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论(四):应急平台
第四章 应急平台
第一节 应急平台概述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应急管理中广泛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应急平台是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具备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及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综合性软硬件集成的平台。应急平台是在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应急资源的基础上,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术系统,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应急平台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是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和
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应急响应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急平台的建设背景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考虑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由于我国突发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二、应急平台的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省、市、自治区政府以及各垂直职能部门都已将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部分地区、单位的应急平台已经建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和陕西模式等。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了《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了《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已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一)业务系统建设和科技应用的关系问题
欠缺对应急管理业务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至于对于应急平台建设缺少足够的指导性,不同厂商建设方案和效果差异很大,部分厂商把应急平台设计成单一的信息平台、应急联动平台或者指挥平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急平台”。
(二)全国统一和因地制宜的关系问题
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需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差异很大,应急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其应用系统要与需求分析紧密结合,才能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效用。
(三)硬件和软件建设关系问题
技术运用不当,过度运用或应用不足,特别是公共安全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欠缺;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和信息建设。
三、应急平台的建设目标
突发事件应急系统是一个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系统工程,包含应急管理业务体系与技术体系两部分。应急管理业务体系通常指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技术体系即应急信息系统。
应急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管理领导体制创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和各职能部门综合业务支持能力提高的综合性工程,必须采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应急数据库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手段,建设应急指挥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提供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控制和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最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建设目标有以下3点。
(一)日常办公
领导能够在会议室和办公室通过电视会议系统方便直观地进行工作部署,听取工作汇报,在看到分会场图像,听到分会场声音的同时,同步看到相关文档、图表、图片或者视频等内容。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也能够通过电话的方式接入会议,听取领导指示。能够很方便地将会议的情况录存下来,并进行编辑处理,成为多媒体资料。
(二)科学研判
通过覆盖全地区的应急信息化网络,能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和源头,争取第一时间将事件控制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便利地整理、归纳、总结和输出,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在政府内部开展学习和交流,促进各级政府整体应急指挥能力的提高。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应急指挥
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领导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的情况,及时和相关的地区与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双向的视频和音频交流,通过领导集体决策,部署应对处置工作命令,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全程监控处置情况;能够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将包括事件现场情况、上报信息、领导决策场景和初步处理意见在内的多媒体资料和文字资料,通过专用网络上报。同时通过网站、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向公众发布可靠信息,避免不可靠信息的散布和危害。形成覆盖全地区的应急信息化网络,实现基于网络的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
、自动化、网络化。在领导决策时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如地区地理气象信息、事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模拟、专家参考意见、类似历史事件处理过程和效果评估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