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信息管理技术笔试-170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 战略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
A. 计算经营成本 B. 最大压缩库存
C. 支持管理控制 D. 扩展业务领域
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
A.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
B.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面向高层管理人员
C.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
D. 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
3. 在MIS中,将管理分为3个层次,下列( )称谓不属于这3个层次。
A. 战略计划 B. 管理控制
C. 执行控制 D. 业务控制
4. 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开发成本 B. 软件重用和便于维护
C. 减少开发时间 D. 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5. 信息系统实施中,工作量最大且最细微的工作是( )。
A. 网络系统的安装、联通和调试
B.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
C. 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D. 新、旧系统的转换、排错、修改和模拟运行
6.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
A. 技术性条件 B. 非技术性条件
C. 管理基础条件 D. 人才基础条件
7.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就是( )。
A. 数据独立性高 B.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进行查询优化
C. 数据结构简单 D. 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8. 有关对信息和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数据是经过处理的信息 B. 数据是经过整理的符号
C. 数据是企业最基本的因素 D. 所有的数据都是有用的
9. 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使用的E-R图的主要元素是( )。
A. 实体、属性和联系 B.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定义
C. 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D. 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
10. 软件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软件质量差的问题,其原因是( )。
A. 领导的决策对软件的改变 B. 用户对软件要求的修改的随意性
C. 开发人员的技术和素质不够高 D. 没有软件质量标准
11.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 )。
A. 数据定义功能 B. 数据管理功能
C. 数据操作功能 D. 数据控制功能
12. J.Martin指出,系统开发所建立的企业模型应具有若干特性,以下( )不在其要求之列。
A. 完整性 B. 适用性
C. 持久性 D. 灵活性
13. SQL语言具有( )的功能。
A. 关系规范化、数据操作、数据控制 B.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
C.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作
14. 系统设计的阶段性技术文档是( )。
A. 可行性分析报告 B. 系统说明书
C. 系统功能结构图 D. 系统实施方案
15.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 )。
A. 软件系统开始研制到软件系统投入试运行
B. 软件系统投入运行到软件系统被废弃
C. 软件系统投入试运行到软件系统被废弃
D. 软件系统开始研制到软件系统被废弃
16. 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支持( )。
A. 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B. 结构化与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C. 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D. 结构化、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17. 数据流图的正确性是保证软件逻辑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与逻辑模型相关性较弱的内容是 ( )。
A.均匀分解 D.数据守恒 C.图形层数 D.文件操作
18. BSP方法中,定义数据类有许多步骤,下列中( )不属于它的步骤。
A. 识别数据类 B. 定义数据类
C. 建立数据类与过程的关系 D. 抽取公共数据类
19. 在关系代数中,自然连接的运算符号为( )。
A. ∞ B. ×
C. π D. σ
20. 信息资源的配置过程呈现3种特性,它们分别是( )。
A. 动态性、层次性、相关性 B. 增值性、动态性、储量无限性
C. 层次性、主导性、增值性 D. 相关性、主导性、储量无限性
21. BSP方法所使用的C/U矩阵不能刻画信息系统的( )。
A. 过程数组类组合 B. 数据流图
C. 模块结构 D. 信息结构
22. 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的广泛使用的协议,其中TCP是指( )协议。
A. 传输控制 B. 文件传输
C. 互联网络 D. 超文本传输
23. 企业信息系统在定义系统总体结构时,运用了许多具体技术,下列( )技术可用来确定主要系统。
A. 过程/数据类矩阵 B. 模块结构图
C. 先决条件分析 D. 数据流图
24. 按照需求功能的不同,信息系统已经形成多种层次,计算机应用在管理方面始于( )。
A. 数据处理 B. 事务处理
C. 决策支持 D. 办公自动化
25. 将汇编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要经过( )过程。
A. 编辑 B. 汇编
C. 连接 D. 编译
26. 在数据流图中,方框代表( )。
A. 变换/加工 B. 文件
C. 外部实体 D. 数据流
27. 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
A. 系统分析 B. 系统实现
C. 系统设计 D. A和B
28. 系统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期的最后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包括( )。
A. 模块划分,程序设计,程序测试 B. 输入设计,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tcpip协议中基于tcp协议的应用程序C. 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集成 D. 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29. 利用原型化的方法开发系统,最终产品是( )。
A. 研究型 B. 实验型
C. 丢弃型 D. 进化型
30. 虚拟内存是指( )。
A. 一种对内存的覆盖技术 B. 进程访问的地址空间
C. 将内存的容量扩大 D. 内存的动态存储区
31. MIS从职能结构上进行纵向划分时,可分成高层战略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 )。
A. 操作层 B. 计划层
C. 执行层 D. 决策层
32. 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的主要任务往往都归结到对( )的管理。
A. 信息系统 B. 计算机硬件
C. 计算机软件 D. 信息的管理
33.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的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这两个小阶段是( )。
A. 输入设计和输出设计 B. 数据库设计和文件设计
C. 模块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D.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34. 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极其复杂和艰巨,主要原因是( )。
A. 具有复杂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B. 具有复杂的数据库,且数据量大
C. 具有社会性的一面,是人/机系统 D. 开发人员难于跟上技术更新
3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其指导思想、开发策略常常相同或相似于( )。
A. 软件工程 B. 硬件工程
C. 网络建设 D. 数据库设计
36. J.Martin指出,软件公司能成功的因素有:
Ⅰ.产品的易用性 Ⅱ.产品的革新 Ⅲ.产品的销售
Ⅳ.提供用户资料的质量 Ⅴ.国际市场和服务
其中,( )是关键因素。
A. Ⅰ、Ⅱ和Ⅴ B. Ⅲ和Ⅳ
C. Ⅳ和Ⅴ D. 全部
37. 信息的使用在深度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A. EDP阶段、MIS阶段、DSS阶段
B. 提高工作效率阶段、信息及时转化为价值阶段、寻机会阶段
C. 提高工作效率阶段、信息及时转化为价值阶段、支持决策阶段
D. 提高工作效率阶段、提高组织效益阶段、寻机会阶段
38. 开发、使用、维护软件系统的资料( )。
A. 是软件系统的一部分 B. 软件系统开发资料是软件的一部分
C. 不是软件系统的一部分 D. 软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资料是软件系统的一部分
39. 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一般包括( )。
A. 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维护、设计文件的维护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