敛肾之法。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于姜3克,五昧子10克,丝瓜络10克,紫菀10克。服药2剂,咳嗽大减,继服4剂,诸证消失,愈。
患者李××,女,54岁。趾、指、腕、踝、肘、膝关节肿痛5年多。医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医予抗风湿药、激素等,开始时稍有好转,但长期应用后,非但无效亦且日渐加重。改请中医。先用中药汤剂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后用滋补肝肾,除湿化痰,补气养血,以及尫痹冲剂、蚂蚁丸等均无明显效果,邀余诊治。始以鞠通宣痹汤、大秦艽汤、三痹汤、E中下痛风方等诸方加减不效,继以活络效灵丹、桂枝芍药知母汤等亦无功。因思关节者,筋之会也,骨之属也。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之也。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养血,
滋补肝肾法应该有效,然其却不见功者,何也?《灵枢.本输篇》日:“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前用诸方之治肺、治肾均不效者,未调理少阳三焦也。且夫《素问·六节藏象论》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与三焦皆少阳也,和其少阳,肺、肾之通调水道功能自复也。故治宜调理三焦。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玫瑰花10克,代代花10克,黄芩3克,合欢花15克。服药4剂,非但指、趾、腕、踝、肘、膝疼痛有减,且头痛、胸痛、背痛减轻六七。继服30剂,诸证俱失而竟愈。
患者张××,男,14岁。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三年多。医诊肾病综合征。先以激素等西药半年不效。继又以中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利水、补肾利水等均无效。邀余诊治。审其高度水肿,纳呆食减,咽干咽痛,尿少而黄有泡沫,舌苔黄白而腻,脉虚弦滑数。思之:前医之治,或从肺以补气,或从肾以滋阴,然其却久久不效者何也?未理其三焦也。《灵枢·本输篇》日:“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余所研制的肾康灵非但补气以益肺,亦且补阴以益肾,且有调理三焦,交通心肾之药饵。何不与之。因拟肾康灵1次4粒,1日3次。半月之后,浮肿全消,饮食增进;尿蛋白由 减至 。继服上药两月,诸证俱失,愈。
相似与临床
综观中国医药学的数千年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医药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地进行着发展,就在于它有着一整套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作指导。翻开从《内经》、《神农本草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和具有卓越成就医家的创新史,不难看出促使这一发展的主要观点正是中国医药学中的相似论——即所谓的取类比象学说。一、中国医药学相似论的基本内涵中国医药学的相似论是中国医药学的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认为通过对大量的主、客体的相互类似现象的分析,可以出各种各样的规律性,并认为各种各样的规律性中。首先的第一位的应该出的是阴阳、五行规律,即所谓的哪些是属于阴、哪些是属于阳;哪些是属于五行中的木,哪些是属于五行中的火,哪些是属于五行中的土、金、水等。正如《素问》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治病必求于本。
其次,认为在诸多的相似成分中,以系统的、局部的、运动的、静止的相似性为最多,并认为在这四种相似成分中,以系统的、运动的相似为最重要,且其相似物质问的相似成分越多,其性质就越相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