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通信网络技术保障新闻图片发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5期
    文  肖方
    摘要:介绍支撑国家通讯社新闻图片发稿的通信网络技术。探讨当今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新闻社摄影部是经中国党政机关授权,向海外媒体发送各类图片稿件的仅有两家机构之一,是我国与媒体争夺新闻阵地的主力。近10年,中新社摄影记者借助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历次重大战役和突发事件报道中现场使用中国电信3G卡、中国联通3G卡、中国移动3G卡和海事卫星电话,连接中新社多媒体采编网络,快速准确将现场拍摄的新闻图片传送到总社图片采编系统,通过值班编辑签发,将新闻图片播发到中新社信息发布网、中新社图片网和中国新闻网上。本人负责中新社图片采编技术保障工作,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结合我社图片发稿技术情况,就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梳理,供同行参考。
    关于通信
    1、通信
    指用电讯设备或用书信传递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反映情况。通信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电路基础、通信系统原理、交换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不能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2、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
    (1)光纤通信
    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径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2)移动通信
    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通信。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通信,方便,灵活。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3)卫星通信
    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无关;工作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的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4)数字微波通信
    是指利用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便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连接;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保密性好;数字微波系统占用频带较宽等优点。
    标准通讯协议与互联网
    1、通讯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它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
    1972年, 全世界计算机业和通信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ICCC),决定成立国际网络工作组,计划以阿帕网为基础连接全球大大小小的网络,文特·塞尔夫当选为工作组主席。国际网络工作组制定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
974年5月,文特·塞尔夫和罗伯特·卡恩在《IEEE通信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叫《分组网络互连协议》的论文,他们认为应当制定两种不同的协议,一种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另一种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正是TCP/IP协议,标志着互联网正式诞生。
    2、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人们就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中国的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利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
    移动互联网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因而常常特指手机终端采用移动通信网(如2G、3G、4G)接入互联网并访问互联网业务。
    无线互联网强调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是无线接入,除了蜂窝网之外,还包括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如手机
和带数据卡的PDA、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采用IEEE 802.11(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访问互联网业务。
    3、IPv4和IPv6
    IPv4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网际协议版本4)的英文简称。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按TCP/IP参考模型划分) ,即有232-1个地址,大约43亿个。一般的书写法为4个用小数点分开的十进制数。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网协议版本6)的缩写。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 P 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网络技术更加安全可靠,网络实名管理更可行。中国电信于2011年6月正式启用I P v 6地址,初期以双轨制运行,既提供I P v 6连接,也提供IPv4连接,2012年至2015年规模商用IPv6,2015年以后将大规模使用IPv6。
    4、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
    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it,代表位,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 即0或 1,最小的存储单位。Byte代表字节,8个二进制位(bit)为一个字节(Byte),Byte为最常用的单位。通常还有Kbps、Mbps、Gbps。
    Mbps是Million bits per second的缩写, 1 Mbps代表每秒传输1 ,000,000位(1M=1024K),即每秒传输1,000,000/8=125,000个字节= 122 KB = 0.119MB。该缩写用来描述数据传输速度(一般指下载速度)。
    光纤通信
tcp ip协议论文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是一种传播光波的线路。利用光纤中传播的光波作载波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就叫光纤通信。通信容量大是光纤通信最大的优点。 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要比ADSL快5到10倍,这也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的一种主流接入方式,光纤的上、下行带宽是对等的,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中国电信目前提供10M、20M、30M、40M、50M、100M光纤接入,为用户提供上网服务。
    中国联通于2009年建成,目前为用户提供4M、10M、20M、50M、100M光纤宽带接入服务。
    2013年8月12日国务院公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为国内通讯社利用宽带网络建立主干网以提高新闻发稿速度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预计到2015年,通过战略实施,我国要初步建成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家庭带宽达到20M以上,农村家庭达到4M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
省会城市家庭达到100M。
    预计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在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方面,战略提出要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甚至可达1Gbps。
    移动通信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通信。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通信,方便,灵活。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四代技术演进从GSM、GPRS到3G网络,再到4G网络。
    2G是一种基于数字无线电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是语音通话。增加了数据接收功能(如短信、等)。中国移动推出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GSM)。
    3G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音频和数据传输的提升上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提供2Mbps用户速率。
    2000年5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将欧洲电信标准WCDMA、美国移动通信接口标准CDMA2000、中国移动通信TD-SCDMA列为3G时代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
    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都在建设HSPA(高速分组接入)。TD-SCDMA属于TDD标准。WCDMA、CDMA2000属于FDD标准。另外,3.5G的HSDPA系统中兼有FDD和TDD,而4G的前驱Mobile WiMAX兼有TDD、FDD、半双工FDD。TDD和FDD在技术特点上各有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一移动大国,频谱资源日益短缺是移动网络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FDD频谱资源紧张,TDD频谱资源丰富。
    4G是指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可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5G是4G网速的十倍以上,最高达10Gbps,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国际上对5G的研究已经开始,预计2020年进入商用时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