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发展史,APARNETInternet的雏形。
答: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PARNET向互联网发展。
    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nternetInternet区别
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组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2.TCP/TP协议、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应关系。
答: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
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7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6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5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4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3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
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2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1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TCP/IPOSI模型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应用层:大致对应于O S I模型的应用层和表示层,应用程序通过该层利用网络。
传输层:大致对应于O S I模型的会话层和传输层,包括T C P(传输控制协议)以及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控制、错误校验和排序服务。所有的服务请求都使用这些协议。
互连网层:对应于O S I模型的网络层,包括I P(网际协议)、I C M 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 G M P(网际组报文协议)以及A R P(地址解析协议)。这些协议处理信息的路由
以及主机地址解析。
网络接口层:大致对应于O S 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该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化以及将数据传输到网络电缆。
3.因特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有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4.网络的拓扑结构,覆盖范围的定义。
总线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internetwork);
5.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应答
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常用的几种信道复用技术: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
6.几种通信模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单向通信 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双向同时通信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消息。
7.常用的接入网技术。
A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FTTx技术、无线接入
8.传输媒体与物理层的区别于联系。
传输媒体并不是物理层。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由于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一层,因此有时称物理层为0层。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媒体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传输媒体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9.网桥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数据链路层互联的设备是网桥(bridge),在网络互联中它起到数据接收、地址过滤与数据转发的作用,用来实现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基本特征:
    1.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
    2.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
    3.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网络之间的通信;
    4.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5.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10.以太网MAC层特点: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11.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特征,最小帧长度与站点距离关系。计算关系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时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12.虚拟局域网的主要作用。
VLAN的目的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出现,主要为了解决交换机在进行局域网互连时无法限制广播的问题。这种技术可以把一个LAN划分成多个逻辑的LAN——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通信就和在一个LAN内一样,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
13.ARP协议的功能,IP——》MAC
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IP地址转换成为tcp ip协议是接入internet所必需的48位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RP协议。另有电子防翻滚系统也称为ARP
14.IP报文头部的重点字段,如:生存时间、检验和字段的作用。
1、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字段长度为8位,在最初创建报文时TTL即被设置为某个特定值。当报文逐个沿路由器被传输时,每个路由器都会降低TTL的数值。当TTL值减为0时,路由器将会丢弃该报文并向源点发送错误信息。这个方法可以防止报文在互联网上无休止地被传送。
2、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ksum:是针对IP报头的纠错字段。校验和的计算不适用被封装的数据内容,UDPTCPICMP都有各自的校验和。报头校验和字段包含一个16位二
进制补码和,这是由报文发送者计算得到的。接收者将连同原始校验和重新进行16位二进制补码和计算。如果报文传输中没有发生错误,那么结果应该16位全部为1。回忆前面所述内容,由于每个路由器都会降低报文的TTL值,所以每个路由器都必须重新计算校验和。
3、标记字段(Flag:长度为3位,其中第1位没有使用。2位是不分片位(DF。当DF位被设置为1时,表示路由器不能对报文进行分片处理。如果报文由于不能被分片而未能被转发,那么路由器将丢弃该报文并向源点发送错误信息。这一功能可以再互连网络上用于测试MTU值。在CISCO的路由器上,使用扩展ping工具可以对DF进行设置。
15.子网掩码的的结构特点:网络部分——主机部分
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附图所示的就是IP地址为“192.168.1.1”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二进制对照。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
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16.IP,网络号、主机号的对应关系。
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子网掩码,三个255对应的就是网络号,0对应的就是主机号,202.119.32.8就是202.119.32是网络号,8是主机号
17.IPV4IPV6地址的标记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