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考场教室              座位号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2016-2017学年第 3 学期期 中 考试 A  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考试科目: 计算机网络基础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  10  %, 期中  10    %, 实验  10    %, 期末  70  %
本试卷由  七  部分构成,共 7  页。考试时长:  95  分钟 注: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
42分)
1. 在协议分层服务模型中,服务的定义为(  C  )。
A 、各层向下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B 、各层间对等实体间通信的功能实现
C 、各层通过其SAP 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功能
D 、和协议的含义是一样的
2. 网络协议主要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D  )。
A 、层次、语义和时序
B 、语法、原语和时序
C 、语法、语义和功能
D 、语法、语义和同步
3. 当一台计算机从FTP 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FTP 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五个转换
步骤是(  B  )。
A 、比特、帧、数据报、报文段、报文
B 、报文、报文段、数据报、帧、比特
C 、数据报、报文段、报文、比特、帧
D 、报文段、数据报、帧、比特、报文
4. 以下关于P2P 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P2P是网络结点之间采取对等的方式直接交换信息的工作模式。
B、P2P通信模式是指P2P网络中对等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能力。
C、P2P网路是指与互联网并行建设的,由对等结点组成的物理网络。
D、P2P实现技术是指为实现对等节点之间直接通信的功能所需要设计的协议、软件等。
5.一个FTP的用户,发送了LIST命令来获取服务器的文件列表,这时候服务器应该通过
(  B  )端口来传输该列表。
A、21
B、20
C、22
D、19
6.SMTP协议是面向ASCII编码的,那么它使用(D)支持非ASCII的数据传输。
A、MAIL
B、POP3
C、IMAP
D、MIME
7.某公司C有一台主机h,该主机具有的Internet域名应该为(B)。
A、h
B、h.c
C、com.h.c
提供端到端的进程间通信服务的是D、c.h
8.FTP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  )。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
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
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9.www上每一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统称为(C)
A、IP地址
B、域名地址
C、统一资源定位符
D、www地址
10.系统中,用户代理把邮件发往发送发邮件服务器、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把邮件发
往接收方邮件服务器以及用户使用用户代理从接收方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时,使用的协议可能是以下的哪种情形? (  D  )
A、IMAP 、SMTP、POP3
B、MIME、SMTP、POP3
C、SMTP、IMAP、POP3
D、SMTP、SMTP、IMAP
11.假定主机A通过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一系列报文段,当主机A发送了一个序号为260
的30字节报文段后,那么主机A收到的确认号不可能是(  B )
A、230
B、289
C、290
D、无法确定
12.主机A和主机B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A向主机B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
分别包含400字节和6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A)
A.1200    B.1000    C.800    D.600
13.主机A和主机B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500字节,若主机A的
第 3 页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考场教室              座位号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当前拥塞窗口为6000字节,在主机A 向主机B 连接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
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字节,则此时主机A 还可以向主机B 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  )
A :1500
B :3000
C :4500
D :6000 14. 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  C  )
A 、网络出现拥塞
B 、发送缓冲区溢出
C 、接收缓冲区溢出
D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冲突
二、简答题(共21分)
1. 因特网协议栈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哪几个层次(按自顶向下的顺序描述)?简单描述每
个层次的主要功能。(8分)
答:因特网协议栈分为5个层次(1分),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1分)
每个层次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传输应用层报文。(1分)
运输层:主机进程间数据段传送(1分)。在因特网中有两个运输层协议:TCP 和UPD 。(1分)
网络层:实现数据报主机到主机之间的运送服务(1分) 链路层: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帧传送。(1分) 物理层:物理介质上的比特传送。(1分)
2. Cookie 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Cookie 的作用是什么?会带来什么问题?(6分) 答:Cookie 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1)在HTTP 响应报文中有一个cookie 首部行(1分) 2)在HTTP 请求报文中有一个cookie 首部行(1分)
3)用户主机中保留有一个 cookie 文件并由浏览器管理(1分) 4) Web 站点的后端数据库保存cookie (1分)
Cookie:允许Web站点跟踪、识别用户;服务器可以限制用户访问,或把内容与用户身份关联。(1分)
Cookie使用不利于用户隐私保护(1分)
3、简单描述可靠数据传输机制中,检验和、定时器、序号、确认、窗口的作用。(7分)答:检验和:用于检测在一个传输分组中的比特错误。(1分)
定时器:用于检测超时/重传一个分组。(1分)
序号:用于为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的数据分组按顺序编号。所接收分组的序号间的空隙可使该接收方检测出丢失的分组。具有相同序号的分组可使接收方检测出一个分组的冗余拷贝。(2分)
确认:接收方用于告诉发送方一个分组或一组分组已被正确地接收到了。(1分)
窗口:发送方也许被限制仅发送那些序号落在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分组。通过对窗口长度的设置,可以限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2分)
得分
三、一个主机申请了一个到www.abc.edu的连接,为了获取服务器的IP
地址,首先要进行DNS查询,下图为本次查询的过程,请回答如下问题:
(共8分)
(1)由个人主机发送给本地DNS服务
器的数据是采用什么运输层协议
发送的?利用那个端口?(2分)
(2)由个人主机到本地DNS服务器查
询是采用了什么方式?(2分)
(3)由本地DNS服务器到各个域名服
务器的查询,采用了什么方式?(2
分)
(4)本地DNS服务器的查询顺序是什
么?(2分)
第 5 页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考场教室              座位号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答:
(1) DNS 查询是采用UDP 协议发送的(1分),利用了53号端口  (1分) (2) 个人主机到本地DNS 的查询是递归查询的方式。(2分) (3) 本地DNS 到每个域名服务器,属于迭代查询  (2分) (4) 查询顺序为:根网域、CN 、 edu  (2分)
四、假设将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40Mbit 的Word 文档。在源和目的
主机之间的路径中所有链路的传输速率都是10Mbps 。假设传播速率是2*108  m/s ,请回答以下问题:(16分)
(1) 假设源和目的端之间单独使用一条距离是107m 的物理链路连接,使用报文交换,该报
文包括了完整的该Word 文档,且忽略首部等封装用的字节的长度,忽略处理时延,分别计算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端到端时延。(3分)
(2) 假设源和目的端之间单独使用一条距离是107m 的物理链路连接,使用TDM 方式的电
路交换,每帧划分为10个时隙,该Word 文档使用其中一条电路进行发送,且发送时连接已经建立,分别计算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端到端时延。(3分)
(3) 假设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路径是由一台路由器连接的2条链路所组成,每条链路长度为
5X106m ,使用报文交换,该报文包括了完整的该Word 文档,且忽略首部等封装用的字节的长度,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计算从发送方开始发送到接收方接受到完整的Word 文档所花费的时间。(5分)
(4) 假设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路径是由一台路由器连接的2条链路所组成,每条链路长度为
5X106m ,使用分组交换,该Word 文档分为4个分组,每个分组长度为10Mb ,且忽略首部等封装用的字节的长度,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4个分组连续发送,计算从发送方开始发送到接收方接受到完整的Word 文档所花费的时间。(5分) 答:
(1)  传输时延=L/R=40Mbit  /10Mbps  =4s  (1分)    传播时延= d/s =107m/(2*108  m/s ) =0.05s  (1分)    端到端时延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4.05s  (1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