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低龄寄宿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本研究通过对蒙自市冷泉镇中心小学5名教师以及15名低龄寄宿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并对6名低龄寄宿学生的生活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了解低龄寄宿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及学习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龄寄宿学生普遍存在品行障碍、性格缺陷、负面情绪、兴趣缺失等心理问题,最终提出教育对策。
标签:低龄寄宿;小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资源优化调整以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更多的农村家长将3年级以下的低龄小学生送往乡镇中心校就读,由于交通不便,接送困难,这些低龄小学生只能选择在学校住宿,而这些农村低龄寄宿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蒙自市冷泉镇中心小学20人进行访谈,其中教师5人,学生家长15人,并对6名低龄寄宿学生的生活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习惯及学习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教育对策。
一、低龄寄宿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低龄寄宿小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有:
1、行为偏差较为严重,学习停滞不前,个别学生出现偷窃等品行障碍;
2、性格缺陷较为严重,情感缺失,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孤独感;
3、很多学生缺乏安全感,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不愿分享的小秘密;
4、学生参与活动不积极,胆怯,不爱表现自己,自卑感较严重;
5、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差,做事拖沓,没有原理性,没有责任心,兴趣缺失;
6、大部分低龄寄宿小学生对寄宿生活感到不适应。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1、学生课外活动较少,娱乐设施较少,学生爱好比较单一;
2、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不组织有关心理调适的活动;
3、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较少,很多家长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怀着只要孩子没事就好的心,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没有良好的教育观念,不关心孩子的成长;
4、对学校不适应的低龄寄宿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其在班级中被其他同学排斥,这些排斥增加了其不适感,不适感又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比如教师关心不到位,家长不闻不问等,进一步加深了其不适感。
二、低龄寄宿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家长方面
1、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住在学校,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托付给学校和教师,就解放了自己。家长应该经常打电话给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经常去学校探望孩子,对孩子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引导。
2、做好周末孩子回家的教育工作
周末孩子回家,往往是孩子和家长双方盼望已久的事情。孩子回家之后,家长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哪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家长也答应得很爽快。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开心,就随口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不可为了孩子不烦自己,让其成天玩手机游戏。家长应当多跟孩子交流,鼓励其多说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感受,指导其应对各种困难。
3、正确把握对孩子的宠爱与约束
对孩子宠爱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容或过分严格。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宠爱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宠爱就相当于溺爱,过分严格则是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不会是在训斥声中产生,家长的适当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应当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樹立正确的教育观,创设民主家庭氛围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思想容易出现偏颇,导致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父母需要接受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知
识。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父母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培训教师
在低龄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寄宿学校中培养一支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培训活动,对小学低年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熟悉并关注低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规律。
2.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结构
培养低龄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担任各
学科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学科中蕴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做好课程思政,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3.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部分低龄寄宿小学生因为周末才能回家,回到家后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回到学校又不适应,缺乏独立、判断、决策的经验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营造让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适应恶劣气候以及抵御诱惑等。通过训练让学生表现出独立性、意志力与自制力,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
(三)小学生方面
低龄寄宿小学生远离父母,独自在寄宿学校,需要料理自己的事情,比如去食堂打饭、叠被
子、洗衣服等,遇到什么问题,也需要自己解决,还要听从寄宿学校的安排,按时起床睡觉,养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惯。低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当积极请教学校的教师和班主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地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那些已经形成不良品行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如:
1.学会放松。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教师谈心;在家里可以长辈、亲友谈心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能一辈子受益。
37名家长3.学习写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在家庭、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低龄寄宿小学生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管亚梅.小学寄宿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02):36.
[2]孙小涵.农村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综述[J].教学研究,2018,(09):36-37.
[3王亚,李孝川.民族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寄宿低龄化的实证分析与应对路径研究[J].保山学院报,2018,(03):8-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