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b)知道不同时期人们对地球有不同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由直观感觉到理性模拟实证,逐渐认识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一、问题导入
师: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穿越时空,一起重温人类认识地球这一曲折历程!
二、探究地球形状
活动一:感受“天圆地方”的合理性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天圆地方
师:同学们想象的和当时的人们想的是一样的,他们觉得大地就像一个的大的棋盘,天空就像一个半圆的盖子,罩在大地上面,有一个词语叫“天圆地方”(出示图片-)这时候,凭人类所看到的,大地是平的(板书“平”),这是最开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想象。是不是与现在相差很大?
活动二:探究地球是个凸面
1、情景预设
观看视频(播放由远及近的小船)学生再次猜测地球的形状
2、模拟实验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汇报交流
(3)进行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地球形状进行再次猜测
3、寻证据
(1)阅读资料月食
(2)出示月食图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3)实验验证
(4)得出结论
汇报:发现半球从侧面验证时并不是一个圆形,也就是只有球形各个角度的影子是圆形的。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地球是一个球形(板书球形)
师:同学们的的证据很有力,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地球确实是一个球形的了,为此老师还搜集到了世界各地各时的月食图片来充实我们的证据,请看(播放图片)
4、实证介绍
同学们,至此,人类已经知道到地球是一个球形了,但是,任何的科学理论都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验证
播放麦哲伦航行视频
学生谈感受
活动三:直观证实
1、说一说人类认识地球这个艰辛曲折的历程。
生:三个阶段:由平的到曲的再到球形
2、直观观察
(1)展示地球图片
(2)播放杨利伟视频
三、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谁能带领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学生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师:所以说,科学理论不会一成不变,他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当新的数据出现的时候,会被及时的修正。
其实很多理论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人类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发现其实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现在,我们发现,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渺小的一部分!
同学们,无数的科学奥秘、科学理论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做好接受科学挑战的准备!
html特效代码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对物体的形状、地球的重力有科学的初步认识,对地球的形状通过画片、书籍、电视等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知,但不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经历的漫长曲折过程,缺乏对地球形状的科学认识,这正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仅仅是前辈的简单灌输,没有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没有深入的了解知识的建立与扩展。
因此本节课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激发每位学生运用旧知,探求新知。
《地球的形状》效果分析
在讲解地球的形状一节时,通过设置穿越情景,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模拟实验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球形状的了解,从最初对地球形状的描述,到现在能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不断纠正部分学生对地球形状的不确切的描述,让学生真正明确通过卫星等高科技手段探测到地球的真实形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憧憬未来,树立远大理想,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学习,从而为今后的梦想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浓厚。
效果分析:
1、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合作探究活动是否有效,今后的课堂中应有更多的体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