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聊天”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逃逸
作者:徐毅文
来源:《北方论丛》2020年第02期
互联网出现雏形作者:徐毅文
来源:《北方论丛》2020年第02期
[摘 要]网络聊天已逐渐内化为现代都市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网络科技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依赖文字、语音和多媒体技术等相融合的互联网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来源于传统聊天又超越传统聊天,既是对它的重构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空间的二重性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即自我异化,二是人的自我中心非理性的内在膨胀。
[关键词]网络聊天 互联网空间 社会心理 虚拟叙事
[作者简介]徐毅文,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博士学员(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2-0047-07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时代,网络与人类的生活形影不离,俗话说:“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可见,网络生活已无比重要,它逐渐成为人的第二生存空间。尤其是人们通过QQ、以及微博等聊天软件进行的日常交流变得非常普及,现在已经成为全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国内聊天软件最早的雏形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OICQ到今天的多元化社交聊天软件并存,网络聊天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IT精英到职场白领;从一部分中小学生以及一些大学生到今天进入全民网络聊天和日常交流。QQ、、微博等从人类娱乐与消闲时间的争夺战中胜出,三大聊天软件各具特,从不同维度来满足人们对传统休闲生活于聊天交流的心理需求。现在人们可以用QQ、所携带的免费语音及视频功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对话互动交流,用微博随心所欲地发动态,人们还会怀念曾经那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书信聊天的传统时代吗?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活与交往更为轻松便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语言习惯,甚至改变了人的认知走向,这就是科学技术怎么消解人的问题,学术界对互联网的关注也非常多,但是专门针对网络聊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那么,今天的网络聊天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它与传统社会的“聊天”之间是何种关联? 今日的网络聊天究竟是基于什么样个人心灵感悟以及社会机制产生的,它对正常的人的心理體验和社会体带来
哪些变化与影响? 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些问题。
一、网络聊天的特征——自由言说的优缺点
首先,及时分享—实时互动性。网络聊天(软件)具有及时分享的传播功能, 这完全颠覆了传统聊天的局限和不足。还记得网络诞生前的社会情境吗?如果你读到一篇好文章,看到一个精彩的视频,或出去旅行时欣赏到的一路美景,甚至是现场听音乐会时候的激动人心的感受,你只能“独乐乐,不能众乐乐”,更别说“及时分享—实时互动”的情境,那简直就是在神话故事剧才会出现的事情,而对于今天的网络聊天来说,“那都不是事”。你可以及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它的这一功能,既可以迅速传递个体的心灵感受,又可以更好与外界交流沟通。
在传统社会的时代里, 时间起着划分不同空间与地域的作用。因此,相对于传统聊天而言,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受制于二重“空间维度”:不在同一时间频道点上的空间维度以及因现实距离造成的空间维度。总而言之,传统聊天方式得以生存的根基取决于是否拥有共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当时的人来说,及时分享、实时交流,只能是在神话世界里可以梦幻的事情。今天, 网络聊天彻底打破了这种不可实现的神话,创造了人际交流的及时分享—实时互
动场景,使人类的聊天方式不再受时空的制约。
其次,诗意的言说。网络聊天(主要指QQ、)以文字叙事为主并辅之以语音交流,尤其是早期的聊天软件,几乎没有什么语音视频等功能,那时候主要就是文字交流,当下虽然聊天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但是早期文字交流的方式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网络聊天可以实现诗意的言说,主要是指所谓的“网友”或“友好的熟人”之间对话与交流,可以不受现实中人格面具等因素所阻碍,有助于实现个体心灵真实的自我,尤其是人们看不见的“潜意识”或“无意识”。
从人格心理学发生来看,现实中越是“宅”的人或许越喜欢网络聊天, 越没有实际社会交往经验的人或许他的网络交往经验越是熟练和老道。那么,以传统社会的观点来解读,那些生性孤僻、自卑胆怯的人往往是被淘汰的对象;而在网络世界,那些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得以释放,激发起人们的交往欲慢慢复活了,他们可以像“绅士”或“君子”一样的自由交流与聊天,甚至游刃有余。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聊天就像一位心理魔术师一样,使那些想交流又羞于交流甚至是没有勇气与他人对话的人实现了诗意的言说。
最后,越来越人性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现在的网络聊天软件越来越
人性化,除了具有及时分享—实时互动性等交互功能以外,还可以读书、学习、视频、追剧、听歌、唱歌、购物、缴费等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当代都市人的不同维度的综合性需求,以为例,包括开发出来的小程序,简直就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你既可以在上实现学习英语的需要,也可以进行心理测试甚至实现心理咨询的作用,有人为你分析和解答你想得到的东西。相比于QQ、刚诞生时候的聊天软件而言,如果对方不在线的时候,你就无法自娱自乐,更没有办法排遣内心的寂寞或者打发无聊的闲暇时光。此外,今天的聊天软件还可以收发红包、购物、缴水电费等生活服务功能,使得它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充分体现马斯洛所讲的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忘记携带钱包出门的时候,不用担心,用二维码就搞定;当我们需要查各类生活资讯与服务的时候,点击公众就轻松搞定;当我们不方便携带大量现金出门的时候,可以通过转账,这就是聊天软件的人性化功能。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以及现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等人的交往理论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传统社会书信是人与人之间聊天交流与互动最主要的叙事工具,而网络聊天只不过是对传统聊天的延续和嬗变。网络聊天的话语方式也间接恢复传统聊天得以进入“公共生活
