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前言 (3)
二、光动力原理和要素 (5)
(一)光动力原理 (5)
(二)光动力要素 (6)
三、探索性研究设计的考虑 (8)
(一)光敏剂 (9)
(二)光源 (10)
(三)光剂量 (11)
(四)给药与照光间隔时间 (12)
(五) PDT剂量学 (13)
(六)与其他抗肿瘤方案联合应用 (14)
(七)安全性评估 (15)
(八)疗效评估 (15)
四、确证性研究设计的考虑 (16)
五、小结 (18)
参考文献 (19)
一、前言
光动力疗法又称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由光激发组织细胞内光敏剂而产生的光化学
疗法,通过病灶局部的选择性光敏化作用来破坏肿瘤或其
他病理性靶组织,即给予吸收了光敏剂的病变部位适当波
reactive是什么药
长的光照,通过光敏剂介导的和氧分子参与的能量和/或电子转移,在病变组织内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单线态氧、自由基等),通过氧化损伤作用破坏靶部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PDT的生物作用机制大体可分为: 细胞性损伤、血管性损伤、诱发和调节免疫反应等。
根据作用机制,光动力技术又可以分为细胞靶向光动力疗
法(Cell-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CPT)、血管
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VPT)、光免疫疗法(Photoimmunotherapy,
PIT)等。
光动力疗法以光敏剂、光及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具有创伤小、全身毒性低、组织选择性等特点,不仅可用于非肿瘤疾病的,如痤疮、尖锐湿疣、鲜红斑痣、光线性角化病、眼底黄斑病变等;同时,光动力疗法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综合的选择之一,可以弥补目前常规手段(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的不足,在肺癌、食管
癌、皮肤肿瘤、头颈部肿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是一种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能选择性聚集于特定组织或细胞的化学物质,其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适当波长光源的激发下能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光物理反应,从而破坏靶细胞。光敏剂即为本指导原则所指光动力药物。
为鼓励抗肿瘤光动力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应用,撰写本指导原则,用于支持抗肿瘤光动力药物注册的临床试验设计。本指导原则不涉及光动力非肿瘤疾病,也不涉及光动力荧光显像定位。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抗肿瘤药物试验设计同样应遵循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Harmonization,ICH)所发布的E8、E9、E10和E17等指导原则,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已发布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设计指导原则》等相关内容。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观点代表当前NMPA对抗肿瘤光动力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审评认识,不能涵盖在抗肿瘤新药研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鼓励研发人员探索科学创新的试验设计,并及时与NMPA的审评部门沟通和交流。
二、光动力原理和要素
(一)光动力原理
目前认为PDT作用机理是,光敏剂在局部或全身应用后迅速积聚在病理组织中,处于单重态基态,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光敏剂吸收光子能量,其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电子轨道,成为不稳定的单重态激发态,随后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非辐射衰变或发出荧光回到基态,或者通过系间跨越形成三重激发态。受光激发的三重态光敏剂可通过两种形式的反应生成ROS:I型反应和II型反应。I型反应:光敏剂经过电子转移直接同底物或溶剂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自由基离子,进而与氧分子生成活性氧物质 (如: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或者过氧化物等),而光敏剂分子回复到稳定基态,形成的ROS继发破坏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酶或核酸等对细胞起到杀伤的作用。II型反应:光敏剂将能量转移给基态的氧分子形成单线态氧1O2,单线态氧1O2是活性很高的氧化剂,化学性质活泼,很容易与周围临近组织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损伤生物组织。大多数光敏剂主要通过II型反应发挥作用。与其他ROS不同,单线态氧寿命短,在细胞、组织中弥散迁移能力弱,限制了其作用范围,因此活化光敏剂所存在的部位决定了PDT 产生直接组织损伤作用的区域。上述两型反应均有赖于氧的参与。此外,三重激发态回归基态时发射的荧光虽不具有肿瘤损伤效应,但对辅助肿瘤诊断、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