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中
中国特词句的翻译
阴叶敏
广州华商学院
[摘要]Chinese New Year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6年推出的纪录片,由几位英国记者跨越中国南北,拍摄了中国都市与乡村不同的农历新年风俗,突出了春节的热闹盛况,展现了中国春节文化。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对ChineseNewYear中的中国春节元素的翻译进行探析。目的论提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本文依据目的论来对纪录片的中国特词句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相互理解文化习俗,消除沟通障碍,同时向后人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ChineseNewYear;翻译目的理论;中国特词句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12-0033-04
1研究背景
中国电影评论网站豆瓣的统计数据显示,Chinese New Year首映礼的观看人数超过3700万。同时,观众给这部纪录片打了8分(满分10分),这意味着其广受好评。然而,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中的翻译,国内的研究还不够。Chinese New Year由国外媒体记录。本文致力于对其字幕翻译中一些中国特词句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究国外媒体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国春节的文化元素,同时填补其研究的空白。
为了研究观众否能很好地理解Chinese New Year字幕,本研究主要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三个问题:首先研究判断在Chinese New Year 字幕翻译中,使用了哪些翻译策略,然后分析这些翻译策略是如何应用的,最后分析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是否合适。
2翻译目的论的概述与发展
2.1翻译目的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著名学者汉斯·约瑟夫·弗米尔首先提出了目的论,该理论更侧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翻译观(Vermeer,1989)。目的论的目的原则指出,翻译首先关注的应该是翻译的目的,要重点考虑翻译的对象即目标语言的接受者。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的不是如何去翻译,而更多的是考虑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翻译。不同目的对翻译的质量和要求是不一样的,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是不同的。例如,日常口语交际中的翻译,要求的是利用简单通俗的词语,去让对方能够在短时间内听懂说话者的意图并作出回应,而正式工作场合的翻译,要求就非常严格,它需要译者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扎
实、领会透彻,能够用准确的专业名词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同时翻译的逻辑条理要比较清晰且规范。
目的论还提出了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连贯原则指出,译文必须与目的语接受者的语境一致,才能被理解,即译文要与读者阅读的情境相符(陈静,2016)。而忠实性原则认为,译文需要忠实于原文,翻译的内容要对原文负责,也就是“信、达、雅”中的“信”与“达”。
2.2翻译目的论发展的概述
事实上,侧重功能性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最早引入功能派翻译理论雏形的是凯瑟琳作者简介:叶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收稿日期:2021-3-5
娜·赖斯。赖斯提出,对等概念应建立在文本之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单词和句子上。她的观点使翻译理论超越了单一的单词或者语言翻译水平,而转向了对翻译交际目的的考虑。
汉斯·弗米尔对他的老师凯瑟琳娜·赖斯提出的交际翻译这一创新概念非常感兴趣。弗米尔的思想直接跳出了对等的限制,他主张应根据翻译的目的来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而不仅仅保持对等。因此,在其老师赖斯的研究之上,弗米尔首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克里斯蒂安·诺德在经过对翻译目的论研究的梳理之后,发现了它的缺陷,提出了忠实性原则来完善这个理论。忠实性原则指出,翻译首先要保证能够提供信息,译文要与原文有一定的关系,即译文必须要与原文保持一致(Nord,2001)。
3目的论下Chinese New Year中国特词句翻译分析
3.1直译
直译是指保留原文的意义以及语言形式或语法,将其直接翻译成译文。这种翻译方法更注重原文的词和句,更直接地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最忠实于原文的方式。尤其是口语交际的翻译,要求用简单通俗的词语,让对方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在Chinese New Year这部纪录片中,很多场景都是通过外国主持人与中国本地人的即时对话来传达的,要想简单直接地将原文传达给观众,直译是很好的选择。
例1:
原文:这是我们家的春联
spring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是什么意思上联:辞旧岁三羊开春
下联:迎新年六猴送安
译文:This is the pair for our whole family. Here,it says:Standing over the old year with three sheep.And this one says,welcome in the new spring with six monkeys.
