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
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
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
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
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
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
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
2C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
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
第一节散剂
★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
★二、分类:
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
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
4、内服散
5、外用散
★三、特点:
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
四、制备: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脆性或结晶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难以研细药物如樟脑、冰片、薄荷脑等。要求特别细度的难溶物如炉甘石、朱砂、雄黄、珍珠、滑石等采用水飞法。
★(3)水飞法:
粉碎机:研钵、球磨机、流能磨
1)研钵。
2)球磨机:结构简单,密闭操作,粉尘少,适用于毒,剧或贵重药物,吸湿性强药物。便于制备无菌产品。操作方法适当,可得10μm左右微粉。
3)流能磨:利用高压气流使药物的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室壁之间碰撞而产生强烈的粉碎
作用;具冷却效应,适用于抗生素、酶及低熔点或其它对热敏感药物;粉碎与筛分同时进行;可得5μm大小均匀微粉。
2、筛分:
目的:均匀的粒子
意义:质量控制:粒度要求;生产控制:混合度、流动性、充填性
设备:冲眼筛:金属不变形,≈摇动筛;编制筛:尼龙筛变形,≈振荡筛。
★散剂粉末粗细要求:
1)一般散剂应能通过:细粉,过六号筛(100目,150μm)。
2)难溶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外用散:最细粉,过七号筛(120目,125μm)。
3)眼膏中混悬药物的粒度应小于:极细粉,过九号筛(200目,75μm)。
3、混合:
目的:使各组分混合均匀,泽一致,以保证含量准确。
★机理: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1)对流混合:较大位移的总体混合。
2)剪切混合:内部力的作用产生滑动面,局部混合。
3)扩散混合:相邻粒子间相互交换位置,局部混合。
★方法:
1)实验室: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2)大生产:搅拌混合、容器搅拌。
设备:
1)容器旋转型:水平圆筒型、V型、双锥型
2)容器固定型:搅拌槽型、锥型垂直螺旋型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各组分比例、密度、粘附性与带电性、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1)各组分比例: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倍散”:小剂量剧毒药+填充剂→稀释成10倍散、100倍散等。)
2)各组分密度:差异较大时,先装密度小(质轻)的物料,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
3)各组分粘附性与带电性:一般应将量大或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小或易吸附者后加入
(混合摩擦时易产生表面电荷而影响粉末的混合,通常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或增大湿度,可消除静电。)
4)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处方中含液体,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或采用吸收剂(磷酸钙、蔗糖等)。
(若含有易吸湿性的组分应在混合前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混合均匀。)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根据情况尽量避免形成低共熔物的混合比。
4、分剂量: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需要的剂量分成等重分数的过程称分剂量
方法: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大生产常用)
5、质量检查:
1粒度
2外观均匀度:取散剂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125px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泽,无花纹、斑。
3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4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5装量差异
6吸湿性
★五、吸湿性:散剂包装与储存的重点在于防潮。控制散剂质量:测定吸湿特性、防止吸湿措施。
1、吸湿: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大于药物粉末本身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压时,固体药物粉末将吸附水分子,这种现象一般称为吸湿。
2、药物的这种吸湿特性可用吸湿平衡曲线来表示,即先求出药物在不同湿度下的(平衡)吸湿量,再以吸湿量对相对湿度作图,即可绘出吸湿平衡曲线。
3、水溶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水溶物均有固定的CRH值;CRH越大越不易吸湿。
4、几种水溶物混合后,其吸湿性有如下特点:“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药物CRH的乘积,即CRHABCRHA×CRHB,而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此即所谓Elder假说,它不适用于有相互作用或有共同离子影响的药物。非水溶物无特定的CRH值。
测定CRH有如下意义:
1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
2)控制生产、贮藏的环境条件,应将生产以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CRH值以下以防止吸湿;
3tablet2)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
第二节颗粒剂
一、颗粒剂的概念:
颗粒剂(Granules)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粒度范围: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粒子总和不能超过15%。若粒径在105500um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
1、颗粒剂的分类:可溶性颗粒剂(吞服);混悬型颗粒剂(冲服);泡腾性颗粒剂(冲服)。
2、特点(与散剂相比):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小;
2)服用方便;
3)必要时可包衣: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
4)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均匀度。
★二、颗粒剂的制备:
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判断:手握成团、轻压即散)→制湿颗粒(挤出制粒、流化制粒)→颗粒干燥→整粒、分级→分剂量→包装。
三、颗粒剂质量检查:
1、外观
2、粒度:不能通过1号筛&能通过5号筛的粉末总数不超过15%(单剂量5包或多剂量1
3、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
4、溶化性检查:10g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应溶化或些微浑浊
5、装量差异
6、卫生学检查
第三节胶囊剂和丸剂
一、胶囊剂概述:
★胶囊剂系指将药物(或加有辅料)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囊材组成:明胶、甘油、水及其他辅料。
胶囊剂分类: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和结肠靶向胶囊剂
1、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系将一定量药物及适当的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
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硬胶囊中制成。
2、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系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溶于适当液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
★胶囊剂特点:
1、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稳定性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3、液体药物固体剂型化
4、可延缓药物释放和定位释药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囊材组成:明胶、甘油、水及其他辅料):
1、药物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胶囊壁溶化
2、易风化物——胶囊壁软化
3、吸湿性强药物——胶囊壁脆裂
4、易溶性的刺激物——刺激黏膜
二、硬胶囊剂:
1、空胶囊的组成与规格:
原材料要求主要材料为明胶,应符合一定规定,具有一定的粘度,胶冻力和pH
A型明胶用酸法处理,等电点pH7~9B型明胶用碱法处理,等电点pH4.7~5.2
骨骼明胶和猪皮明胶混合使用较理想(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透明度差;猪皮明胶可塑性、透明度好
★空胶囊制备时常需加入的辅料:
1)增塑剂(甘油、山梨醇,增加韧性与可塑性)
2)增稠剂(琼脂,减少流动性)
3)遮光剂(TiO2,适用于光敏感物)
4)着剂(食用素,为了美观和便于识别)
5)防腐剂(尼泊金,为了防止霉变)
空胶囊制备工艺:空胶囊制备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不锈钢制的栓模浸入明胶溶液形成囊壳的栓模法溶胶→蘸胶(制胚)→干燥→拔壳→切割→整理等六个工序,主要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 ~ 45%
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空胶囊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共8种,常用0~5号。
2、硬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1)物料的处理与填充:
①直接填充(药物本身具有良好流动性)
②加入辅料改善流动性再填充
③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后再填充
小量制备—用胶囊板手工填充;大量生产—自动胶囊填充机
★(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
应按药物剂量所占容积选用最小空胶囊。试装后选用适当号码的空胶囊。测定堆密度,按剂量计算容积以选用胶囊号数。
三、软胶囊剂:
优势:液体药物固化;外观形式新颖;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携带方便。
1、软胶囊剂的组成与质量控制(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1囊壳的组成的影响
特点:具有可塑性与弹性
组成: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