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填空题
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语音 、 词汇 、 语法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 编码 、 发送 、 传递 、 接收 、 解码 五个阶段。
6.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 语言 ,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7.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 语法规则 是十分有限的。
8.语言是人类社会的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且也是思维的 最有效的工具 。
它由( )构成9.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
表示 同意 ,摇头表示 不同意 ,送别时挥手表示 致意 , 鼓掌 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 愤恨 ,手舞足蹈表示 激动或高兴 。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 左 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思维 。
11.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brother 表示,汉语的舅妈、姨妈、姑妈、婶婶,英语用 aunt 表示。
12.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量词 。
13.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语言 。
14.任何符号,都是由 能指 和 所指 两个方面构成的。
15.语言符号是 能记 和 所记 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能记 。
16.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约定俗成 。
17.语言符号具有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和 能指组合的线条性 特点。
18.语言的底层是一套 音位 ,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 组合 ,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 词 ,第二级是 词组 ,第三级是 句子 。
19.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 组合关系 和 聚合关系 。
20.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 抽象思维 能力和 灵活的发音 能力。
21.语音的 发音 、 传递 、 感知 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音高 、 音强 、 音长 和 音质 四个要素。
2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动力源 、 共鸣腔 、 发音体 三大部分。
2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 主动 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被动 发音器官。
2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辅音 和 元音 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 辅音 充当的。
2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圆唇与否 、 舌位高低 、 舌位的前后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
舌面后半高园唇元音是 o ,
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是 a ,
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是 V ,
舌面前高园唇元音是 y 。
28.辅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由 发音部位 、 发音方法 两个方面决定的。
2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b]是 双唇、不送气、浊、塞音 ,
[p]是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
[ts]是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
[g]是 舌根、不送气、浊、塞音 ,
[m]是 双唇、浊、鼻音 。
3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
[p']-[p]是 [±送气] ,
[p]-[b]是 [±浊]或[±清] ,
[ts]-[ts']是 [±送气] ,
[f]-[v]是 [±清]或[±浊] ,
[t']-[k']是 [±舌尖中]和[±舌根] 。
31.音位变体可分 自由变体 和 条件变体 两类。
3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 音质音位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 非音质音位 。
3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 声调 、 声母 、 韵母 三部分,其中 韵母 又分 韵头 、 韵腹 、 韵尾 三部分。
34.汉语的调位可分 阴平 、 阳平 、 上声 和 去声 四类,其调值分别是 55 、 35 、 214 、 51 。
35.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同化 、 异化 、 弱化 、 脱落 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 脱落 。
36.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素p、zh、x、h、ü,国际音标分别用 [p'] 、 [t?] 、 [.] 、 [x] 、 [y] 表示。
37. 语法规则 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38.语法的 组合规则 和 聚合规则 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9.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 有语调 。
40.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 陈述。
41.从是否能独立充任句法结构成分的角度看,词可以分为 实词 和 虚词 两大类。
42.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 句法 ,词以下的规则叫 词法 。
43.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 词根语素 、 词缀语素 、 变词语素 三类。
44.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 词干 。
45.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 构词 语素,把词尾叫作 变词 语素。
46.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 词根 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这是汉语的特点。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
47.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构词法 ,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 词法 。
48.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派生词 ,其构词规则又叫作 派生构词法 ,或叫 附加法 。
49. 主谓 、 动宾 、 偏正 、 联合 、 补充 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主谓 的意义是"陈述", 偏正 的意义是 "修饰", 动宾 的意义是"支配", 补充 的意义是"补足(述语)", 联合 的意义是"并列"或"选择"。
50.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 递归性 "。
51.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 词类 和 词形变化 。
52.各种语言里都有 词类 ,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
53.变换是 语法格式 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 语法格式 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54.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句法同义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
构意义,称为 句法多义 。
55.根据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的不同,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孤立语 、 屈折语 、 黏着语 、 多式综合语 四种类型。
56.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 形态变化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形态变化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复综语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57.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 基本词汇 。
58.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 一般词汇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59.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语法意义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 词汇意义 ,简称 词义 。
60.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 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1.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彩意义 。
6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一般性 、 模糊性 和 全民性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63、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 本义 ,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64.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 派生意义 。
65.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 中心意义 。
66.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 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 。
67.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 方言词 或 外语词 的结果。
68. 同义词 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69.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 彩意义 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7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 惯用法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 附加彩 和修辞效果。
7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语境 补充确定的。
72.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 言内意外或言不尽意 "来概括。
73.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 语言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 书写 符号。
74.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 时空 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75.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字形 。文字是用“ 形 ”通过“ 音 ”来表达“ 意 ”的。
76.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 实物 记事,一种是用 图画 记事。
77.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 音意 文字,即兼有 表音 、 表意 两种方法的文字。
78.古埃及的 圣书字 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 钉头字 字、中美洲的 玛雅 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
79.从表意到表 表音 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表音或音位 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8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 风格 变异。
81. 社会的发展 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82.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83.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 内部因素 ,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