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歌曲汉语译配中的问题探讨
1.问题的提出
一首优秀的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它通过其音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灵魂上的升华和性情上的陶冶,也通过其歌词传情达意,沟通心灵。国外歌曲,因其异域风情、优美旋律倍受国内歌曲爱好者欢迎。 然而,歌曲翻译似乎并没有得到翻译界应有的重视。 笔者考察了目前市场上多本英语歌曲翻译集,发现其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尽管绝大多数的译者已经采用歌曲译配的歌词翻译方式,但译词仍然存在着韵律、节奏感、声调感、音乐风格与原曲不相符等多种问题。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歌曲译词, 不仅要忠实原词, 即能正确表达原词的思想感情和意
境,同时也应注意到歌词作为诗歌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即能做到歌词节律与音乐节奏之间互相协调, 歌词声调和旋律音调融洽无间。学界目前倾向于将薛范先生主张的这种歌曲翻译成为“歌曲译配”, 意在与传统的“歌词翻译”想区别, 强调其与音乐的相配这一特点(胡凤华, 2007)。
本文试图从韵律、 节奏、声调和音乐风格四个方面探讨目前国内英语歌曲汉语译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以期唤起歌曲译配工作者与爱好者的译配规范意识,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歌曲译文。
2.译配问题

2.1    韵律丢失
英语歌曲歌词押韵现象十分常见,    这也是歌曲便于传唱的魅
力所在。因此在译配中应当注意译文的音韵,    其原则与诗歌翻译
类似。韵律丢失,即英文原歌词句尾原本有韵,但翻译成汉语后
却失去了原有的韵律。    这样的情况在译配实践中随处可见。    英国
甲壳虫乐队的“ Yesterday ”(《昨天》)曾因其旋律优美,歌
词隽永风靡全球,我们先看看它的两个译本。
译文:
1.杨波: Yesterday  (杨波, 200330
2.无名: Yesterday  (薄冰、韩雅琳,  2009 203
3.笔者: Yesterday
我们可以看到, 英文原歌词中, 第一句中的“ yesterday ”、
away”,第二句中的“ stay ”和第三句中的“ yesterday ”都
[ei]    这个尾韵。那么,为了保持原曲所具有的韵律感,译词在
相应的位置也应该押韵。然而,在译文    1 中,译者在相应的位置
上分别用了“天”、“去”、“里”和“天”这四个字。除两个
“天”因选字相同而押韵,    其它两个字都没有入韵。    再看译文  2
译者分别用了“天”、“散”、“在”和“天”,其中“在”没
有入韵,译文在韵律方面仍有瑕疵。如果我们用译文    1和译文 2
来吟唱“ Yesterday ”的前三句,会发现这全然不像一首正常的
具有音韵美的抒情歌曲,    尽管字数跟音节个数一一对应,    但作为
歌词带入到音乐中却显得极不自然。    译文 3 为笔者按照薛范先生

的歌曲译配原则所做的尝试,其中“天”、“远”、“前”和
“天”都押“安” [an] 韵,尽管在个别地方采取了意译而非直译
的方式,如“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re here to stay ”,
并没有译成“现在它们仿佛停留在这里”,    而是“如今它们有回
到眼前”,较为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I believe in
yesterday ”在此译作“我开始怀念昨天”,而不是“我相信昨
天”,是为了承接前两句的意思,即烦恼在昨天似乎已走远,而
今又在眼前,于是“我”开始怀念昨天。
像这样译文无韵的现象随处可见,    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韵律
方面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    请看邓映易译配的圣诞歌曲“    Jingle
Bells ”(《铃儿响叮当》)。
我们看到,原文第一句最后一词“ snow”与第三句最后一词“go”押 [?u] 韵,第二句末尾“ sleigh ”与第四句末尾“ way 则押 [ei] 韵。因此这四句的韵脚为 abab 式,那么其译文也应具有相应的韵脚。 诚然,译文一、三句末尾的“雪”和“野”押 [e] 韵,而二、四句末尾的“上”和“唱”则是押 [ang] 韵。这样译文的音韵变化与原文一致,唱起来给人以欢快之感。
我们知道,供音乐家谱曲的歌词, 或者是音乐家选用来谱曲的诗,绝大多数都是有格律的。 而所谓“格律”, 主要就是声律。声律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押韵。 让原本有韵律的歌曲失去
其韵律,如同使诗歌变为散文, 其精髓丧失了, 也就不能称其为歌曲。因此,译配出歌词的韵律,是歌曲译配成功的前提。

2.2    节奏紊乱
节奏紊乱是英汉歌曲译文与音乐在节奏上不吻合。    每首歌曲
都有自己的节拍规范,乐音有强弱松紧,时值有长短快慢,这就
需要译词和原曲在节奏上保持一致,    要求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语
音节,还需注意“词语组合的句读和口气必须和音乐的停顿和呼
吸相吻合,语言的逻辑重音必须和音乐的重拍相吻合”(薛范,
2002108),否则,就会使听众感到章法混乱,有时甚至不知
所云。
节奏不吻合的情况有多种,    snow是什么意思中文其中之一便是译文字数与原文音
节数不相等。我们仍以甲壳虫乐队的    Yesterday (《昨天》)为
例,且看译文    1
译文:
1.正华: Yesterday  (左小玉,张建军,  200827
2.笔者: Yesterday
我们看到,译文    1 第二行的“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re here to stay    ”译为“现在它们似乎又回来没法赶”。
原本“ now”、“ it ”、“ looks ”、“ as”、“ though ”和
they re ”各占半拍,而译者在译配的过程中将“    now”、
it ”、“ looks ”和“ though ”这四个半拍的音节分别用两个
字代替,则一个字只有四分之一拍的节奏。 甲壳虫乐队的 《昨天》本是一首缓慢而抒情的歌曲, 这样一译, 原曲舒缓节奏就被译文的急切紧凑破坏了。译文 2 为笔者试译,将“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re here to stay ”译为“如今它们又回到眼前”,
每个音对应一个字,这样就能够做到与原曲的节奏吻合了。
节奏不吻合的另一种情况是译文的句读与原曲的句读不一致,   
而形成“断句”。请看美国电影《毕业生》歌曲“    The    Sound of
Silence ”(《寂静之声》)中一句的翻译:
译文 1:无名(左小玉,张建军,    200823
译文 2:笔者
(见图 4
译文中用斜线标注的地方表示音乐的停顿。 原文“ vision 中的“ - sion ”是两拍半的长度,与其后的定语从句先行词
that ”之间有音乐上的停顿, 同时仅有半拍的“ that ”与其后面的“ was planted in my dreams”联系更加紧密一些。同样,唱两拍的“ planted ”与其后唱半拍的“ in ”之间也有停顿。译
1 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点, 于是,把译文带入到歌曲中唱出来就是“梦之境深 / 深映入我 / 的脑海”, 这样就成了“断句”, 听起来非常怪诞, 有支离破碎之感。 笔者在原译文的基础上稍做了修改,改后的译文 2 在音乐上的停顿就显得相对自然了。
因此,在译配过程中,不仅应注意译文字数与原文音节相符,更要注意原曲的句读,使译文的句读与之相合。
2.3  倒字现象
译文与音乐在声调感上不吻合的问题极其容易被忽视。 我们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