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Lesson 1 The Spring Festival为例
作者:周利军
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21年第4期
周利军
教学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
1) 解读形式化:过度依赖教参和辅导材料,解读逐渐沦为一种形式。
2) 解读主观化:掺杂了与主题和内容无关的主观臆断,解读过度。
3) 解读表层化:忽略教学文本文化层面的教育导向功能,解读止于表层。
4) 解读片面化:过度分析词汇和语法规则,忽视了文本内容的语用功能,解读缺乏全局意识。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教学文本的解读能力,关键在于掌握教学文本的解读方法。本文将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Lesson 1 The Spring Festival为例,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回答what、why和how这三个问题开展教学文本的解读。
1.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文本解读
《新课标》指导下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然而,对于一些教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手教师和习惯依赖教参和辅导材料解读文本的老教师而言,这些抽象概念不好提取。 基于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以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为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59)的解读方法。
What, why, how三个问题内容总结见表1:
2. 教学文本解读案例
下面笔者将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Lesson 1 The Spring Festival 为例,展示《新课标》指导下的文本解读,以及解读后的教学目标设计。
文本解读
【What】The Spring Festival是对春节进行介绍的一篇文章,其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主要讲述了Tom, Jenkins, Xu Gang和Li Yan三个人的春节经历和感受。Tom Jenkins是一名居住在南京的16岁交换生,在他眼里,春节对每一位中国人都非常重要,年前清扫屋子、倒贴“福”字,燃放烟花和吃团圆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Xu Gang,28岁,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电脑工程师。每年春节,他都会提前买好回家的票,精心地给家人准备礼物。每年春节,回家的火车都会被乡音围绕,到家后父母会跟他唠家常,他们还会经常一起吃火锅。Xu Gang提到:小时候,春节意味着爆竹,糖果和装饰品;长大后,春节意味着回家和团圆。Li Yan是一位70岁已退休的黑龙江老奶奶,在她心里,春节也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春节前,她和老伴儿会置办好年货和美食。过节期间,小孩嬉戏,大人闲聊,热闹极了。对Li Yan而言,饺子象征着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而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家人们一起包饺子和吃饺子。文本从不同人的视角展现春节,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春节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怀与见解。文本的最后指出春节的精神力量永存。
【Why】通过描写人们庆祝春节的亲身经历和直观感受,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春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引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佳节的热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How】该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体。文章共十个段落,总-分-总结构。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使用一般现在时,简明概要地介绍了文章的来源(notes from the editor)、文体(magazine)和主要内容(three readers’ accounts, their experiences and views about it)。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绍了三位人物在庆祝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作者使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汇(first, next, the night before Spring Festival)和大量被动语态(is highly valued, was cleaned, was attached, is believed, is put, were being let off, were covered)将Tom Jenkins的春节经历和过节感想串联起来;表示“方位”的短语(trip home, heading home, travel back, get home, coming home)展示春节在成年Xu Gang心中的意义就是回家与家人团聚;以及一些总结性的句式,如Spring Festival is family time for us 和To me, this is the Spring Festival--the joy of family gathering点明Li Yan心中春节就是与家人团聚的佳节。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在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获取文本中庆祝春节的事实性信息,包括活动信息(如打扫屋子、倒贴“福”字、燃放烟花等)和过节感受信息(如兴奋、开心等),再分层梳理所获信息,整合成表(见表2);
(2) 基于表2,重组和提炼有关春节的信息,到众多信息之间的关联点并建立联系,构建春节概况的结构化知识图(见图1);
(3) 联系个人生活,分享自己的过节经历,表达对春节或者其他传统佳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的独特理解。
3. 分析与讨论
笔者从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着手,对文中的基本信息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解读。笔者还基于文本内容,探究出了主题意义,从而促进教学产生育人价值。同时,笔者还分析了文本的插图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三个主人公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生活或工作的场所。此外,由于文本第二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细节信息分布广,笔者解读时进行了分层梳理,将不同人物的春节活动及过节感受整合成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炼信息,到众多信息之间的关联点并建立联系,构建春节概况的结构化知识图,帮助学生形成对春节的清晰认知。
笔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呈逻辑递进关系,从获取梳理信息,到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再到基于特定
spring怎么读语音什么意思情境运用所学语言和所获信息进行语言的内化与输出,最后联系个人实际生活,生成对传统佳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重要性的认知。这些目标紧紧围绕教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可实现、可观测、可检验,可促进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共发展,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学科育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本解读会影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设计教案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是落实学科育人,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虽然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但解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若想避免解读形式化、主观化,表层化和片面化,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和实践。
4. 结语
本文通过案例说明,教师以what, why, how这三个问题为抓手,对教学文本进行解读 ,可以有效地助其抓住文本的主题、内容要点、语篇逻辑和语言特点。教学文本的解读过程,是“寻宝”的过程。“寻宝人”只有借助有效工具,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寻”得“宝藏”。同样,教师只有运用有效方法,不断实践和操作,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效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和抓住文本文化层面的教育导向功能,再据此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阅读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