空间”的存在所能,也使它具备传统聊天传情达意的交流功能。因此,从这种角度看,网络聊天是对传统聊天的重构,与之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简单的网络聊天的载体——聊天软件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从早期的文字交流到后来简单的语音对话,再到今天的文字语音视频融合发展,这些不同方式的聊天功能可以随意切换,即使是“远在天边”想见的人和物,也可以“近在眼前”地自由自在地欣赏。
当然,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基于网络聊天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而言,不可避免地也会衍生出诸多负面的问题。
首先,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1]3网络科技即网络聊天在带给人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些邪恶的东西,使得人成为片面的、缺乏辩证思维的理性判斷,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类的思考能力,也异化了人的反抗意识,使得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逐步丧失了“自我”。海德格尔指出:“这个世界之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以及它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不能是通过人做到的,但也不能是没有人就做到的。”[2]1307 这句话也恰好验证了后来创始人张小龙所担
忧的一种现象,就是现在人们在社交软件(指、QQ、微博等)里面浪费太多时间甚至无法自拔,他很担忧。这就是网络聊天在带给人便捷舒适的同时,也逐渐地把人给吞噬消磨掉,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网络聊天与传统聊天相比而言,交流变得快捷方便,交朋友谈恋爱似乎也变得很容易甚至越来越廉价,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尤其是情感交流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不受珍视。曾经在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时尚的话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时候“熟人”之间,一言不合就拉黑,甚至可以看到因为被踢出“朋友”的而告到法院打官司的新闻报道。这些现象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不完满,包容性似乎也越来越小,逐渐走向“单向度”的人,甚至被异化的人性,而不再像传统时代的书信交流那样珍视人性的情感交流与心灵的丰富完满。
其次,想象的扩张与现实的逃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基于文字叙事的想象性依赖。实践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对外部世界由丰富完满的直观反应上升到理性深刻性的思维抽象。在传统时代的社会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离不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整体器官的综合性调动,可以说,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把握
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诸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去体察对方的眼神、表情、语气等。然而作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仅把传统人际交流中直观的感受让位于依靠纯文字的想象或者带有表情包符号的动漫,还把个体对外界的认知变得简单粗暴即单一化了,它存在于对人类感性生活实践的剥离与交往判断性的想象扩张,因为单纯的文字势必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网络聊天把人们从物理世界的真实环境搬进一个现实不存在的“想象世界”,这种想象与虚构又追回到人类艺术化的本质, 有着想象性、具象性、情感性等普遍特征。因此,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人们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美化对方,来满足“缺陷现实”无法实现的心灵需求,相对于现实世界,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化罢了,但人们自觉走入赛博空间的事实,我有理由确信:“现实作为人类身体的在场,不管是心灵还是肉体,都需要阳光的照耀。”
在今天网络聊天虚虚实实并存的时空背景下,我们似乎可以像古代的游侠、圣贤或隐士那样,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社会秩序、多元文明等无限憧憬。网络聊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完成了对“缺陷现实”或“不”的再造和补充,但是它本质的虚拟性、想象性、扩张性,既活跃了当代社会都市人的“小宇宙”,也导致对现实厌恶情绪的逃离,甚至很容易把网络空间作为逃避现实场所的一个避难之地。然而可悲的是,这种虚拟的赛博空间
顶多只能算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反应,不可能取代现实生活本身。
最后,抢夺生存时间。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传统聊天与人的工作同时进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并不与人的生存实践发生冲突,反倒能促进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诸如船工号子、手工或农耕经验的传承。进入工业文明的社会后,劳作与聊天是相分离的,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时的聊天已经被边缘化了,如果人们花费大把的时间聊天,似乎变得不务正业,这使得聊天不得不靠抢占生存时间及生存空间,拼命挤出人的生存时间与空间才能实现。因此,人类的现实生存与聊天行为并不兼容,可以说,个人的心灵体验对聊天时间的抢占,也正是人的工作时间对聊天时间的抢占。由于工业革命后诞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全球化的今天,务实地专注于现实工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那么聊天在现代社会中无疑就成为被人诟病的一种行为。当然,从聊天本质来看,它是要解构那个以劳作为中心的神圣权威,重新构建起一个以心灵沟通为纽带的生活世界图景。悲哀的是,当无法自拔者将大部分工作时间用于虚拟世界的网络聊天以致不务正业,其合法性就值得怀疑了。
从空间维度来说,今天的网络聊天也和传统聊天不一样,如果人们处于东西半球两个不
同地域的人来说,一方有闲暇聊天,或许另一方正处于工作或者睡觉的时间,这时候聊天不仅仅是抢夺生存时间,也有可能是抢夺人的睡眠时间。这些生活方式在传统时代聊天场景是无法想象的,这既是互联网技术所带给人的好处,也给人带来了困扰。然而传统时代的聊天只能是在同一的空间维度进行,无法在跨时区的不同空间维度产生,这使得人们在享受网络空间所带来的超时空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和意想不到的烦恼,如果交流的两个人处于跨度很大的时区,一方想交流“倾吐”,这时候另一方未必有耐心“倾听”,因为你的闲暇时光或许就他人的工作时光乃至睡眠时间,为了不伤感情,这时候势必另一方做出让步,不得不腾出生存时间而“舍命陪君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