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重点
1.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
2.导引是中国古代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3.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麦冬,温郁金,延胡索。
4.医学起源论:医源于动物本能(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救助行为与人类早期经验医学之间的
界限),医源于圣人(出于崇拜部落英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做出了无限夸大),医源于巫(否认了医与巫之间的本质区别)
5.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早期医疗卫生的逐步积累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随着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少疾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出现了
“六气致病”学说,预示着早期医学已经开始摆脱鬼神迷信致病说。②春秋时期,在精气神、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早期医药学理论
开始萌芽。
③药物和知识的逐步积累,药物品种,数量增多,出现了酒剂、汤液,是医药学
史上的重要发明。
④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讲究卫生,积极预防疾病,早期的预防
思想出现。
⑤随着医药卫生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宫廷医学出现了早期的分科,医事管理
制度初步建立。
7.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
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8.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对人体部位的认识一般按照体表部位认识。甲骨文中的
“疾年”“降疾”“雨疾”是目前有关流行病和多发病的最早记录。记载的“疾小臣”一职是商代宫廷负责医疗的低级官员。
9.《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西汉被称为儒家经典,出现
记录。出现最早的阴阳概念。
10.《山海经》是先秦的一部古籍,记载 38 种疾病名称,记药 126 种。药可分类,
预防类和、预防双重作用的药物。
11.《周礼》原名《周官》,汉代刘歆整理后改今名。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医学分科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记载
“酒正”官职。
12.《礼记》叙述了先秦社会的礼仪制度,有关于瘖、聋、侏儒的记载。
13.《左传》记载了骨折、远视、发秃、瘈咬伤、佝偻等。
14.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15.五味:醋、酒、饴、姜、盐。
16.五食:麻、黍、稷、麦、豆。
17.五药:草、木、虫、石、谷。
18.气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气、呼吸之气即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19.《管子》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20.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1.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互相转化。
22.《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历史文献。
23.我国最晚在夏代已经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24.相传汤液为伊尹发明。汤液的出现,使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用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
味药转变为适量剂量混用复味药,这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且方便服用。
25.医师下设:士(协助医师管理医政),府(管理药物),史(掌管宫廷文书和医案),
徒(供职役使,看护病人)
26.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①《黄帝内经》的出现,以及后出现的《难经》,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初步
形成。②《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中药学理论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中药学理论
体系的初步构建。
③《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初步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④诸汉墓医药
文物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秦汉时期的医药学发展水平。⑤扁鹊、淳于意、
华佗、张仲景、董奉等卓有建树的医学家,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7.马王堆汉墓出土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
《脉法》《阴阳脉死候》《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
2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简:《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29.云梦秦简:疠迁所: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设立的麻风病隔离机构。
30.两部脉灸经与《灵枢·脉经》的区别:
①两部脉灸经各载十一条经脉,《灵枢·经脉》载经十二条,增加了手厥阴经。
②在经脉的巡行走向上,两部脉灸经所载的十一条经脉循行走向无规律,或向心或远心。
《灵枢·经脉》所载的十二条经脉行走十分规律,相互衔接,如环无端。
③两部脉灸经中,经脉与脏腑无规律性联系。《灵枢·经脉》所载的十二经脉以成内
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庞大系统。④两部脉灸经的中十一条经脉
的主病大多为《灵枢·经脉》吸收。
31.《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医方书,真实地反应了西汉以前我国临床医
学和方药学的发展水平。
32. 《导引图》是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动作可分为三类:呼吸运动、肢体运动、持械运动。
33.《却谷食气》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34.《胎产书》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记载了养胎、埋胞、转胞、求嗣、
产后处理。
35.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专论。
36.四川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脉漆雕模型,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标明经脉的人
体模型。
37.《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较早的著作。书名首次出现在汉代班固的《汉
书· 艺文志》中,书中提到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宋·刘温舒补充了《内经》,附录于该书之后,称素问遗
篇。《灵枢》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
38.《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概念(人体本身 / 人与自然环境 / 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性、完整性);注重脏腑经络(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脉络脉,手之三阴从脏到
手,手之三阳从手到头,足之三阴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足走腹。);运用阴阳学说。
39.《黄帝内经》为医学之祖,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40.《难经》提出平脉辨证,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八会穴及其主
>38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