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知识习题
1、计算机网络定义: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3、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简单讲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通信设备
4、网络分类:
一个网络可以由两台计算机组成﹐称为对等网络。
局域网(LAN)﹐范围几米到10公里。
城域网(MAN),范围10公里到100公里。
广域网(WAN)﹐几百公里上千公里的范围。
Internet则是由这些无数的LANWANMAN共同组成的。
5、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6、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总线型网络、星形网络、环型网络、树状网络、混合型网络。
7、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8、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
9、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国际互联网。
10、计算机工作模式:
对等网(Peer to Peer)。在对等网络中,所以计算机地位平台,没有从属关系,也没有专用的服务器和客户机。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为了使网络通信更方便、更稳定、更安全,我们引入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Client/Server,简称C/S)。这种类型中的网络中有一台或几台较大计算机集中进行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和存取,称为服务器,而将其他的应用处理工作分散到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去做,构成公布式的处理系统。
专用服务器。在专用服务器网络中,其特点和基于服务器模式功能差不多,只不过服务器在分工上更加明确。比如:在大型网络中服务器可能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功能,如:文件打印服务、WEB、邮件、DNS等等。
11、TCP/IP模型
TCP/IP模型当前世界最大的、开放的互连网因特网的体系结构,Internet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过TCP/IP协议族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共享信息资源。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协议。在TCP/IP模型中,网络划分四层体系结构,自低向上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或网络层)、传输层(或运输层)和应用层。
1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带宽:带宽(bandwidth)表示网络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
速率(data rate):计算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形式是以比特串或比特流的方式实现的,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基本单位。因此,速率即是传输数据的速率,通常为数据率或比特率(bit rate)。标称地反映数据传输的快慢。单位是b/s或bps。
时延(delay或latency):数据由源端系统发送到目的端系统因受源端系统性能的影响和网络传输线路带宽的限制及网络中间结点处理快慢制约,数据一定会经过一段时间延迟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有效反映网络传送数据的时间性,引入时延这一网络性能指标。同时为了分析时延产生的原因,以便有效的减小时延,对端到端的时延划分三个部分: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13、网络协议
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则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两个进程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和达到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过程进行
一个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定时(时序)定义了何时进行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话的速度等。比如是采用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TCP/IP协议,
14、TCP/IP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5、IP地址
在In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称它为主机。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就好像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才不至于在传输资料时出现混乱。
Internet的网络地址是指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所以,在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16、IP地址分类
IP地址类别RFC 1918内部地址范围
A类10.0.0.0到10.255.255.255, 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
B类172.16.0.0到172.31.255.255, 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
C类192.168.0.0到192.168.255.255,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
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D类地址范围:224.0.0.1到239.255.255.254。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D类地址称为广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
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17、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
网络层(Network Layer):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路由器属于网络层。TCP/IP网络层的核心是IP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
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
会话层(Session Layer):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18、常见网络设备
每个ip地址由什么组成
★中继器是局域网互连的最简单设备,它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它接收并识别网络信号,然后再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网络的其他分支上。
网桥工作于OSI体系的数据链路层。所以OSI模型数据链路层以上各层的信息对网桥来说是毫无作用的。所以协议的理解依赖于各自的计算机。生活中的交换机就是网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