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 , 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大物是也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
【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庞然大物也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天下之事 慭慭然 , 莫相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为顺流下矣
D.当求之于上流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2)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
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资治通鉴》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进步的?
(4)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请你谈谈孙权这样劝说的好处。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⑥与昧行⑦乎?”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②暮:晚,迟。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尚无蜡烛,称火炬为烛。④戏:戏弄。⑤盲臣:师旷为盲者,故自称盲臣。⑥孰:谁,哪个。⑦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黑暗。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担心自己学而无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从师旷劝说晋平公的言辞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③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
鱼。②避患:避免灾祸。患:灾祸。③稍下:稍微低一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生子 及鲁肃过寻阳
B.爱之,恐坠 恐前后受其敌
C.复益爱之 水陆草木之花
D.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遂反溯流逆上矣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幼子长出羽毛“又更下巢”,是为了让幼子学习飞翔。
B.“稍下作巢”是怕幼子掉下来摔伤。
C.“翠鸟先高作巢”是为了躲避祸患。
D.这则故事的寓意说明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到头来反而会害了他们。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湮于沙上________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
(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宜燔③。”讼④于社伯⑤。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⑥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án):烤。④讼(sòng):裁决。⑤社伯: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
(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