这个例子取自纪录片中的一个现场对话,主持人的中国朋友向其介绍自己家新年的对联,中国朋友在翻译对联时,直接采用了直译
的方法。对联“辞旧岁三羊开春,迎新年六猴送安”内容简单易懂,形式工整对仗,但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味。像为什么是“三羊”“六猴”,其中隐含的吉祥寓意也不需要详细阐述,因为作为对联,其传达的美好祝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种情况,直译是很好的选择。“辞旧岁”直接翻译成“Standing over the old year”,对应的“迎新年”则翻译成“welcome in the new spring”,将原文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同时在句式上也完全实现了对仗,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而“三羊开春”和“六猴送安”则用同一个介词“with”引出,“three sheep”对“six monkeys”。这在内容传达上可能不够尽善尽美,“开春”和“送安”没有译出,但是
整体意思是一目了然的。在即时翻译的情况下,这种直译的方法已经足够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了。
3.2意译
意译是以原文的大意为基础,根据译者的理解和目的语的特点,只保留原文的内容,而不保留原文的形式的一种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翻译更合适地表达原文的含义,达到忠于原文的效果,而不偏离原文的内容和语境,同时又能使受众更易理解原文的意图,符合受众的理解和审美,译者需要运用意译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在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中,有大量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词句,在外国文化中是根本不到对应词句的,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中的意思准确传达出,不用过于拘泥于形式,这是由纪录片对外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2:
原文:就是皮条了,什么叫皮条?就是无所谓了,习以为常了。
译文:We’ve got no choice,but get used to it.
这个例子发生的场景是在出租车中。北京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正对主持人抱怨北京的交通。当时,他们处在交通堵塞中,司机说他们每年都要经历这样的情形。“皮条”是北京方言,出租车司机自己解释了这个词,意思是“没关系,他已经习惯了。”从主持人之前与他的对话中,观众们了解到这位司机每年春节前
都有同样的经历。由此可以推断,司机“习惯了”的原因是他“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他的工作。将方言“皮条”的真实含义直接翻译出来,比直接将这个词音译出来要好得多,因为在英语中,“pitiao”这个发音太陌生了,记住这个方言的发音并无实际意义,只有通过意译,准确地向目的语观众传达原词的含义,才能将纪录片中的内容传播出去,才符合纪录片制作者的意图。
3.3增译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结构。以英语为例,英语中经常使用省略句,即省略一些不需要重复的成分,使句子更加连贯(韩君莉,2001)。然而,英语省略句在翻译成中文时,由于缺乏句子成分,其意义往往不完整。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译者可以通过添加句子成分来填补原文中缺失的元素以解决这一问题。当原文省略动词时,通常使用典型的增译法。例如,Hairy bikers follow a convoy of motorcycles during the Chun Yun to a rest stop.The stop is to get people to“stop for food”.纪录片中,“stop for food”的字幕翻译是“停下来吃些东西”。按照源语言的逻辑,原文并不需要特意解释“吃”的行为。但如果按字面翻译为“停下来为了食物”则表达却不完整,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增添了“吃”这个动词,使译文更符合当前的语境。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说,增译法可以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规则和连贯规则。
例3:
原文:Rule one.No medicine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Rule two, Rule three,no sweeping because you are sweeping away the wealth of the new year to come.
