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SMAX的高职三维动画制作教学
作者:况扬 江婕
来源:《职教论坛》2011年第20
        要:基于3DSMAX的三维动画制作教学,要从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的专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论述了不同专业对于学习3DSMAX软件的不同要求,以及应用方向,针对不同专业3DSMAX软件教学的重点和培养标准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应该:有差别、重自学、多实践、强能力。
        关键词:三维教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况扬(1979-),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画游戏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虚拟现实;江婕(1982-),女,江西万年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游戏、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20-0044-02
       
        一、引言
       
        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职院校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如:广告制作、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很多本科院校专业也将其作为职业方向课程开设,如:笔者所在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大多数是教授3DSMAX这个三维建模动画软件,最新版本的3dsMAX2011已经在2010310日发布,拥有完善了灯光、材质渲染,模型和动画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动画、影视制作、建筑设计等各种静态、动态场景的模拟制作。它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是被作为应用软件在使用的,很多专业都可以用到它,3DSMAX是个应用软件,用户学习它主要是能将其作为工具应用到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帮助不同类型的用户更好的完成各自的专业工作。
       
        二、当前3DSMAX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3DSMAX是个完善的三维建模动画软件,它的功能很多,有着许多不同的功能模块,有些功能模块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不同模块像是不同的软件,如:在3DSMAX中的reactor动力学模块和粒子系统模块之间就没有任何联系,用户可以在不明白reactor系统的原理的的情况下学习并良好的掌握粒子系统的使用。
        一般教授3DSMAX这个软件的方法是,先整体的介绍,让学生熟悉命令、菜单等基础的东西;然后开始学习建模的制作、材质的使用、灯光的使用、渲染器的使用;再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先是简单的运动控制器的使用,后学习轨迹视图的使用,最后动画的渲染;再后来可以学习较高级的动画,如:粒子系统、角动画、reactor动力学系统、Dynamics等。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开设的时间往往是每学期60学时,最多为90学时,没有办法将以上的各个知识点都介绍清楚,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都蜻蜓点水式的都讲一遍;再就是讲授到学期结束,讲到哪里算哪里,不管哪种情况,学生都没有踏踏实实的掌握其所需要的知识。笔者认为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3DSMAX应用的教学应该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其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或者让学生明确其专业所需要掌握的3DSMAX的知识。
       
        三、基于3DSMAX的三维动画制作教学重点
       
        (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学,毕竟3DSMAX软件模块太多,版本更新也相对较快,以后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授课时间慢慢减少,这样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使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变为主动探索;另外,在平常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使得学习者能逐步做到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软件自学能力,也能为学习其他的软件打下基础。
        (二)依据不同专业特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所需要掌握的3DSMAX软件的模块是不同的。遵循厚基础,多模块的教学方法。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传统的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专业上的差异,不能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很难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笔者提出的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知识模块其实就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不同专业间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对于差异
       
        (一)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3DSMAX主要为了能制作建筑效果图,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简单三维模型的制作、材质的编辑、渲染器的使用,对于动画知识则可以少讲,多让学生自学,为以后学习建筑浏览动画打下一定基础。学生最初应学习立方体堆砌法建模,这样就可以满足简单的室内、外模型的制作,后期可以讲授Poly(多变形)建模方式;最后是教授材质和渲染器的使用,学生学习完材质和渲染器后就能完整制作建筑效果图了,材质的使用和渲染器的使用实际是分不开的,渲染器可教授学生使用LightscapeLightscape是另外一个独立的渲染软件,安装和导出格式比较复杂);也可以使用VrayVray是作为3DSMAX的一个插件使用的)或是mental raymental ray是从Maya上移植到3DSMAX中的),现在制
作建筑效果图普遍使用的是Vray渲染器,可以将Vray渲染做为重点讲授。在以上都掌握后可以学习建筑浏览动画。
        (二)动画专业的学生对3DSMAX功能的学习就要更广泛些,主要是学习角动画和环境动画制作,而且学习模型制作的方法也要更复杂,要学习制作人物、动物、机械等复杂模型的制作,主要使用Poly(多变形)建模和Nurbs(曲面)建模,环境动画与建筑浏览动画相似,但是前者对自然环境的仿真度要求更高。角动画需要掌握CharacterStudio动画模块,用来模拟人物及动物的动作。在材质贴图技术上需要掌握贴图烘焙等技术。
        (三)教育技术类的学生学习3DSMAX主要为了教学服务,学习完基本使用后,应该着重学习Dynamicsreactor的使用,制作服务于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的仿真动画课件,如:使用reactor引擎制作自由落体运动动画,平抛运动,碰撞效果动画,浮力仿真等;如果学生学习了粒子系统后,则可以制作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仿真动画,模拟化学反应;使用角动画,制作人物,则可以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教授3DSMAX中的有关Vrml的制作,或是结合3DSMAX软件和游戏引擎制作三维教育游戏。
        (四)广告、广电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特效动画制作,模型制作多用到的是标志、三维文字的制作,可以应用到影视制作中的特效制作中去,与后期合成软件(After EffectsDfusionCombustion等)结合制作影视特效;再有,Video Post的使用可能会相对更多;另外,在材质渲染方面,通常将动画渲染成为rla格式的动画序列,rla格式文件带有景深通道信息可以很好的被后期合成软件读取。
       
        五、三维动画制作教学不同专业的培养标准和课程实施纲要的制定
       
        (一)明确三维动画制作在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max中reactor        (二)课程内容模块划出需要掌握的目标,并制定其相应的考核方法。
        (三)根据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每个内容模块应设置有综合性应用能力目标及鉴定要求。
        (四)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所要求的能力标准的设置,然后再根据能力标准,制定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1.切实按照不同专业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教师应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应知应会目标和把握各模块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讲授基本操作与实例制作相结合、师生互动、作品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题创意思维。
        2.软件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易于理解,但操作技巧的掌握较难。减少理论讲授,加大操作教授比例,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通过在教学中设计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和大量的上机实例制作实训,来提高学生在3DSMAX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上机实训时开通网络,方便学生上网收集优秀素材;促进学生在网上学习优秀教程;引导学生在网上与同行交流,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本专业实际,通过大量实例制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大量采用符合课程能力培养的实例应用制作,并在上机实训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例制作,收集学生实例制作作业,并进行剖析,对富有创新思维或技能应用突出的作业进行褒奖,以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时,要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每一个实例制作,从而促进学生踏实、严谨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不同专业学生学好基于3DSMAX的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就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讲授模块,突出专业特点,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业间的互动,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毕海龙.浅谈3DSMAX教学方式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7).
        [2]王德民.高职3DSMAX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2).
        [3]刘国光.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责任编辑 何颖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