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选择答案
1、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2、软件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3、报文交换、数据报、虚电路
4、数据包、存储转发
5、共享型、冲突
6、TCP、UDP
7、非屏蔽、屏蔽
8、星形、环形、网状
9、单模、多模
10、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11、IGMP、ARP、RARP
12、分组、建立阶段
13、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4、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15、通信控制处理机、 通信线路
16、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振幅键控
17、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18、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
19、频分多路、波分多路、时分多路
20、单模、多模
21、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22、B、 128.11.0.0、  0.0.3.31
23、OSI
24、语义、时序
25、主机-网络层、互联层、表示层、应用层
26、  32
简答题答案
1、为上层网络层屏蔽下层细节,并利用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将一条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输单位为帧。
2、四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分组交换技术、网络体系与网络协议标准化阶段、互联网阶段
3、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协议由语法、语义、时序组成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有线,无线                      2.网络系统,人
3.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4.用户名
5.ARPANET,MILNET            6.双绞线,同轴电缆
二、选择题:
1.A  2.B  3.D  4.B  5.B  6.A  7.A  8.D  9.C  10.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四、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工作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并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的整个系统,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2.Internet:Internet是“国际多媒体信息互联网络”的简称,中文译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它是覆盖全球的最大范围的广域网,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拥有巨大的世界性的丰富信息资源。
3.E-mail地址:因特网在网上的服务器上给用户开辟了一块存储空间,用以帮助用户接收和发送及实现邮件和文件的存储;E-mail地址是确定这块存储空间位置的唯一标识。
4.文件传输服务:提供了一种实时的文件传输环境,可以通过FTP服务连接远程主机,进行文件的下载和上传。
5.ISP: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是用户连入因特网的入口点。位于因特网边缘,为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的线路、设备等;并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6.远程登录服务:通过远程登录程序进入远程的计算机系统。只要拥有计算机的帐号,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来使用该计算机。
五、论述题:
1.软/硬件设备:
    硬件:一台计算机,一部电话(用于通信线路的连接),一个调制解调器(用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软件:调制解调器的驱动程序,Windows 98操作系统;网页浏览器(IE),管理器(Outlook Express)等。
2.连接方式:
    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接入电话网,再通过ISP网络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专用网络设备和网
络接口接入Internet。
3.连接步骤:
⑴ 选择ISP服务提供商,申请上网帐号:包括用户名(用户帐号)及用户口令。
⑵ 安装调制解调器:将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并安装调制解调器驱动程序。
⑶ 设置拨号网络,建立连接:通过“我的电脑”——拨号网络——建立连接——输入对方计算机名称——……完成。
⑷ 拨号上网:双击已建立的连接,输入帐号及口令,开始拨号连接。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虚电路
就是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这种连接建立之后就在网络中保持已建立的数据通路,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按顺序通过网络到达终点。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交换和复用技术的异步传输方式,为具有传输容量差异的网络提供了一种通用且适用于不同业务的面向连接的转移模式。
交换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专用点对点连接,它把传统以太网一次只能为一个用户服务的独占的网络结构,转变成一个平行处理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一条交换通道。
二、选择
CCADD BA
三 判断题
1.网络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节点,它是信息交换的源点和目标,如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等;另一类是访问节点,它的作用是支持网络的连接,它通过通信线路转接和传递信息,如集中器、交换机等。(  ×  )
2.在环型结构的网络中,信息按固定方向流动,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
3.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最廉价的互连设备,操作在OSI的数据链路层,中继器对在线路上衰减的信号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  ×  )