译文:第一条规矩,大年初一不能吃药……第二,大年初一不能喝粥……第三,不能打扫卫生,如果搞了卫生,就会把新年里的财运统统扫掉。
在英语中,告示、准则等文字中往往使用省略句或祈使句,因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往往导致字词的重复,使要表达强烈语气的意图被削弱。在这个场景中,主持人向目的语观众强调
中国春节的新年禁忌,需要特别注意。因此,这里通过使用省略句来传达其意图。“No medicine”“No porridge”“No sweeping”这几个词完整的表达应该是“(There is)no medicine.”“(There is)No porridge.”和“(There is)No sweeping.”这种以No+名词,省略“There is”的表达,在英文中十分常见,直接将最重要的内容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了解这个习俗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中文翻译还根据原始的省略,翻译成“大年初一没有药,没有粥,没有清扫”,这样的译文对中国观众来说,是缺乏可读性的。为了让中国观众更流畅地理解这句话,译者提取了源语言中隐藏的元素,并将其添加到译文中。就像将“no medicine”还原成“(不能吃)药”,通过增译法完成了句子原本的意思,使译文在目的语语境中具有交际功能,同时能向目的语受众准确传达源语文化的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内容。
3.4音译和解释性翻译
音译法,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熊兵华,2014)。解释性翻译是指译者向读者解释源语的文化特征,可以视为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翻译作品中经常使用解释性补充法和解释性替代法。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大量的信息缺失,译者可通过解释性翻译,适当地将原文中缺失的信息重新加入译文中,使译文的完整性与可读性更强。虽然解释性翻译可以弥补翻译中语言结构和文化的缺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口译。解释性翻译必须遵循通顺、适度的原则,否则就是无意义翻译(邹斯,2016)。
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民俗。可是,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民间传说并不了解。在Chinese New Year中,外国主持人经常使用适合西方人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主持人的中国朋友在向主持人解释一些中国特词句时,是无法到对应的英语词汇的。所以,在翻译这些词句时,如果不通过解释,它们的意思就会变得奇怪,而如果只有解释,那具有中国风味的
根源又不复存在。这时,音译法加上解释性翻译法就显得相得益彰,并且可以实现向目的语读者忠实传达纪录片内容的意图。
例4:
原文:我们中国人管这叫白菜,中国大白菜,新年里我们之所以爱吃这个,是因为在中文里,它的发音跟“百财”只有一小点不同。
译文:So,in Chinese we call this Baicai. The cabbage,Chinese cabbage.
And the reason why we love to eat it at New Year is if you pronounce it slightly different that means100fortune in Chinese.
在这个例子中,其实原文是英文,译文是中文。但是,当时的场景是主持人的中国朋友在向其介绍中国特有的食材白菜。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的翻译应该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向外国观众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白菜,是中国餐桌上极为常见的一种食材,但是西方国家的“洋白菜cabbage”却不是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的这种白菜。此处,译者将白菜先用音译法翻译成“Baicai”,保留中国名是为了告知外国观众这是中国特有的,而且记住这种食材的名字也很有必要;然后再解释其为“The cab-bage,Chinese cabbage”,以显示这里的白菜和西方食材“cabbage”有所不同,但颇为相似,帮助外国观众快速理解这
个词语;接下来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将“Baicai”与“Chinese cab-bage”用“if you pronounce it slightly different means100fortune in Chinese”的桥梁搭建起来,使得外国观众能真正理解并记住这个中文词语。短短一句话将“白菜”这个词通过音译法和解释性翻译法,简单地增添两个词、一句话,使得原文中的专有名词的特殊发音得以保留,既忠实于原文,也顺畅易懂,达到了“信”与“达”的准则要求。
4结语
总的来说,Chinese New Year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播放数据可观,而且观众实际观看的体验也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的导演和字幕的译者达到了同样的目的,那就是让观众更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相信在中外观众的心目中,Chinese New Year已经呈现出了一幅生动、完整的春节画面。
本文分别从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的角度,来研究这部纪录片中关于中国春节的特词句的翻译。结果表明,纪录片中的翻译,对纪录片中众多中国元素的成功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的论指出,翻译的目的取决于目的语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对翻译的需求。译文如果达到了目的,对目的语使用者来说就是有意义的翻译,可以促进目的语使用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对于译者来说,他们的翻译缩小了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文化交流。随着文化传播的全球化,纪录片领域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翻译,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从屏幕上就能了解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风俗文化和节日特。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ne translating as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
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VERMEER H J,ANDREW C.Skopos and commis-
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A].Finland:Oy Finn Lec-
tura Ab,1989.
[3]陈静.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
应用[J].海外英语,2016(17):8990.
[4]韩君莉.英语省略现象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4):127128.
[5]熊兵华.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
译,2014(3):8288.
[6]彧
邹斯.浅析解释性翻译的有效补偿[J].文教资料,2016(23):4041.
(特约编辑:杨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