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惊恐胆小!中医甩手就是一方,补心补胆,胆壮人安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杂病源流犀烛》、《血证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焦虑症的事儿。
这是困扰很多现代人的,常见心理疾病。
作为中医人,我想提示你,中医有很多办法可以应对它。我们多少知道一点,了解一点,是有必要的。
给你讲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5岁,医案记载姓楚。
初诊时间,是1984年的4月份。
她的病情,说来蹊跷。
有一回,她去医院做绝育手术。
35岁以后的人都在做什么
在手术室里,她亲眼目睹了令自己惊恐的画面——需要截肢的病人,在医生的帮助下,将一条残肢卸了下来。
看到这个画面,原本就比较胆小的她,瞬间就不好了,心惊胆战,神慌乱,完全不能自主。
等绝育手术做完,她依然难以自持。即便是回到家以后,她还是频频惊恐害怕,心中悸动不安,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早晨到外面买菜,如果周围安静了,她会感觉似乎有人要在背后抓她。晚上睡觉,则噩梦纷纭,总是伴随惊叫。
总之,患者感觉,自己已经丢了魂,整天处于莫名惊恐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危机四伏。
一转眼,这个事儿已经持续十多天了。患者决定,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细数,舌质边尖发红,苔薄。当时,医家立刻想到,用重镇安神之法。磁石、朱砂、珍珠母、龙骨、远志、石菖蒲,这些东西都用上了。
结果呢?患者用药以后,虽然睡眠好了一些,但是心中那种焦虑、害怕、惊恐之感,还是没有改善。
医家得知以后,就仔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精神状态。患者表示,她历来胆小。见人杀鸡、杀鱼,都觉得有些无法接受。
这时候,医家改了方子。但见——
柏子仁10克,熟地黄30克,太子参30克,茯苓24克,五味子10克,枳壳12克,山茱萸15克,肉桂3克,枸杞子12克,菊花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续服用6剂之后,心中惊恐害怕之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后来,医家改用养血安神之法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6年的《河南中医》杂志。
现在,我来和你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医案里的患者,用现代医学的视角看,就属于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又叫做惊恐发作。这样的人,往往是在一些突然的精神创伤后,发病的。主要表现,就是莫名其妙地感觉恐怖、胆小,不安。遇事容易惊慌失措,总感觉危机四伏。
我们现代人看,这个事儿就是一个心理疾病。
但是中医看,这类现象的出现,还得考虑一个因素,就是患者胆气虚。
因为什么?心气虚则悸,胆气虚则惊,这是《血证论》里头的话。我们的胆,主决断。胆气虚,无法决断,人当然容易惊恐忧郁、六神无主了。
另外,胆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胆气虚,则心自然受累。这就是母病及子。
所以说,这个胆,就好比人的一个压仓石。它要是虚了,人就惊恐不安、飘忽不定。
我们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虽然用过大量镇静安神之品,却无效,同时既往胆小怕事,就诊时脉细,这足可以说明,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胆气虚。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得补胆,让胆气壮起来。
可是,怎么补胆气啊?中医里头的方剂,数一数、看一看,似乎没有哪个,是专门补胆的呀。
我跟你说,中医有办法。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柏子仁10克,熟地黄30克,太子参30克,茯苓24克,五味子10克,枳壳12克,山茱萸15克,肉桂3克,枸杞子12克,菊花15克。
这个方子,我劝你好好记下去。它是古方“仁熟散”的加减。
仁熟散,源于《医学入门》。也有的说,源于《杂病源流犀烛》。它的基本构成,就是人参、枳壳、五味子、肉桂、山茱萸、菊花、茯神、枸杞子、柏子仁和熟地。医案里,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应用它。
它能干啥呢?这就是养心补胆。简单而言,就是通过补心的方式,来间接补胆。
为啥这么做?因为胆木为心火之母。母亲虚弱了,咱们让她的儿子强大起来,这样,儿子才有更好的能力来照顾老母亲。如此,母亲也会强壮起来。
具体分析,医案里用柏子仁养心血,太子参养心气,五味子安心神,茯苓健脾宁心。这些,都是用于养心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