4.FDDI是指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它是一个总线结构的网络。(× )
5.网络互连通常是指将不同网络用互连设备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范围更大的网络,也可以是为增加网络性能和易于管理而将一个原来很大的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或网段。( √  )
四 填空题
1.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卡)、(通信介质)以及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等。
2.交换式局域网中,静态交换中可分为(静态端口交换)和(静态模块交换)。
3.X.25中,分组穿过网络到达终点的方法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
4.在FDDI标准中,令牌分为( 受限令牌 )和 (不受限令牌 )两种。
5.100Base-T 包括三种媒体标准是(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
6.FDDI网络的优点是较长传输距离、(较大带宽)、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互操作性强。
7.在计算机网络中,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链路分为( 物理链路 )和( 逻辑链路 )。
8.令牌是一种非常短的特殊的( 结构帧 ),包括令牌的( 开始 )、( 结束 )和类型等参数。
五 简答题
1.简述在ATM中三种通道的关系。
答:传输通道TP、虚通道VP和虚信道VC
传输通道是ATM设备间的真实物理连接,一个传输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虚通道,每个虚通道又包括一个或多个虚信道,交换可以在传输通道、虚通道或虚信道不同层次上进行。在VPC
中只基于虚拟通道标识符VPI进行交换,VPC的用户可以透明地访问VCCVCC具有相同路径,在VCC中和虚拟信道标识符VCI组成的路由信息进行交换。
tcp ip协议只能用于internet2.简述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及其主要作用。
答:
⑴ 中继器完成物理层间的互连,主要起到信号再生放大,延长网络距离,也就是把比特流从一个物理段传输的另一个物理网段。
⑵ 网桥完成数据链路层间的连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网段连接起来,网桥可以通过过滤不跨网段传输的信息,避免了线路的瓶颈。
⑶ 路由器是进行网络层间的互连,提供各种子网间网络层的接口,提供子网间的路由选择,并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控制。
⑷ 网关是工作在七层协议参考模型中第3层以上的网间连接设备,它的作用是连接多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简述VLAN的实现方法
答:
(1) 通过端口
在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上只能支持一个VLAN,基于端口支持的VLAN没有第3层地址识别能力。
(2)  通过网络地址
每个端口上可以划分为若干个VLAN,每个VLAN可以跨越不同的拓扑结构,VLAN间的通信也可不必经过路由器。
(3) 通过用户定义
它跨越根据帧中任何字段的特定值来划分VLAN,例如根据帧中的协议类型值IPXNetBIOS服务划分,或者用MAC地址划分。
六 论述
1.叙述CSMD/CD的工作原理
答:
CSMA/CD是指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
•在这种方式中,一个工作站在发送前,首先使用载波侦听协议侦听媒体上是否有收发活动,也就是载波是否存在。当侦听到媒体空闲时,立即开始进行传输。如果侦听到有载波存在,工作站便推迟自己的传输,退避一段时间后再试。
•如果两个工作站同时试图进行传输,将会造成彼此间的干扰,这种现象称为碰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媒体上连接的所有工作站的发送都基于媒体上是否有载波,所以称为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为保证这种操作机制能够运行,还需要具备检测有无碰撞的机制,这便是碰撞检测(CD)。即,工作站在发送过程中仍要不断检测是否出现碰撞。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有碰撞发生,工作站发送一个短的干扰信号,以保证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出现了碰撞,发送完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重新尝试发送。
•信号在网络上传播有一定时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出现碰撞。在局域网上某一工作站巳开始发送,由于这种传播延时,而另外一个工作站尚未检测到第1站的传输也启动发送,从而造成碰撞。
•在局域网中帧的长度要足够长,使它在发完之前就能检测到碰撞,否则当碰撞发生时这1帧因未检测到碰撞误认为己经发送成功,碰撞检测也就失去意义。
2.画图说明FDDI的令牌工作过程
答:
a) 站点A获取令牌;
b) 站点A发送数据帧F1
c)站点A释放令牌,站点B转发数据帧F1
d)站点B获取令牌,发送数据帧2,站点C转发F1 
e)站点B释放令牌,站点A收到F1
f)站点B收到F2,站点A又重新获得令牌。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B、C  2.A  3. D  4.B  5.AC
  6.ACD  7.A        8 B、A        9. A        10. B、D            11B
 
二、简答题
  1协议数据单元PDU与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区别。
  答案:所谓协议数据单元就是在不同站点的各层对等实体之间,为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单元。通常将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记为NPDU。它由两部分组成,即本层的用户数据(N)和本层的协议控制信息(N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关心下面的PDU,实际上它也看不见PDU的大小。一个N服务用户关心的是:下面的N实体为了完成服务用户所请求的功能,究竟需要多大的数据单元。这种数据单元称为服务
数据单元SDU,一个N服务数据单元就是N服务所要传送的逻辑数据单元。实际上,在某种情况下,某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和上一层的PDU是对应的。因此NSDU就相当于N层的用户数据。而在许多情况下,SDU和PDU并不等同,有时NSDU较长,而N协议所要求的NPDU较短。这时就要对NSDU进行分段处理,将一个SDU分成两个或多个PDU来传送。当PDU所要求的长度比SDU还大时,也可将几个SDU合并成为一个PDU。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