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2.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
3.Ethernet/IP协议简介
4.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5.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Ethernet/IP协议简介
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然而在控制界对FCS进行概念炒作的时候,却注意到它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在迄今为止现场总线的通讯标准尚未统一:8种现场总线经过14年的纷争,最后IEC的现场总线标准化组织经投票,通过以下这8种现场总线成为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即:FF H1,Control Net,ProfiBus,InterBus,P.Net,World FIP,Swift Net,FF之高速EtherNet即HSE。这8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这也使得各厂商的仪表设备难以在不同的FCS中兼容。此外,FCS的传输速率也不尽人意,以基金会现场总线(FF)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为例,它采用了ISO的参考模型中的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和极具特的用户层,其低速总线H1的传输速度为31.25kbps,高速总线H2的传输速度为1 Mbps或2.5Mbps,这在有些场合下仍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又如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Can总线
系统,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1 Mbps/40米;这些现场总线受通讯距离制约较大。
由于上述原因,使FCS在工业控制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高、低耗、易于安装和兼容性好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它
支持几乎所有流行的网络协议,所以在商业系统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传统以太网
采用总线式拓朴结构和多路存取载波侦听碰撞检测(CSMA/CD)通讯方式,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下,重要数据的传输过程会产生传输延滞,这被称为以太网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商业以太网在工业应用中的传输延滞在2~30ms之间,这是影响以太网长期无法进入过程控制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以太网的研究具有工程实用价值,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一工业以太网。
由于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
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层与控制
tcp ip协议层次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
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控制层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以太网技术作为后起之秀,迅速抢占着其它总线形式的市场,推动其发
展的两大动力是:光纤环网的应用、分布智能装置仪表。
光纤环网解决了两大问题:第一,轻松解决了在化工、矿业等极端条件的本
质防爆问题,这一下子将以太交换设备向前推动了一个层次,使以太网可以到达
工业现场层,第一次成为真正的FieldBus;第二,通过环网的冗余提高以太交换
的可靠性,从而使工业以太网第一次可以应用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中。
而分布智能的装置仪表,解决了所谓以太传输时滞不确定性的诟病。首先,
光纤环网的千兆交换速度,已经使绝大部分工业控制数据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交换,对于大部分的工业生产信息,在100ms的时滞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所有的控制均需要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显然这个时滞又太大了。可喜的是,工业控制装置和智能仪表正在向分布式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导致大量的本地控制指令不需要通过冗长的总线来传输,而是由仪表或装置的本地计算完成,这就不需要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苛刻地要求工业以太网的确定时延。
2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
工业以太网有着许多令人所信服的优点。但是传统商业以太网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陷,经过许多研究机构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使传统以太网技术不断改进来满足工业现场控制要求。这些关键技术包括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技术、系统稳定性技术、系统互操作性技术、网络安全性技术、总线供电及本质安全与安全防爆技术等。下面就确定性和实时性做一些介绍。
2.1 通讯确定性和实时性技术
传统以太网采用总线式的拓扑结构和多路存取载波侦听/碰撞(CSMA/C通讯方式,即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获取发送信息报文的权利,节点通过监听信道,当发现信道空闲时则把待发的信息报文发送出去,如果信道忙则处于等待状态。在发送信息后检测是否发生了碰撞,如果出现则退出信道等待重发。不难想象当网络负荷比较重的时候大量节点都在尝试重发进而导致网络堵塞,使一些节点的信息长时间得不到发送,这种特性称为以太网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传统以太网在工业控制中的传输延迟,对数据传送要求很高的场合是不能够应用的,这也影响了以太网技术在工业底层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以太网在确定性和实时性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工业现场实
时控制的要求。
首先,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采用了星形连接代替总线型连接。图1示意了两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的星形连接用网桥或路由器等设备将网络分割成多个网段(Segment),在每个网段上以一个多口集线器为中心,将若干个设备或节点连接起来,这样挂接在同一网段上的所有设备形成一个冲突域(Collision)。每个冲突域均采用CSMA/CD机制来管理网络冲突。这种分段方法可以使每个冲突域的网络负荷减轻、碰撞几率减小。
图1 以太网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
3 Ethernet/IP协议简介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 61158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和斗争后,放弃了其制定单
一现场总线标准的初衷,最终发布了包括8种(第3版修订后增加了两种类型,而
成为10种类型)类型总线的国际标准。这说明各大总线各具特点、不可互相替代
的局面得到世界工控界的认可。
目前有Modbus-IDA工业以太网,Ethernet/lP工业以太网,FF HSE工业
以太网,ProfitNet工业以太网等几种协议。下来我们就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进行介绍。
EtherNet/IP(EtherNet Industry Protoco1)是适合工业环境应用的协议体系。它是由两大工业组织ODVA(OpenDeviceNet Vendors Association)ControlNet International所推出的最新的成员。和DeviceNet以及ControlNet一样,它们都是基于CIP(Control and Informal/on Protoco1)协议的网络。它是一种是面向对象的协议,能够保证网络上隐式的实时I/0信息和显式信息(包括用于组态参数设置、诊断等)的有效传输。
EtherNet/IP采用和DevieNet以及ControlNet相同的应用层协CIP(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toco1),因此,它们使用相同的对象库和一致的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EtherNet/IP采用标准的EtherNet和TCP/IP技术来传送CIP通信包,这样,通用且开放的应用层协议CIP加上已经被广泛使用的EtherNet和TCP/IP协议,就构成EtherNet/IP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的各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应用CIP的EtherNet/IP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