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是指建立在资源稀缺性之上,通过机会成本的比较,交换的一方获得的一种相对而言的优势。
2、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3、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个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4、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发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8、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
9、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2、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3、边际替代率递减: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4、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5、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6、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生产的概念。
17、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8、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9、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0、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MR=MC)
21、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2、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24、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25、完全竞争市场: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没有外力控制的市场结构。
26、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27、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8、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9、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
30、生产者均衡: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31、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2、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3、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4、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35、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36、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37、短期平均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38、平均固定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39、平均变动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40、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41、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42、完全垄断:指一个行业提供的某种产品只有一家厂商
4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44、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45、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46、寡头: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
47、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48、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49、外部影响: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
50、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方面因为存在很多因素阻碍市场按理想方式而出现的低效率。
二、判断
1. 养蜂者的活动对果园生产者的利益存在生产的外部影响。(对)
2 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错)
3.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错)
4.如果存在外部不经济,则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对)
三、简答题
1、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P31 图2-7)
假定某种商品的供给状况不变,需求会因为偏好、收入增加等原因而增加,在图上即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右移。反之,则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左移。在一般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即需求提高,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也增加;反之,需求降低,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也减少。
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P32 图2-8)
假定某种商品的需求状况不变,供给会因为技术的提高、要素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而增加,在图形上即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右移。反之,则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左移。在一般情况下,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呈反方向变动。即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P32 图2-9)
在需求和供给都增加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均衡产量会增加,均衡价格则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这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各自增加的力度的大小对比。反之,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一般来说。均衡产量减少,均衡价格亦不能确定。
类似地可以推出,如果需求降低,而供给增加时,新的均衡价格一般定会降低,新的均衡产量则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反之,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给降低时,新的均衡价格一般定会上升,新的均衡产量则亦不能确定。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3、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答:1)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第一种情况: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第二种情况: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react面试题必问题和答案 第三种情况: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4、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答: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问题。这种合理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区间阶段上。假定,其它要素投入不变,只增加投入劳动量。
1.单一劳动可变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阶段(Ⅰ)的主要特征有:MP>0,TP、AP、MP成上升趋势;并MP> AP;但MP在达到最大值时,已经成下降趋势。当MP= AP的最高点时,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Ⅱ)的主要特征有: MP>0,TP成上升趋势,AP下降;AP>MP;当MP= 0时,TP达到最大,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Ⅲ)的主要特征有:MP<0,TP、AP成下降趋势;第三阶段结束。
2.原因分析
在第Ⅰ阶段,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表明在这一阶段,相对于投入不变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大于在现阶段总产量下的平均劳动产量。
第Ⅱ阶段,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总产量在增加;尽管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但成下降
趋势,即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在现阶段总产量下的平均劳动产量。这表明随劳动投入量的不断增加,相对不变资本要素的作用已得到充分发挥。
第Ⅲ阶段,当劳动量增加到这一阶段后,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因此,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应在第Ⅱ阶段最合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